-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湖廣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2089
- 條形碼:9787100182089 ; 978-7-100-18208-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廣隨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所發表的文化、文學隨筆的一個精選本, 內容包括: 文化的四個層次與三個要素 ; 中國的智庫應超越“只談經濟” ; 大學生自殺背后的文化根源 ; 旅游設施和景點的命名問題等。
湖廣隨筆 目錄
003 文化的四個層次與三個要素
011 中國的智庫應超越“只談經濟”
018 大學生自殺背后的文化根源
025 旅游設施和景點的命名問題
033 同鄉不婚,同學不婚,同齡不婚
—關于優婚的三個建議
040 人才的道德評價環境
046 請為失敗者樹碑立傳
051 中國古典文獻學家眼中的希拉里
—重讀張三夕《20 世紀的“*后性文本”》
057 為什么要為嶺南文化辯護
—《嶺南文化的真相》前言
067 嶺南文化是一種輕質型的文化
073 司徒尚紀新著《雷州文化概論》讀后
077 《花都名人家風家訓》序
081 今天的廣州還是“花城”嗎
—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筆談之一
086 廣州可以是一座“水城”嗎
—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筆談之二
090 擦亮“食在廣州”的品牌
—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筆談之三
095 廣州可能出現世界文化名人嗎
—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筆談之四
099 什么是廣州的文化名片
102 廣府文化的起源地在哪里
106 廣府文化的另一面
110 廣府文化研究的新態勢
114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應注重細節
117 書院與文學
—在白鹿洞書院的演講
121 《中華名樓》自序
125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楊福音其人其畫
第二輯 說流行歌曲
131 為什么要研究流行歌曲
136 都市的困惑與迷茫
—《心中的太陽》等都市歌曲
149 精神家園的尋求
—《外婆的澎湖灣》等校園歌曲
159 真善美的確認與期待
—《渴望》系列歌曲
166 中國式的樂感文化
—《歌聲與微笑》等歡樂歌曲
177 中華文化的回歸與重新認同
—《龍的傳人》等尋根歌曲
186 情理沖突與愛的遺憾
—《昨夜星辰》等愛情歌曲
198 主體生命意識的張揚
—《紅高粱》系列歌曲
207 西部農業文明的執著與躁動
—《黃土高坡》等西部歌曲
217 人生價值的思考與實現
—《小小的我》等勵志歌曲
224 復仇意識與非理性
—《霍元甲》等復仇歌曲
234 羞恥感與罪惡感
—《鐵窗淚》等大墻歌曲
第三輯 說古今文學
243 勝利者的悲歌
—劉邦《大風歌》
255 曹操的通脫
266 李白《清平調》背后的故事
273 晚節漸于詩律細
—杜甫《登岳陽樓》
278 亡國之君的真性情
—李煜和他的《虞美人》
286 承天寺的月色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291 《唐詩十二講》后記
296 《唐宋詞十八講》后記
302 《詞學的星空—20 世紀詞學名家傳》自序
306 《20 世紀詞學名家研究》自序
317 地域文學研究的成績與不足
323 楚文化的詩的禮贊
—詩人金輝和他的《楚魂》
329 用當代人的語言寫當代人的生活
—蔡世平《南園詞》讀后
339 王蒙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以《雨在義山》一文為例
344 培養自己的接受者
—向當代舊體詩詞作者進言
354 新、舊體詩應該相互取資
—在“當代詩詞創作批評與理論研究青年論壇”上的發言
358 文學家的輿論評價環境
364 文學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青年“文學病”及其防治》一文商榷
第四輯 說教育
375 “還原”與“發揮”
—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
383 讓古代文學教學“活”起來
388 當文學遭遇多媒體
391 為讀書而讀書
393 與大學新生談讀書
404 張國光先生學術研究之特點
417 不講課的導師
426 首先是老師
—在廣州大學 2018 年度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
430 悼念吳澤霖先生
435 吳澤霖先生在中南民院
440 在鳳雛庵讀書的日子
446 饒慶年老師在柳山中學
451 母親的人緣
湖廣隨筆 節選
嶺南文化以多元、包容、重商、務實、敢于創新、善于創新而聞名于世,這已是許多人的共識。 關于它的局限性,人們也有所認識,但是關于它的輕質型,人們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可以說是我的一個發現。 事實上,嶺南文化就是一種輕質型文化。所謂輕質型文化,是與厚重型文化相對而言的。 輕質型文化所體現的是輕盈、明快、流暢、飄逸、清新、別致、自然、爽朗、平和、秀美、淡雅、通透一類的風格,與厚重型文化所體現的厚實、沉著、深刻、凝重、質實、典雅、雕琢、博大、悲壯、雄渾、秾麗、綿密一類的風格不一樣。 我們且看《嶺南文化百科全書》對嶺南幾種主要的文化樣態的描述和評價: 嶺南古琴:“100 年間,嶺南琴派形成了剛健、明快、爽朗的演奏風格。” 廣東音樂:“廣東音樂以裝飾音群構成習慣性音型為特色,具有清麗、委婉、流暢的格調。” 嶺南文學:“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張子壽(九齡)首創清淡之派,對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韋應物等詩人有重大影響,對嶺南詩派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啟迪作用。” 嶺南園林:“經過長期發展,嶺南園林已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務實兼蓄,精致秀美。…… 秀美,即嶺南園林景觀的總體色彩比較鮮明秀麗,四季花開,終年常綠,建筑暢朗輕盈,裝飾精細華麗。” 粵菜:“食味重清、鮮、爽、滑、嫩、脆。” 事實上,嶺南所有的文化樣態都屬于這一風格類型。 輕質型文化的*大特點就是便于轉型,便于創新,所謂駕輕就熟,“船小好掉頭”,而厚重型文化的轉型和創新則要艱難得多,所謂積重難返,“大有大的難處”。 因此輕質型文化往往與創新、新穎、新奇聯系在一起,而厚重型文化則往往與保守、守舊、陳舊聯系在一起。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厚重型文化給人的感覺就是厚而深,輕質型文化給人的感覺則未免輕而淺。 厚重型的文化產品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輕質型的文化產品拿在手上則未免輕飄飄的。誠然,人類的文化是多元的,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也是各有長短,各有利弊的,我們不應站在厚重型文化的立場來貶低輕質型文化,也不應站在輕質型文化的立場來貶低厚重型文化。 中原地區一直都有人認為嶺南沒文化,是個文化蠻荒之地,或者是個“文化沙漠”,這是他們站在厚重型文化的立場來貶低輕質型文化,他們看不到或者不承認文化是有風格類型之別的,這是他們的局限與偏見,肯定是不可取的。 但是中原人的某些意見似乎也可以促使我們反思,讓我們想一想嶺南文化是不是缺了點什么?是不是還可以做一些彌補? ……
湖廣隨筆 作者簡介
曾大興,文學博士,廣州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文學地理學、詞學及嶺南文化的研究,倡導文學地理學的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主持并獨立完成三個文學地理學方面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被學術界稱為“文學地理學學科的開創者”。2012年以來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文學地理學著作有:《文學地理學研究》(2013)、《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2013)、《氣候、物候與文學》(2016)、《文學地理學概論》(2017)。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