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28240
- 條形碼:9787550728240 ; 978-7-5507-2824-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本書特色
華強北是聞名全國的中國電子**街,新改造后,又變成深圳具有人氣的商業旺地之一。本書結合扎實的調查,講述了華強北的來歷以及發生在這里的多個動人的“圓夢”故事。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內容簡介
此書從華強北的誕生寫起,“國家隊”大軍為*初的華強北帶來了技術、資金以及人才,以賽格集團、華強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終成長為聞名全國的中國電子**街。經改造后,成功轉型為深圳具有人氣的商業旺地之一。如今已是著名的工業(電子)+商業(購物)+文化(時尚)的綜合性街道。作者結合結合扎實的調查,講述了華強北的來歷以及發生在這里的多個動人的“圓夢”故事;夾敘夾議,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華強北的歷史意義、功與過等思考,與華強北的發展進程、轉型經過、文化印記、創業故事等相得益彰,讀來既有看故事的快感,又有思索的深沉。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目錄
目 錄
**章 華強北的來歷 001
第二章 “國家隊”大軍南下 014
第三章 賽格創造奇跡 025
第四章 華強華麗轉身 049
第五章 變身繁榮商業街 064
第六章 創業的熱土 080
第七章 馬化騰創辦騰訊 094
第八章 “中國硅谷”華強北 109
第九章 打造中國電子**街 122
第十章 青春活力華強北 138
后 記 158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節選
第二章 “國家隊”大軍南下 深圳電子大廈成地標 深圳電子大廈位于深南大道與華強北路交界處。后來華強北一帶建起了許多更高的摩天大樓,20 層高的電子大廈身處其中并不起眼。但是,它作為深圳經濟特區**棟 20 層高樓的歷史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2005 年為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25 年,深圳市文化局等單位聯合開展了評選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筑活動。評選結果,深圳電子大廈榜上有名。主辦單位的頒獎辭是:“她,曾經是深圳特區**高樓。如果說,華強北電子街是一條河,她,曾經是這條河的源頭;如果說華強北商業圈是一個舞臺,她,曾經是這個舞臺*早的導演;如果說深圳電子工商業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她,就是看著這棵樹長大的園丁。” 這座大廈的投資方是深圳中電公司;承建方是早期調入深圳參加建設的基建工程兵部隊。1983 年,由于基建工程兵撤銷,包括建設深圳電子大廈的隊伍在內的基建工程兵兩個師調入深圳集體轉業,成為深圳建設集團公司。 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即后來的電子工業部)要到深圳發展的決定早在 1980 年 4 月就做出了。時任副部長的劉寅找周志榮(廣州國營 750 廠代理廠長兼總工程師)談話,讓他到深圳組建公司。周志榮來到深圳后,組織員工搭竹棚安家,挖水井取水;從番禺買來磚頭蓋起了簡陋的車間,開始與港商合作組裝收錄機。組裝收錄機賺的加工費舍不得花,積少成多用來建深圳電子大廈。中電公司的經營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一手抓來料加工,一手抓外貿經營,相繼成立了京華電子有限公司、華發電子公司等。后來由于發生了一個港商在進口貨物中夾帶了一批收錄機的散件而被定性為重大走私案的事故,周志榮被捕,中電公司的發展遭到了嚴重挫折。這件事情的詳細經過寫在《深圳財富傳奇:占領華強北》(段亞兵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里。為寫《深圳財富傳奇:占領華強北》這本書,我采訪了已經刑滿釋放的周志榮本人,對中電公司和他本人的經歷深感惋惜。 1984 年中電深圳公司更名為“中國電子技術進出口公司深圳工貿公司”,在歐陽忠謀領導下,公司 盈利 240 多萬元。1985 年 3 月沈正中繼任深圳中電總經理。1988 年,公司進出口總額達到 6623 萬美元,工業總產值達到 26784 萬美元。公司在深圳電子大廈旁邊又新建一座 38 層高的大樓,名為“電子科技大廈”。該公司形成了電子進出口、金融證券與房地產三足鼎立的局面,年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 深圳變成中國電子工業發展的橋頭堡 實際上,四機部(第四機械工業部)開始關注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時間要追溯到更早。 改革開放后,大家看到了我國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在電子工業發展方面落后的現實。我國急需引進先進技術,但遇到了“巴統”的嚴格封鎖。“巴統”的全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其作用就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包括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自然成為“巴統”的限制對象。為了打破“巴統”的封鎖,國家有關部委決定發揮深圳毗鄰香港的優勢,將集成電路的設計放在香港,將檢測與封裝放在深圳。經國務院領導批準后,四機部于 1979 年 6 月 21日下文興建深圳愛華電子公司。該年的 12 月 8 日,愛華電子有限公司組建完成,是全民所有制國有企業,有職工 800 人。由于是電子工業的先行者,市政府在深南中路批給愛華公司 96 畝土地(注:1 畝 =666.7平方米)。當時這里滿目荒涼,如今成為黃金寶地。 新成立的愛華電子公司暫時沒有自己的產品,就從事來料加工業務,為香港裝配彩電,組裝程控交換機和電腦等,在來料加工中學習先進的電子技術,熟悉國際市場行情。愛華電子公司算是深圳**家重量級電子公司。 1982 年 5 月,第四機械工業部、國家廣播電視工業總局、國家電子計算機工業總局合并組建電子工 業部,張挺出任首任部長。新成立的電子工業部更是加大了對深圳電子工業的支持力度。1983 年 12 月,電子工業部決定成立“電子工業部深圳辦事處”,代表電子工業部管理部屬企業在深圳、珠海、汕頭興辦的合資企業與內聯企業。電子工業部駐深圳辦事處有“小電子部”的聲譽,為深圳電子工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卓越有效的工作。時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的曾培炎評價說:“辦事處對推動深圳電子工業的發展做了歷史的貢獻,起到了組織、推動與橋梁的作用。”1987年,電子工業部駐深圳辦事處結束了“政企合一”的歷史,實行政企分離,成功轉制為深圳桑達電子實業公司,隸屬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四機部的本意也是要充分利用深圳對外開放窗口的優勢,迅速了解國際行情,引進技術和資金,爭取與外商合作,將深圳作為中國的電子工業發展的橋頭堡。從后來的發展看,四機部的這個目的達到了。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作者簡介
段亞兵,深圳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拓荒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市中小企業決策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武漢大學研究生,法學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研究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