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29346
- 條形碼:9787550729346 ; 978-7-5507-2934-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本書特色
大鵬所城是“深圳八景”之首,系明清兩代中國海防的軍事要塞。本書講述了大鵬所城的歷史沿革、賴氏三代五將軍、歷史遺跡等,并重點介紹了鴉片戰爭前后這片土地上的動人抗英故事。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內容簡介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系“深圳地標”叢書之一種。本書從大鵬所城之創建寫起,筆墨詳略有致,備述建城之艱辛,又談及文治武功,如出了賴恩爵、劉起龍等標榜史冊的人物,其功德、事跡、人品為后人所傳誦。更不惜筆墨于大鵬所城之于沿海防御的重要性。從元明清之打擊海盜,到近代之抵御外敵,大鵬所城發揮了保家衛國的重要作用,其間的英雄事跡、愛國豪情更成為所城的文化基因,激勵與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筆墨之余,作者還娓娓談起大鵬所城的風土人情,令人向往不已。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目錄
**章 先民遺跡—所城前史
第二章 風雨滄桑六百年
第三章 沿海所城大鵬為*—中國南部的海防要塞
第四章 武功家世久相傳—賴氏三代五將
第五章 賴恩爵與九龍海戰
第六章 振威將軍劉起龍
第七章 大鵬所城與鴉片戰爭
第八章 大鵬所城文物古跡
后 記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節選
**章 先民遺跡—所城前史 大鵬地區人文歷史悠久,位于大鵬灣畔的咸頭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存,距今已有近7000 年的歷史,是深圳地區至今發現的年代*為悠久的文化遺址。咸頭嶺遺址是一處典型的沙丘遺址,說明當時的大鵬海灣沙堤,前可漁、后可獵、旁可耕,適合人類生存。咸頭嶺遺址于1981 年被發現后,考古隊歷經五次發掘,在2000 多平方米的遺址上,發掘出了珍貴的陶器、石器,多有繩紋、籃紋、編織紋、幾何紋飾,為探尋珠三角地區的古文化之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夏、商時期,百越部族遠征海洋。居住和繁衍在大鵬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落”。他們以捕魚、航海為生,很少農墾。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后是越國、楚國屬地。 秦始皇統一中原后,揮兵南征百越,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 三個郡,派出五十多萬人進行開發,大鵬時屬南海郡番禺縣。 在納入秦朝的行政管理以后,嶺南領土上的南海郡迅速構建了軍事體系。秦朝在嶺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水、陸兩方面增強了南海郡的防御能力,這是嶺南歷史上有系統的軍事防御體系的首次構建。經過建城、筑關、修道、徙民等一系列的積極經營建設,嶺南從以往越族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統屬的狀態,轉變為一個接受中央王朝管理和節度調遣的區域。瀕臨南海的南海郡由此構建起多層次的軍事防御體系,從而初步奠定了廣東海防建設的基礎。 秦末,在中原群雄反抗浪潮迭起而政權風雨飄搖之時,南海郡尉趙佗建立了南越國,割據嶺南自立為王,大鵬屬南越轄地。南越國的建立,是廣東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秦失其政、天下大亂、生靈涂炭之際,南越國劃嶺而守,阻止了中原戰火向嶺南地區的蔓延,保障了嶺南開發事業的繼續發展,為境內的生產和建設提供了比較安定的環境。從軍事的角度看,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也進一步深化和鞏固了嶺南地區的防御體系和軍事力量。 劉邦戰勝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公元前196年,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趙佗接受漢朝冊封,南越國變為漢朝的附屬國。漢武帝即位后,平定南越,將南越的領土分為九個郡,大鵬仍屬南海郡番禺縣。從漢朝大治水軍以備戰南越國的情形來看,當時漢朝和南越的水軍均已有相當的規模和實力。在嶺南重新回歸中央王朝以后,漢朝通過嶺南地區,與廣闊的海洋世界進行更加頻繁和緊密的接觸與交流,積極派遣船隊,加強發展海外交通和南海貿易,是聞名于世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展時期。東漢時,大鵬仍歸番禺縣管轄。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立東官郡,轄六縣,大鵬屬東晉新設的寶安縣管轄。其中,寶安縣的行政稱謂一直延續到唐朝初年。中唐時期,朝廷撤寶安縣,把寶安縣遷往東莞,寶安縣也隨之改為東莞縣,大鵬則隸屬廣州府東莞縣。隋唐時期,中國歷史出現了大一統局面,嶺南地區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了維護沿海地區的社會秩序,防止海盜的襲擾,進行海外遠征,隋唐五代廣東地方政府加強了海軍和海防力量的建設,廣東的海防體系得以*終形成。 宋、元承舊制。宋朝時期,廣東的水軍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加強,宋朝廣東地方政府還加強了對南海海域及附近島嶼的巡查與管轄。元朝廣東港海外貿易繼續發展,促進了市舶制度的完善。元朝繼續在南海地區開展大規模巡航活動,在宋朝的基礎上,廣東軍政部門繼續在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有效防衛和管轄。 明清時期,廣東沿海與東南沿海一樣,飽受倭寇、海盜侵擾之苦,朝廷陸續在沿海構建衛所、炮臺等防御設施,并不斷增加兵力。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設立的防御性“衛所”組織—大鵬守御千戶所及東莞守御千戶所,為打擊倭寇、海盜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明朝為深圳的建制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明萬歷元年(1573)重新建縣,縣名為“新安”,取“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意。新安縣范圍主要包括深圳市的大部分地區和香港全境,以及東莞的小部分地區。大鵬歸新安縣管轄,大鵬所城的海防力量得到加強。 …………
南溟海運聳危樓:大鵬所城 作者簡介
張一兵,1953年生于哈爾濱。先后獲得黑龍江大學文學學士、吉林大學文學碩士、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等學位。現為深圳市博物館館員,主要從事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文物保護以及古建筑研究和保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