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全4冊)/問津文庫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2808049
- 條形碼:9787552808049 ; 978-7-5528-080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全4冊)/問津文庫 內(nèi)容簡介
《問津四雅》是問津書院紀念文集《汛海文叢》之第四種,本來擬在書院揭牌五周年慶祝會上推出,可受制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遷延了竟然整整一年。這是必須向作者諸君致歉的! 《問津四雅》全書別為四卷,每卷評議一種以問津書院名義編印的內(nèi)部資料——《問津》《開卷》《品報》《參差》。以編刊形式來倡導讀書或者推求學問,對書院來說自是一樁雅事,因此未避“王公賣瓜”之嫌疑,在此權(quán)自以為是一回,名此書日“四雅”。至于是否說雅就“雅”了,讀者當然能夠明鑒。 **卷“問津”,王振良先生編。《問津》創(chuàng)辦于2013年,其問世是問津書院啟動運作的標志。《問津》著眼于天津地方文化,可看作《問津文庫》的拓展與補充,因其薄厚不拘機動靈活,深受沽上學人的喜愛。但在文庫籠罩之下,受關(guān)注度明顯不足。 第二卷“開卷”,董寧文先生編。《開卷》創(chuàng)辦于2000年,與書院合作前已有十余年發(fā)展歷程,在讀書界影響相當深遠。2014年與《開卷》結(jié)緣,對于問津書院來說是錦上添花之事,而且添的是朵芬芳的奇花,馨香綿遠,助力書院快速地走向了全國。 第三卷“品報”,張元卿先生編。《品報》創(chuàng)辦于2010年,是一份電子刊,關(guān)注以天津為重點的民國通俗文學,其自2014年起與書院相依相伴,走過了三年的如詩歲月,2016年10月宣告停編。因此本卷之印行,可以說是《品報》與讀者的*后揖別。 第四卷“參差”,沈文沖先生編。《參差》創(chuàng)辦于2005年,專門探討毛邊書文化,或高臺論道,或故紙抉微,可謂小眾而又小眾。但是推出六期之后,也自贏得了讀者的喜歡。可惜刊期不大穩(wěn)定,有負書友殷殷雅意,令編者惶恐不已,今后定更加努力。
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全4冊)/問津文庫 目錄
此情可待成追憶/謝泳
學海堂
從“記憶”到“問津”
——《問津》民刊五十期綜述/譚汝為
《問津》叢刊的編輯特色與內(nèi)容分類/倪斯霆
《問津》五十期小札/李傳新
對于《問津》的幾點建議/侯福志
說說問津小方本/楊仲達
問津書院的“海綿寶寶”/劉禮賓
《問津》的念想/薛原
《問津》的喜悅/蕭文立
《問津》三說/王慶安
一縷綿綿不絕的文化鄉(xiāng)愁/毛本棟
《開卷》的意義和《問津》的價值/毛樂耕
竹間樓
來新夏先生與《問津》/焦靜宜
老而承教讀《問津》/劉景周
從《問津》談到“問津”,鮑迎秋
《問津》:天津民間文化的挖掘者/李樹德
《問津》與杜魚/子張
喜《問津》五歲/理洵
留住鄉(xiāng)愁的典范
——從《問津》小叢書說起/顧艷龍
《問津》為市民留住鄉(xiāng)愁/管淑珍
口述中的愛國記憶/王凱捷
為《問津》五周年喝彩/王和平
不該忽略的《問津》小叢刊/張立巍
我的《問津》情/任文
……
雙槐軒
郁文館
《問津四雅:開卷》
小刊物與大想法/蔡玉洗
說刊
書友興會開卷聞香/李傳新
《開卷》有益(外二篇)/康健
《開卷》有益結(jié)書緣/姜曉銘
與《開卷》相關(guān)的零碎記憶/薛原
十五年來讀書事/子張
《開卷》三題/易衛(wèi)東
開卷·閉卷/張昌華
《開卷》的啟示/董寧文
文林當識董寧文/李城外
《開卷》十五歲,翩翩少年矣/董寧文
“開卷樓”題寫記/魏彪
子聰話題二十五則/李韻豪
微信中的《開卷》/朱航滿
我看《開卷》/周實
從《開卷》現(xiàn)象說到民刊出路/王振良
評書
方寸心跡/李海燕
懷念楊憲益先生/李海燕
開卷有益讀書增智
——《開卷讀書文叢》推介/浦清蓮林英
緣自書中來,書人兩相依
——評《我的書緣》/江少莉
讓書香永飄
——《我的書房》讀后/童翠萍
做一點點有關(guān)文化傳承的小事
——讀董寧文先生與《開卷閑話五編》/周燕妮
……
訪人
附錄
《問津四雅:品報》
《問津四雅:參差》
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全4冊)/問津文庫 節(jié)選
《問津文庫·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套裝全4冊)》: 《野老閑談》因為其蕪雜,很難分類,好在楊仲達君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將其內(nèi)容大致分為三部分,即“桑麻共話”“流年舊語”和“一家之言”,應該說這種劃分是非常精當?shù)摹!吧B楣苍挕敝饕菍r(nóng)事活動較為客觀的記載,“流年舊語”主要記載他人他事,“一家之言”則主要是自家歷史。 總結(jié)起來,個人感覺《野老閑談》具有這樣幾個動人之處。 **是對幾個時間坐標的回憶比較集中。首先是1939年的大水,雖然有很多資料都寫提到了那次大水,但是真正寫一個農(nóng)家防水的事,還真不多見。其次是1949年天津解放。劉老家不僅幫助解放軍運送物資,家里北屋還住著部隊,另有關(guān)于津淶公路碉堡的記載。城市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如果不是他的記載,誰又記得還有過這樣一些建筑和故事呢。接下來就是1958年,那是個眾說紛紜的年份,《野老閑談》里面記載了許多荒唐的事,如用玻璃珠代替鋼珠制軸承等。再有就是2006年,劉老從平房搬進樓房,個人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重大改變。這些時間點,既是個人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軌跡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都置身在歷史的大潮中,既被裹挾,也參與制造。 第二是關(guān)于農(nóng)事的相關(guān)記載。因為熟悉,所以有別于一般的科學家和文人的記載,顯得生動而精準。 第三是志人方面。寫大力士馬小海、奇人劉玉書等人,細節(jié)很有感染力,如馬小海用自行車馱六百斤吉豆、劉玉書給人看墳地等故事都非常精彩。 第四是志異方面。“狐貍煉丹”“龍的出現(xiàn)”自然是傳說,但也都可聊備一說,尤其是關(guān)于每年峰山藥王廟時刮旋風的記載*有意思,其中旋風還能和人對話,類似于很多筆記小說中的扶乩,十分神秘,值得研究。 第五是關(guān)于先前民俗的記載。如求雨、打更、男女婚姻習俗等,這些記載可以看作是正史的注腳,對于了解農(nóng)村習俗、解讀歷史材料甚至文學作品都有很好的幫助。 第六是關(guān)于家族歷史的記載。劉先生考鏡家史源流,上溯至山西老家,下及于兒女孫輩。其他所記人事,也基本都為本族親友,此舉對于傳承本族歷史大有裨益。 第七是對第二任妻子左維蘭的記載,竟有十處之多。對于兩人從結(jié)婚到妻子去世,到自己追憶多有記錄。從這些記載中也可以將其妻的形象拼湊起來,如當大哥沒人養(yǎng)時,父母把此事派到他們頭上,“維蘭也知道父母的難處,什么也沒說就同意了”。還有劉老先生的弟弟劉繼棟主動騰婚房的事,這些只鱗片爪,都彰顯出左維蘭賢惠的形象,正因如此劉老先生才對亡妻念念不忘,并作出斷語:“自你十九歲嫁到劉家,上對公婆、哥嫂,下對弟妹以及晚輩孩子們,從沒有做錯過什么事,特別是你對兒媳們,自始至終都是和睦相處,與村內(nèi)鄉(xiāng)親笑臉相對。”這可以說是對一個妻子*高的評價了。 追昔撫今,劉老先生每每流露出一種“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因此今昔對比,也成為《野老閑談》中的一個主題。這其中,就有面對物質(zhì)條件快速發(fā)展和子賢孫孝的幸福感,但也有住樓房人們見面日少、交流益乏的困惑。 ……
問津四雅:問津.開卷.品報.參差(全4冊)/問津文庫 作者簡介
董寧文,筆名子聰,20世紀60年代生于南京。9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編輯和寫作,先后出版有作品十余部,一百余萬字。現(xiàn)為《開卷》《譯林書評》執(zhí)行主編,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南京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 王振良,筆名杜魚,網(wǎng)名飽蠹魚。吉林省公主嶺市人。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天津市問津書院理事長,今晚報社原副刊部主任。著作有《稗談書影錄》等多種,主編有大型天津歷史文化叢書《問津文庫》《天津文獻集成》等。 張元卿,號玄庼,山西原平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民國詩史、民國通俗小說、近代都市文化。近年來致力于城市田野調(diào)查和微觀史學研究。著有《民國北派通俗小說論叢》《陳誦洛年譜》《劉云若評傳》等。 沈文沖,1955年生,江蘇海門人。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資深媒體人,江蘇省十大藏書家之一。著述集中于民國書刊鑒藏與毛邊書文化研究,另有散文及人物傳記等梓行。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