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99565
- 條形碼:9787302499565 ; 978-7-302-4995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從公共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結合點入手,系統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知識體系。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共14章,在重點闡述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發展過程、思想理論等內容的基礎上,首先系統地介紹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理論與實踐,并結合我國現狀介紹了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的內容:其次介紹了涉及社會保障總體內容的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障立法:*后依據我國國情補充介紹了企業年金的發展現狀。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教材,可作為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MPA)的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公務員和非營利組織人員的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公共部門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目錄
1.1 社會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1.1.1 社會保障概念的界定
1.1.2 社會保障的特征
1.2 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
1.2.1 社會保險
1.2.2 社會救助
1.2.3 社會福利
1.2.4 社會優撫
1.2.5 補充保障
1.3 社會保障的功能、原則及形式
1.3.1 社會保障的功能
1.3.2 社會保障的原則
1.3.3 社會保障的形式
本章小結
第2章 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
2.1 社會保障產生的理論基礎
2.1.1 國家干預主義
2.1.2 福利經濟學理論
2.1.3 凱恩斯主義
2.1.4 福利國家理論
2.2 社會保障的建立與發展歷程
2.2.1 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背景
2.2.2 社會保障的萌芽階段(1601-1882年)
2.2.3 社會保障的形成階段(1883-1944年)
2.2.4 社會保障的全面發展階段(1945-1978年)
2.2.5 社會保障的改革與調整階段(1979年至今)
2.3 我國社會保障的建立與發展
2.3.1 我國社會保障的建立與形成(1949-1957年)
2.3.2 我國社會保障的修訂與調整(1958-1965年)
2.3.3 我國社會保障的停滯與倒退(1966-1977年)
2.3.4 我國社會保障的重建(1978-1992年)
2.3.5 我國社會保障的改革(1993年至今)
2.3.6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情況
本章小結
第3章 養老保險
3.1 養老保險概述
3.1.1 養老保險的含義
3.1.2 養老保險的特征
3.1.3 養老保險的原則
3.2 養老保險的基本內容
3.2.1 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
3.2.2 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
3.2.3 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
3.2.4 領取養老金的資格條件
3.2.5 養老保險的繳費與給付
3.2.6 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
3.3 各國養老保險模式比較
3.3.1 各國養老保險模式
3.3.2 各國養老保險模式的特點及啟示
本章小結
……
第4章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第5章 醫療保險
第6章 失業保險
第7章 工傷保險
第8章 生育保險
第9章 社會救助
第10章 社會福利
第11章 社會優撫
第12章 社會保障基金
第13章 社會保障法
第14章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參考文獻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節選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1.2.5 補充保障 在各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中,除政府主導并由專門法律具體規范的基本社會生活保障制度外,往往還有一些非正式的社會保障措施同時存在并發揮相應的社會保障作用。例如,慈善事業、社區服務、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家庭保障等在客觀上均不同程度地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同時,它們也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 1.慈善事業 慈善事業是建立在社會捐獻基礎之上的一種民辦社會救助事業,它以社會成員的善愛之心為道德基礎,以社會各界的自愿捐獻為經濟基礎,以民間公益事業團體為組織基礎,以大眾參與為發展基礎。在實踐中,慈善機構根據捐獻者的意愿,對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進行物質幫助,慈善事業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特殊組成部分。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發展慈善事業是當代社會化解諸多社會問題、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許多慈善事業不僅能有效地彌補政府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的不足,而且能夠對處于困境且無力自行擺脫危難的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來自社會的救助和關愛。因此可以說,慈善事業架起了溝通不同社會階層的橋梁,有效地協調著社會關系,促進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不僅如此,慈善事業還有利于弘揚社會道德,凈化社會風氣,從而有助于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2.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指在政府領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托,在城鄉一定層次的社區內以全體社區居民為對象,以特殊群體為重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他們提供福利性服務的一種社會化保障機制。20世紀30年代,國外就開始出現社區這種社會基層組織,并相應出現社區服務這種形式,發展到今天,它已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新內容。 社區服務屬于社會服務范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服務,它是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的社會服務,其特點主要包括:一是自主性。它不依賴政府、不等待外援,而是由社區從本社區居民的需要出發,自主籌辦并自覺地為社區居民就近提供服務,是社區居民以自助、互助為特征的自我服務。二是社會性。社區服務的組織管理強調動員社區范圍內的有關組織和個人廣泛參與,這一模式既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又是在社會共同關心下健康發展的,它是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的基礎形式與重要途徑。三是多樣化。社區服務實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方針,針對不同對象實行有償、低償、無償等不同的服務方式,以有償服務為主,并在實踐中獲得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既不增加國家負擔,又能長盛不衰地為國家分憂、為民解愁。 3.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是指由企業建立的面向本企業職工的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職業福利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 由于企業年金具有調和勞資關系、改善勞動者福利和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多重功能,它一般能夠得到政府的稅收優惠,其費用通常可以列入企業成本,允許在規定的額度內實行稅前開支。 4.商業保險 商業保險是保險人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通過保險合同建立保險關系的一種商業交易行為,是由投保人或被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一定的保險費,將自己特定的風險轉移給保險人,當約定的風險或事件發生后,由保險人依據保險合同支付賠款或保險金的一種風險管理機制。商業保險包括人壽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及各種財產保險、責任保險等。 需要指出的是,商業保險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社會成員的后顧之憂并彌補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的不足,但也需注意,商業保險畢竟是一種商業行為,追求利潤是商業保險的根本目的。因此,無論商業保險多么發達,均不能替代社會保障。 5.家庭保障 家庭保障雖然不是社會性保障機制,但對于亞洲國家尤其是對于中國而言,它又確實是國民可依靠且穩定的一種生活保障機制。家庭保障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提供包括經濟保障、服務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內容在內的生活保障機制,它在保障社會成員的生活方面通常與國家和社會負責的社會保障并駕齊驅。 *后,應該指出,補充保障的財源雖來自多個渠道,但它又是獨立的,它的經營方式應盡可能貼近市場,政府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和各種服務并勤于監督,必要時還應通過法律手段對其進行進一步規范,使之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 ……
社會保障學(第二版) 作者簡介
劉曉梅,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歸國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保障、社會福祉研究和教學工作。近年來,出版專著4部,出版教材2部,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20余項。 邵文娟,經濟學博士,大連科技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保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出版專著2部,出版教材6部,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課題近20項。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