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國富論 本書特色
《國富論》總結了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張,被譽為“**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對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的發展都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國富論/西方哲理譯叢》前四篇的內容,旨在說明廣大人民的收入構成,以及不同時代在不同國家提供年度消費的存儲的本質。第五篇也是*后一篇,探討的是封建君主或共和國家的收入。
國富論 內容簡介
《論國民與國家的財富》于1776年問世,全名為《論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亞當?斯密耗時9年完成了本書。本著作問世的時候,正處于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它總結了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張,被譽為“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對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的發展都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國富論 目錄
**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引起勞動分工的緣由
第三章 論勞動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用途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積累和用途
**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的一部分或作為維持國民資本支出的貨幣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或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各國財富的不同增長
**章 論財富的自然增長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衰落后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衰落后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第四章 城市商業對鄉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各種政治經濟學體系
**章 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國內能生產的貨物的進口
第三章 論對貿易差額于我不利的國家的貨物進口施加的特別限制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金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八章 關于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支出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三章 論公債
國富論 節選
《國富論/西方哲理譯叢》: **章 論勞動分工 勞動生產力*大的提高,以及在任何地方運用勞動時所體現出來的大部分熟練靈巧程度和判斷能力,似乎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 一般人認為,勞動分工*細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制造業。事實上它們并不比那些大型制造業分工更細。然而,因為供給少數人小量需求的小型制造業雇用的工人必然不多,各部門工人往往可以集中在同一個廠房內勞動,觀者便能一覽無余。而大型制造業,盡管實際上比小型制造業分出了更多的部門,但因為不像小型制造業的劃分那么明顯,所以很少被人注意到。 從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別針制造業本身是很不起眼的,但它的分工卻是那么引人注意。一個沒有受過相關訓練的工人,也不知道怎樣使用相關的機械,縱使他拼命工作,也許一天連1枚別針也制造不出來,更不用說20枚了。但是按照現在這種職業化、部門化的經營方法,別針的制造被分成了18道不同的工序。我見過一個這樣的小工廠,那里只雇用了10個工人,都很窮困,必要的機械設備也都很簡陋,但他們如果盡力而為,一天卻能制針12磅。以每磅有中等針4000枚來計算,10個工人每天就可以制針48000枚,即每人每天可制針4800枚。但是如果他們全部各自獨立工作,說不定每人每天連1枚針也制造不出來。也就是說,恐怕他們連現在適當分工合作后所完成的工作量的1/4800也制造不出來。 在每種其他的工藝及制造業中,只要能夠并且采用了勞動分工,勞動生產力便能夠相應地提高。各種行業之所以彼此獨立劃分開來,似乎也是由于勞動分工帶來的這種好處。那些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程度*高的國家,其各行各業的分工也都達到極徹底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擔當的工作,在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一般都分成幾個人的工作。在每一個進步的文明社會中,農民一般來講就只是農民,制造者就只是制造者。誠然,農業的性質不同于制造業,不像制造業有那樣細致的勞動分工,各種農活,也不允許像制造業那樣彼此截然分開。木匠與鐵匠,通常是兩種截然分開毫無干系的職業,但放牧與種田這兩種農活,卻不能像前者那樣完全劃分開來。各種農業勞作,要受季節變換的制約,一個人只從事某一種勞作,這是絕不可能的。所以,農業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總是不及制造業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也許就是因為農業不能采用完全徹底的分工制度。誠然,*富裕的國家,不管是在農業還是制造業上都超過他們的鄰國,但他們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普遍大于在農業方面的優勢。富國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更好,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投入也更多,而產量按照土地面積與肥沃情況的比例來說也更多;但是,產量即使大出這么多,卻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多出來的勞動和費用投入。在農業方面,富國未必都比窮國有大得多的勞動生產力,至少不像在制造業方面那樣優勢突出。因而,品質同樣優良的小麥,其市場售價,富國未必都比窮國低廉。論富裕和技術程度,法國遠勝于波蘭,但同樣品質的波蘭小麥的價格,與法國小麥同樣低廉。盡管窮國在耕作上處于劣勢,但其生產的小麥,卻能在相當程度上靠質優價廉與富國競爭,但在制造業上它是無法這樣和富國競爭的。 有了勞動分工,使得同樣數量的勞動者能夠完成成倍增長的工作量,究其原因,在于三點: **,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加,必然帶來工作量的增加。勞動分工的結果,是使每個勞動者終生局限于某種簡單的操作,這當然能夠大大提高自己的勞動熟練程度。如果讓一個從沒有做過鐵釘的普通鐵匠去制釘,我敢說,他一天*多只能做出兩三百枚來,而且還是質量不合格的鐵釘。我見過幾個以制釘為業的不滿20歲的青年人,他們拼命工作時,每人每日能制造2300多枚鐵釘。所以,有些制造業操作的速度,如果你沒有親眼目睹,決不會相信人的手能有這樣大的潛力。 第二,節約了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要損失的時間。一個耕作小塊土地的農村織工,從織布機轉到耕地里,又從耕地回到織布機,肯定要浪費許多時間。而這兩種手藝,如果能在同一場所進行,損失的時間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 第三,機器的發明,便利和簡化了勞動,使一個人干多個人的工作成為可能。今天勞動分工*細密的各種制造業中所使用的機械,大部分原本是普通工人發明的。他們從事的是*簡單的操作,自然會花心思去尋找更便利更快捷的操作方法。 ……
國富論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同時他也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又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傾注在《道德情操論》的修訂上,從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對《道德情操論》先后進行了6次修訂,正是在修改過程中完成了《國富論》,甚至《國富論》首頁上還強調“《道德情操論》的作者”。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