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韶關市曲江區革命老區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0001
- 條形碼:9787218140001 ; 978-7-218-1400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韶關市曲江區革命老區發展史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對曲江老區93年的革命斗爭歷史和所走過的發展道路作一個比較完整的敘述 ; 全書共分5章, 內容包括: 曲江概況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曲江的革命斗爭 (1924年-1949年10月) ;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曲江老區在曲折中前進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等。
韶關市曲江區革命老區發展史 目錄
編纂說明
序言
**章 曲江概況
**節 基本情況
第二節 老區簡況
第三節 曲江區(縣)行政區劃沿革
第四節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第五節 發展遠景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曲江的革命斗爭(1924年-1949年10月)
**節 大革命時期曲江農民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一、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
二、曲江黨組織的建立
三、支援北伐戰爭
第二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曲江的革命斗爭
一、曲江農軍北上武漢討蔣及參加南昌起義
二、西水農民武裝暴動
三、朱德部隊在曲江
四、曲江的游擊斗爭
第三節 抗日戰爭中的曲江
一、曲江黨組織的恢復
二、革命青年北上延安(陜北)
三、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
四、中共廣東省委、北江特委、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與中共廣東省委在曲江
五、曲江的抗日武裝斗爭
第四節 曲江人民為全縣解放而斗爭
一、曲江黨組織的發展壯大
二、曲江的三年游擊斗爭
三、配合南下大軍解放曲江
第三章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曲江老區在曲折中前進(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節 老區社會穩定和經濟恢復
一、新生人民政權的建立
二、清匪反霸和鎮壓反革命
三、土地制度改革
四、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五、農村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的恢復發展
第二節 老區在曲折中前進
一、“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
二、“反右傾”
三、整風整社運動
四、貫徹“八字”方針和農村經濟的恢復
五、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曲江的開展
六、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老區
一、黨組織與基層政權
二、社會的動蕩
三、學習毛主席著作運動的開展
四、農業生產
五、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
第四節 徘徊中的兩年
第四章 曲江老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圭義建設新時期穩步發展(1978年12月-2002年11月)
**節 老區的撥亂反正和社會關系的調整
一、平反冤假錯案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二、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和調整社會關系
第二節 老區經濟體制的改革和深化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完善
二、鄉鎮企業的崛起
三、農業結構的調整
四、流通體制改革的推進
第三節 老區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
一、政社分設,鄉鎮政府的建立
二、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的建立
第四節 老區黨組織的整頓與建設
一、開展整黨
二、黨的建設
第五節 老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開展
二、文明村(鎮)建設/19l
三、道德教育的推進
第六節 老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
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招商引資
三、電力、交通、通信的發展
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的進步
五、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六、構建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章 曲江老區在建設小康社會中加速全面發展(2002年11月-2017年)
**節 農村改革深入推進
一、稅費改革的推進
二、鄉鎮機構改革
三、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
四、農村土地確權
五、完善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節 加快老區現代化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現代農業進程加快
二、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進
三、新農村建設提速
第三節 全面推進老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
一、大力推進富余勞動力就業
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三、扶貧“雙到”和精準扶貧攻堅
四、科技教育事業持續發展
五、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
六、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七、文化體育事業持續發展
八、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九、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節 推進老區生態文明建設
一、生態建設
二、環境整治監測和保護
第五節 加強老區黨的建設
一、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
二、開展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
三、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作風和制度建設
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懲腐敗
附錄
附錄一 曲江區(縣)領導機構沿革和領導人名錄
附錄二 曲江老區英烈和革命人物簡介
附錄三 曲江革命遺址和紀念地簡介
后記
序言
**章 曲江概況
**節 基本情況
第二節 老區簡況
第三節 曲江區(縣)行政區劃沿革
第四節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第五節 發展遠景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曲江的革命斗爭(1924年-1949年10月)
**節 大革命時期曲江農民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一、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
二、曲江黨組織的建立
三、支援北伐戰爭
第二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曲江的革命斗爭
一、曲江農軍北上武漢討蔣及參加南昌起義
二、西水農民武裝暴動
三、朱德部隊在曲江
四、曲江的游擊斗爭
第三節 抗日戰爭中的曲江
一、曲江黨組織的恢復
二、革命青年北上延安(陜北)
三、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
四、中共廣東省委、北江特委、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與中共廣東省委在曲江
五、曲江的抗日武裝斗爭
第四節 曲江人民為全縣解放而斗爭
一、曲江黨組織的發展壯大
二、曲江的三年游擊斗爭
三、配合南下大軍解放曲江
第三章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曲江老區在曲折中前進(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節 老區社會穩定和經濟恢復
一、新生人民政權的建立
二、清匪反霸和鎮壓反革命
三、土地制度改革
四、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五、農村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的恢復發展
第二節 老區在曲折中前進
一、“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
二、“反右傾”
三、整風整社運動
四、貫徹“八字”方針和農村經濟的恢復
五、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曲江的開展
六、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老區
一、黨組織與基層政權
二、社會的動蕩
三、學習毛主席著作運動的開展
四、農業生產
五、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
第四節 徘徊中的兩年
第四章 曲江老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圭義建設新時期穩步發展(1978年12月-2002年11月)
**節 老區的撥亂反正和社會關系的調整
一、平反冤假錯案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二、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和調整社會關系
第二節 老區經濟體制的改革和深化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完善
二、鄉鎮企業的崛起
三、農業結構的調整
四、流通體制改革的推進
第三節 老區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
一、政社分設,鄉鎮政府的建立
二、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的建立
第四節 老區黨組織的整頓與建設
一、開展整黨
二、黨的建設
第五節 老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開展
二、文明村(鎮)建設/19l
三、道德教育的推進
第六節 老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
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招商引資
三、電力、交通、通信的發展
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的進步
五、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六、構建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章 曲江老區在建設小康社會中加速全面發展(2002年11月-2017年)
**節 農村改革深入推進
一、稅費改革的推進
二、鄉鎮機構改革
三、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
四、農村土地確權
五、完善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節 加快老區現代化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現代農業進程加快
二、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進
三、新農村建設提速
第三節 全面推進老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
一、大力推進富余勞動力就業
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三、扶貧“雙到”和精準扶貧攻堅
四、科技教育事業持續發展
五、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
六、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七、文化體育事業持續發展
八、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九、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節 推進老區生態文明建設
一、生態建設
二、環境整治監測和保護
第五節 加強老區黨的建設
一、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
二、開展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
三、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作風和制度建設
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懲腐敗
附錄
附錄一 曲江區(縣)領導機構沿革和領導人名錄
附錄二 曲江老區英烈和革命人物簡介
附錄三 曲江革命遺址和紀念地簡介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