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3086
- 條形碼:9787100183086 ; 978-7-100-18308-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本書特色
當代研究日美文化關系的權威論著 “日本為何總是無條件忠誠于美國?” ——本書正是對這一現象之歷史根源的追述。作者松田教授將其40余年的研究成果以極其清晰的邏輯和流暢的文字呈現給讀者,向讀者闡釋了有著超強民族自尊心的日本在二戰后如何在短短6年間被美國的文化政策所“規訓”,以至于直至今日在精神上都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本書的一大價值在于,作者的研究完全基于史料,其中更包含大量的美國解密檔案,注釋部分達80余頁,每一條都詳細注明了資料來源。因此可以說,該書稱得上是戰后日美關系史這一研究領域中的權威之作,也是“文化戰略”案例研究的佳作,對于相關專業的在校生、教師和研究者能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另外,本書的意義不僅僅是局限于其學術價值。通過日本的案例折射出的美國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能夠在其目標國保持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潛在影響力的文化攻勢,對當今的中國社會的也是一個重要的啟發——我們如何避免在文化上重蹈日本的覆轍?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內容簡介
本書使用了美國方面龐大的**手資料, 論述了一直被謳歌的“雙向交流”的美國文化政策如何實際上被冷戰的偏執和日美之間實力的非對稱性所深深地侵害, 以至于在日本的知識分子中形成了對美國的嚴重依賴。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目錄
前言
鳴謝
序章
**章 作為美國文化攻勢的占領改革
第二章 冷戰、“相反路線”、國家主義的興起
第三章 “軟和平”與“相稱的地位”
第四章 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東京——是文化交流還是文化帝國主義
第五章 《美日文化關系報告書》——對抗共產主義的威脅
第六章 對日本知識分子的文化攻勢
第七章 將日本人變成親美派——1950年度東京大學美國研究研討會
第八章 分權還是對抗?——京都美國研究研討會
第九章 有名無實的民主主義
結論
附錄1 日美關系史譜系
附錄2 京都美國研究研討會客座教授名單
附錄3 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美國研究研討會客座教授名單
注釋
索引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節選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保守階層一樣,日本的保守主義者對人類本性的看法雖然不是完全否定,但可以說是很悲觀的。他們認為普通人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地確立并維持秩序。他們認為一般人不會為了上進而持續不斷地努力,并且對這樣的事也不抱任何期待。倒不如說,保守主義者認為人類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懶惰的,往往會破壞既有的秩序。對于普通平民和全人類的消極印象,是明治時期領導者的認識前提,他們在自己的祖國日本確立了階級制度和階級秩序,并通過教育和媒體等手段將傳統的父權主義滲透到整個國家。 戰后,日本的保守主義者繼續保持著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觀點。他們認為人類在本質上并不一定是平等的,所以在日本人各種各樣的相互依存且關系密切的人際關系網中,平等的概念不是絕對的,應該說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價值觀。按照他們的觀點,在日本這樣平等程度存在差距的階級社會中,西方的平等概念并不適用。同樣地,他們也意識到了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每個人在社會中所占據的“與身份相符”的立場和在社會中應發揮的作用,受到個人的出身、學歷以及性別、財產等要素的限制,自出生起就已經決定了。在日本這樣被序列化的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被分配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作用。正因為如此,在日本社會,職業的分工和各種各樣因人而異的社會地位被視為維持階級秩序理所當然的事情而被民眾接受。 在這種規范的、理念性的社會中,猶如遵從儒教和佛教的道德觀,或者父繼子承一般,人們都希望擁有強大影響力的權利階層按照父權主義的原則行動。從政治領導者、企業經營者到家庭中的父親,權力和權威的所有者都被期待著能夠對比他們地位低下的人們心懷仁厚、充滿關懷。正如佛教哲學家鈴木大拙提倡的那樣,在日本這樣的單一民族的社會中,人們強烈地期望國家領導人能夠充分考慮到國民和部下的幸福,尤其是對弱者和不幸的人能夠伸出援助之手。而接受了來自地位高的人的援助和關心的人,作為回報,要對領導者盡忠盡孝。換言之,除了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民眾通常都要服從有權力和有權威的人的命令,服從他們的領導。在日本這樣傳統的階級社會中,普通民眾無論多么成熟,都被視為沒有獨立性的、地位比較低下的人,實際上也是被如此對待的。 總體而言,日本的保守主義者同時追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并且希望這個夢想可以實現。他們*為重視的是社會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為此他們想要抑制、管理那些會給社會帶來急劇變革的各種力量。不僅如此,日本民眾被要求遵從自己所屬組織的規范。當然,要在進步和秩序這兩個對立的概念中取得平衡,使它們相互協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簡單。這需要日本人像西方人一樣變得具有競爭性和個人主義的同時,還要服從權力者和權威者。 如此看來,保守主義者所描繪的理想社會和國家面貌,與戰前日本高舉的“攻克現代”的口號中所體現的形象是極其相似的。保守主義者不斷強調,日本的目標是通過尋找能夠解決國內資本主義矛盾的方法來攻克“現代”。正如歷史學家鈴木成高所言,“攻克現代”對于保守主義者而言,意味著“在政治、經濟、思想各個領域打敗民主主義、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 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保守主義者不全面接受歐美民主主義的理由以及他們的思維模式。同時也說明占領期間移植到日本的民主主義不只在制度方面,在思想和價值觀方面也沒有深深扎根于日本國民心中,僅僅作為一種形式保留至今而已(參照第九章)。保守主義者強調的是日本及其文化的特殊性。然而,他們對日本的展望雖然不能說是出于相對于西方的優越意識,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基于本民族優越感的自我滿足的自畫像。同時也體現了對于西方的不安、自我保護和自卑的感覺。因為優越感和自卑感*終只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作者簡介
松田武(Takeshi Matsuda),京都外國語大學·京都外國語短期大學校長。主要著作有《霸權國家與世界體系》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