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陳嘉庚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0593
- 條形碼:9787511380593 ; 978-7-5113-805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嘉庚的故事 內容簡介
陳嘉庚是近現代有名的愛國華僑,祖籍福建集美的他經營商業的同時積極組織并帶領南洋華僑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陳嘉庚歷經晚清、民國,直至新中國建立后,社會各界均對他給予高度評價,曾稱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把興辦教育視作愛國己任,在家鄉集美建設了集美學村,又創辦了有名的廈門大學,幾乎以己之力承擔了起來。他一生的光輝值得我們后人敬仰與學習。本書按時間順序,講述了陳嘉庚的傳奇歷程。
陳嘉庚的故事 目錄
1 陳嘉庚出生時的中國
2 家世與童年
3 青年出洋
4 一次返鄉,重整私塾,開啟教育
5 助父經營,展現商業才能
6 加入同盟會
7 捐助革命
第二章 1904-1936年:辦實業、辦教育的華僑巨子
1 黃金萬兩,商業巨子
2 集美初創
3 是實業家,更是教育家
4 僑者,橋也
第三章 1937-1945年:投身抗戰
1 抗戰開始與南僑總會的成立(一)
2 抗戰開始與南僑總會的成立(二)
3 “敵未出國之前,言和即漢奸”
4 回國行程 16 省,慰問抗戰軍民(一)
5 回國行程 16 省,慰問抗戰軍民(二)
6 延安之行(一)
7 延安之行(二)
8 保衛新加坡
9 避難爪哇
10 《南僑回憶錄》
第四章 1945-1949 年: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
1 威望空前的華僑領袖
2 “獨裁貪污者必倒”(一)
3 “獨裁貪污者必倒”(二)
4 《南僑日報》(一)
5 《南僑日報》(二)
6 1948 年怡和軒里的新年禮物
7 北上共商建國大計
8 新政協與開國大典
第五章 1950-1961年:落葉歸根,建設祖國
1 落葉歸根,定居集美
2 集美解放紀念碑
3 造福鄉梓
4 獨立人格,拳拳報國
5 異常簡樸的老人
6 浩氣千古
第六章 嘉庚精神的繼承者們
1 繼承者一:李光前
2 繼承者二:李尚大
3 繼承者三:陳六使
4 繼承者四:杜成國
5 繼承者五:陳村牧
6 繼承者六:劉玉水
第七章 緬懷陳嘉庚
1 陳嘉庚的精神力量
2 我所敬佩的陳嘉庚
3 我所認識的陳嘉庚
4 嘉庚風浩蕩
附錄
1 有枝才有花 有國才有家
2 《南僑回憶錄》節選
參考文獻
陳嘉庚的故事 節選
《陳嘉庚的故事/僑界杰出人物故事叢書》: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在福建東南部的同安仁德里集美社(今集美鎮)出生了。這里被當地人稱作“潯尾”,就在當時泉州所屬的同安與廈門隔海相望的半島頂端,是一個田地不多、景色秀麗的小漁村。 自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人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到陳嘉庚出生之時,清朝已經從道光年間斗轉星移進入同治十三年了。隨著英國人而來的諸多列強侵略,給中國本已凋敝的經濟以巨大的打擊,再加上清廷的腐敗,內憂外患使得中國的命運在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路上越陷越深。 這一點,集美人體會深刻。 與集美一水之隔的廈門,在1842年《南京條約》中成為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國人、外國商品進入中國,讓本無法通過耕地富足生活的集美人更加貧困。 集美人對清政府也是沒有太多好感。明朝末年,清軍南下,在福建沿海遇到了鄭成功率領的軍民拼死抵抗。1648年,清軍激戰七天七夜,同安城破,隨后清軍下令屠城,殺得城內血流成河,在同安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占領同安,直到陳嘉庚誕生之時逾二百年時間中,同安地區的反清復明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在集美的海濱山丘之處,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的遺跡“延平故壘”一直被當地百姓保留,鄭成功、林則徐、陳化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在此處傳頌,這些都引起了如陳嘉庚般的許多集美少年內心的無限仰慕和向往。他十分喜愛《三國演義》《古文精義》以及文天祥的《正氣歌》等作品,其中蘊含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先賢哲理逐漸成為他畢生奉行的人生準則。就這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美德在少年陳嘉庚心里深深扎下根來。 一代又一代集美人希望通過海外謀生的方式改變自己或家族的生活,這個愿望在清朝政府的禁海令下破滅,清政府甚至曾有過“片板不得下海”的律令,但只要有機會,出海的集美人還是屢禁不止。這種敢于抗衡的精神就是大海造就的。當地百姓剛烈不羈、好勇斗狠的性格與此有莫大的關系。 陳嘉庚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并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集美是陳嘉庚所在的陳氏家族聚集地,在這里定居的歷史可追溯到唐朝末年。根據族譜記載,陳氏家族祖籍為河南光州固始。在這一帶,許多陳家的門楣上都有“潁川衍派”字樣,也流傳著這里生活的人當年都是追隨王審知從河南遷居福建的說法。 陳嘉庚的祖輩曾被迫出海謀生,家族的許多長輩在新加坡等地定居,父親也是如此。陳嘉庚的父親陳杞柏,1840年前后生人,是家里的第三子。在家鄉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期后,陳杞柏就隨兄長來到新加坡謀生。在新加坡,陳杞柏辦起了順安米號,由于經營有方,獲利頗豐,他便兼營地產,并開始經營菠蘿種植園,開設菠蘿罐頭廠,出口歐美,十分暢銷。 父親陳杞柏因經商原因很少回鄉,陳嘉庚與他的兄弟陳敬賢便自小由陳杞柏在集美娶的妻子孫氏照顧,因此陳嘉庚的幼年時期很少得到父愛,這難免成為成長中的陰影。陳嘉庚為人父后,與自己的子女交流也很少,并且管教嚴格,這多少與童年缺少父愛的經歷有關系。 陳嘉庚在回憶錄中,曾憶童年道:“余天資素鈍,九歲入私塾,十七歲夏塾師謝世,輟學出洋……而生平志趣,自廿歲時,對鄉黨祠堂私塾及社會義務諸事,頗具熱心,出乎生『生之自然,絕非被動勉強者。”①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來,陳嘉庚沒有在集美家鄉完成完整的私塾學業,但他形成了關心、熱心家族和社會事物的處事方法和性格特點。陳嘉庚究竟有著怎樣的童年呢? 由于父親出洋做生意,陳嘉庚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母親是一位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賢惠婦女,樂善好施,篤信佛教,她對陳嘉庚既疼愛又管教嚴格。除了自己的孩子,她一生還收養了6個孩子,在村民中享有盛譽。她還曾經拿出全部家當400銀元撫恤鄉民,平息了一場建屋械斗。 在集美這個海濱的小漁村,人們通常以農耕、捕魚為生。鄉民非常淳樸,在教育上只要求能把孩子關在學堂,俗稱“關蠻”,不到處惹是生非,畢業后能寫一些農村應用文即可。同時,他們更希望學堂不時放假,讓孩子能參加勞動,以補家計。世代都是如此,便約定俗成,形成了授課一個月、休假半月或一月的慣例。這樣,一年的功課往往會拖到兩三年才能學完。 ……
陳嘉庚的故事 作者簡介
李宬遜,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學師范專業,對中國近代史有一定深入的研究。現為中學歷史教師,辛勤耕耘十余年,筆耕不輟,撰寫多篇教學論文,多次獲得北京市、區級獎項。閑暇時撰寫一些感興趣的歷史學文章,介紹給廣大學生,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及愛國情懷。 陳晨,筆名陳塵,一介書生,九十年代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祖居京城,游歷四方,當過老師,做過記者,拍過電影,寫過小說。努力破萬卷書,堅持行萬里路,書中滋味,路上風景,與大家共享、共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