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材料添加劑化學(二版)/辛忠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069863
- 條形碼:9787122069863 ; 978-7-122-06986-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材料添加劑化學(二版)/辛忠 內容簡介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劃教材。 本書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應用功能出發,介紹適用其加工過程的各種添加劑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功能,闡述了添加劑的結構與材料性能及功能的作用關系和機理,以及已經工業化的品種。包括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劑、抗氧劑、穩定劑、促進劑、潤滑劑、增塑劑、成核改性劑、抗沖改性劑、偶聯劑、相容劑、發泡劑、著色劑、熒光增白劑、阻燃劑、抗靜電劑、透明劑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瘜W、應用化學、化工、輕化工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科研等人員參考。
材料添加劑化學(二版)/辛忠 目錄
篇 緒論
章 高分子合成材料1
1.1 合成材料工業的發展1
1.2 合成材料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2
1.3 合成材料的種類3
1.4 合成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形態5
1.5 合成材料的加工7
參考文獻7
第2章 添加劑8
2.1 添加劑在合成材料加工中的地位8
2.2 添加劑的類別9
2.2.1 穩定化的添加劑9
2.2.2 物理改性添加劑9
2.2.3 化學改性劑10
2.2.4 功能性添加劑11
2.3 添加劑發展概況11
2.4 添加劑工業特點13
2.5 添加劑工業的經濟特點14
2.6 添加劑工業的商業特點14
參考文獻14
第2篇 材料加工添加劑
第3章 抗氧劑15
3.1 抗氧劑的作用機理16
3.1.1 聚合物的熱氧降解機理16
3.1.2 抗氧劑的作用機理17
3.2 抗氧劑的結構與性能21
3.2.1 胺類抗氧劑22
3.2.2 酚類抗氧劑27
3.2.3 輔助抗氧劑31
3.3 金屬離子鈍化劑34
3.4 抗氧劑的選用原則36
3.5 抗氧劑的研究進展36
3.5.1 協同效應的研究37
3.5.2 均協同作用38
3.5.3 非均協同作用39
3.5.4 分子內復合的自協同作用42
3.5.5 新型抗氧劑的發展趨勢43
參考文獻45
第4章 穩定劑46
4.1 熱穩定劑46
4.1.1 原理46
4.1.2 熱穩定劑的種類、結構與性能48
4.1.3 典型應用實例及制備方法51
4.1.4 熱穩定劑的發展方向54
4.2 光穩定劑57
4.2.1 光穩定劑原理58
4.2.2 常用光穩定劑的種類、性能及用途62
4.2.3 典型應用實例及制備方法73
4.2.4 光穩定劑的發展方向78
參考文獻80
第5章 促進劑81
5.1 橡膠的硫化81
5.1.1 硫化中的特性變化和正硫化81
5.1.2 硫化的過程82
5.2 硫化促進劑83
5.2.1 促進劑的分類83
5.2.2 促進劑的作用機理85
5.2.3 促進劑的功能和選擇85
5.2.4 工業上常用的硫化促進劑86
5.2.5 促進劑的選擇標準91
5.2.6 促進劑的發展91
5.3 促進劑的*新發展92
5.3.1 催化氧化工藝92
5.3.2 造粒93
5.3.3 表面處理技術和微膠囊化技術94
5.3.4 預分散體94
5.3.5 對人類安全的促進劑94
5.3.6 多功能促進劑98
參考文獻98
第6章 潤滑劑100
6.1 高分子材料加工用潤滑劑作用機理100
6.1.1 塑化機理100
6.1.2 界面潤滑機理101
6.1.3 涂布隔離機理101
6.2 材料加工用潤滑劑101
6.2.1 烴類潤滑劑101
6.2.2 脂肪酸酰胺類潤滑劑102
6.2.3 脂肪酸酯類潤滑劑102
6.2.4 脂肪酸及其金屬皂103
6.2.5 脂肪醇103
6.2.6 有機硅氧烷103
6.2.7 聚四氟乙烯104
6.3 潤滑劑發展趨勢104
參考文獻105
第3篇物理改性劑
第7章 增塑劑106
7.1 增塑機理106
7.1.1 增塑作用的表觀理論106
7.1.2 增塑作用的微觀機理107
7.1.3 反增塑109
7.2 增塑劑的結構與增塑性能的關系110
7.2.1 結構與相容性的關系110
7.2.2 結構與增塑效率的關系110
7.2.3 結構與耐寒性的關系110
7.2.4 結構與耐老化性的關系111
7.2.5 結構與耐久性的關系111
7.2.6 結構與毒性的關系112
7.3 增塑劑的種類、合成及性質112
7.3.1 增塑劑的種類112
7.3.2 有機酸酯類113
7.3.3 磷酸酯116
7.3.4 聚酯117
7.3.5 環氧化物117
7.3.6 其他類型的增塑劑117
7.4 增塑劑的應用118
7.4.1 增塑劑的性能要求及選用118
7.4.2 PVC中增塑劑的選用118
7.4.3 其他熱塑性塑料中增塑劑的選用119
7.5 增塑劑的發展趨勢120
參考文獻121
第8章 成核改性劑122
8.1 聚合物成核結晶機理122
8.1.1 聚合物成核結晶機理122
8.1.2 異相成核結晶動力學123
8.2 聚丙烯用成核劑的種類及性能124
8.2.1 α晶型成核劑125
8.2.2 α晶型成核劑對聚丙烯宏觀性能的影響128
8.2.3 α晶型成核劑對聚丙烯微觀形態的影響130
8.2.4 β晶型成核劑131
8.3 聚酯用成核劑133
8.4 聚甲醛用成核劑134
8.5 聚酰胺(尼龍)用成核劑135
8.6 聚烯烴用成核劑發展方向135
參考文獻136
第9章 抗沖改性劑137
9.1 抗沖改性劑的抗沖機理137
9.2 抗沖改性劑的類型與特征139
9.3 影響抗沖改性劑增韌性能的因素140
9.3.1 基體樹脂特性的影響140
9.3.2 橡膠相的影響141
9.3.3 橡膠相與基體樹脂之間黏合力的影響142
9.4 抗沖改性劑實例143
9.4.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43
9.4.2 氯化聚乙烯146
9.4.3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148
9.4.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50
9.4.5 丙烯酸酯聚合物152
9.4.6 其他抗沖改性劑153
9.5 抗沖改性劑的應用154
9.5.1 抗沖改性劑改性聚氯乙烯154
9.5.2 抗沖改性劑改性聚丙烯159
參考文獻160
第4篇 化學改性劑
0章 交聯劑161
10.1 交聯劑作用機理162
10.1.1 有機交聯劑的作用機理162
10.1.2 無機交聯劑的交聯機理164
10.1.3 光交聯及輻射交聯機理165
10.2 交聯劑的合成及特性167
10.2.1 過氧化物交聯劑167
10.2.2 胺類交聯劑170
10.2.3 有機硫化物交聯劑175
10.2.4 樹脂類交聯劑178
10.2.5 醌及對醌二肟類交聯劑181
參考文獻182
1章 偶聯劑183
11.1 偶聯劑的作用機理及性能表征183
11.1.1 硅烷偶聯劑的作用機理183
11.1.2 鈦酸酯偶聯劑的作用機理184
11.1.3 偶聯效果的表征184
11.2 偶聯劑主要品種及應用185
11.2.1 硅烷偶聯劑的主要品種及其具體應用185
11.2.2 鈦酸酯偶聯劑的主要品種及其應用特點189
11.2.3 其他偶聯劑的應用191
11.3 偶聯劑的合成192
11.3.1 硅烷偶聯劑的合成192
11.3.2 鈦酸酯偶聯劑的合成195
11.4 偶聯劑的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196
參考文獻197
2章 相容劑198
12.1 相容作用機理198
12.1.1 酸酐、羧基200
12.1.2 環氧基201
12.1.3 唑啉基201
12.2 相容劑的分類202
12.2.1 按結構分類202
12.2.2 按反應性和非反應性分類203
12.3 相容劑的合成204
12.3.1 大分子單體法204
12.3.2 過氧化物單體法204
12.3.3 就地形成法205
12.4 增容效果的表征205
12.4.1 玻璃化溫度(Tg)測定的方法205
12.4.2 顯微鏡觀察205
12.5 工業上常用相容劑品種及性能206
12.5.1 反應性相容劑206
12.5.2 非反應性相容劑209
12.6 相容劑的發展與展望210
參考文獻211
3章 發泡劑212
13.1 發泡原理212
13.2 發泡劑的結構及其特點213
13.2.1 主要分類及其性能特點213
13.2.2 發泡劑性能評價以及選用原則214
13.3 常用化學發泡劑215
13.3.1 無機化學發泡劑215
13.3.2 有機化學發泡劑217
13.3.3 發泡助劑221
13.4 發泡劑的發展趨勢222
參考文獻222
第5篇 功能性添加劑
4章 著色劑223
14.1 著色劑作用機理223
14.2 著色劑的分類及典型實例224
14.2.1 無機顏料224
14.2.2 有機顏料228
14.2.3 染料231
14.2.4 色母粒231
14.3 著色劑的應用性能232
14.4 著色劑的選擇233
14.5 材料著色方法234
參考文獻235
5章 熒光增白劑236
15.1 熒光增白劑增白機理236
15.2 熒光增白劑的分類及典型實例237
15.2.1 二苯乙烯型熒光增白劑237
15.2.2 香豆素型熒光增白劑240
15.2.3 苯并唑型熒光增白劑241
15.2.4 萘酰亞胺型熒光增白劑241
15.2.5 吡唑啉類熒光增白劑242
15.3 熒光增白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42
參考文獻243
6章 阻燃劑244
16.1 材料的燃燒和阻燃劑的作用機理244
16.1.1 燃燒機理244
16.1.2 合成材料燃燒性標準245
16.1.3 阻燃機理246
16.2 阻燃的種類及合成249
16.2.1 阻燃劑的分類249
16.2.2 添加型阻燃劑249
16.2.3 反應型阻燃劑255
16.3 阻燃劑的應用257
16.3.1 阻燃劑的用量及使用要求257
16.3.2 阻燃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58
16.3.3 阻燃劑在纖維中的應用259
16.4 阻燃劑的發展趨勢260
16.4.1 無機阻燃劑的超細化260
16.4.2 有機阻燃劑的高分子量化260
16.4.3 阻燃劑的無鹵化260
16.4.4 新型復合增效體系261
16.4.5 反應性261
參考文獻261
7章 抗靜電劑262
17.1 抗靜電作用機理262
17.1.1 靜電的產生與積累262
17.1.2 靜電的逸散264
17.1.3 抗靜電劑的作用原理264
17.2 抗靜電劑的類型與合成265
17.2.1 陽離子型抗靜電劑266
17.2.2 陰離子型抗靜電劑269
17.2.3 非離子型抗靜電劑270
17.2.4 兩性離子型抗靜電劑272
17.2.5 高分子型抗靜電劑274
17.3 抗靜電劑在塑料及纖維中的應用275
17.3.1 抗靜電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75
17.3.2 抗靜電劑在纖維中的應用278
17.4 抗靜電劑的發展趨勢280
17.4.1 含抗靜電劑的濃縮母粒280
17.4.2 開發抗靜電劑新品種280
17.4.3 復配型抗靜電劑281
17.4.4 永久性抗靜電劑281
參考文獻282
8章 透明劑284
18.1 透明劑增透機理284
18.2 透明劑的種類及代表性產品285
18.2.1 二亞芐基山梨醇類透明劑285
18.2.2 有機磷酸酯鹽類透明劑287
18.2.3 松香脂類透明劑288
18.3 透明劑濃度對聚丙烯透明性能的影響288
18.4 透明劑對聚丙烯其他性能的影響288
參考文獻289
章 高分子合成材料1
1.1 合成材料工業的發展1
1.2 合成材料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2
1.3 合成材料的種類3
1.4 合成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形態5
1.5 合成材料的加工7
參考文獻7
第2章 添加劑8
2.1 添加劑在合成材料加工中的地位8
2.2 添加劑的類別9
2.2.1 穩定化的添加劑9
2.2.2 物理改性添加劑9
2.2.3 化學改性劑10
2.2.4 功能性添加劑11
2.3 添加劑發展概況11
2.4 添加劑工業特點13
2.5 添加劑工業的經濟特點14
2.6 添加劑工業的商業特點14
參考文獻14
第2篇 材料加工添加劑
第3章 抗氧劑15
3.1 抗氧劑的作用機理16
3.1.1 聚合物的熱氧降解機理16
3.1.2 抗氧劑的作用機理17
3.2 抗氧劑的結構與性能21
3.2.1 胺類抗氧劑22
3.2.2 酚類抗氧劑27
3.2.3 輔助抗氧劑31
3.3 金屬離子鈍化劑34
3.4 抗氧劑的選用原則36
3.5 抗氧劑的研究進展36
3.5.1 協同效應的研究37
3.5.2 均協同作用38
3.5.3 非均協同作用39
3.5.4 分子內復合的自協同作用42
3.5.5 新型抗氧劑的發展趨勢43
參考文獻45
第4章 穩定劑46
4.1 熱穩定劑46
4.1.1 原理46
4.1.2 熱穩定劑的種類、結構與性能48
4.1.3 典型應用實例及制備方法51
4.1.4 熱穩定劑的發展方向54
4.2 光穩定劑57
4.2.1 光穩定劑原理58
4.2.2 常用光穩定劑的種類、性能及用途62
4.2.3 典型應用實例及制備方法73
4.2.4 光穩定劑的發展方向78
參考文獻80
第5章 促進劑81
5.1 橡膠的硫化81
5.1.1 硫化中的特性變化和正硫化81
5.1.2 硫化的過程82
5.2 硫化促進劑83
5.2.1 促進劑的分類83
5.2.2 促進劑的作用機理85
5.2.3 促進劑的功能和選擇85
5.2.4 工業上常用的硫化促進劑86
5.2.5 促進劑的選擇標準91
5.2.6 促進劑的發展91
5.3 促進劑的*新發展92
5.3.1 催化氧化工藝92
5.3.2 造粒93
5.3.3 表面處理技術和微膠囊化技術94
5.3.4 預分散體94
5.3.5 對人類安全的促進劑94
5.3.6 多功能促進劑98
參考文獻98
第6章 潤滑劑100
6.1 高分子材料加工用潤滑劑作用機理100
6.1.1 塑化機理100
6.1.2 界面潤滑機理101
6.1.3 涂布隔離機理101
6.2 材料加工用潤滑劑101
6.2.1 烴類潤滑劑101
6.2.2 脂肪酸酰胺類潤滑劑102
6.2.3 脂肪酸酯類潤滑劑102
6.2.4 脂肪酸及其金屬皂103
6.2.5 脂肪醇103
6.2.6 有機硅氧烷103
6.2.7 聚四氟乙烯104
6.3 潤滑劑發展趨勢104
參考文獻105
第3篇物理改性劑
第7章 增塑劑106
7.1 增塑機理106
7.1.1 增塑作用的表觀理論106
7.1.2 增塑作用的微觀機理107
7.1.3 反增塑109
7.2 增塑劑的結構與增塑性能的關系110
7.2.1 結構與相容性的關系110
7.2.2 結構與增塑效率的關系110
7.2.3 結構與耐寒性的關系110
7.2.4 結構與耐老化性的關系111
7.2.5 結構與耐久性的關系111
7.2.6 結構與毒性的關系112
7.3 增塑劑的種類、合成及性質112
7.3.1 增塑劑的種類112
7.3.2 有機酸酯類113
7.3.3 磷酸酯116
7.3.4 聚酯117
7.3.5 環氧化物117
7.3.6 其他類型的增塑劑117
7.4 增塑劑的應用118
7.4.1 增塑劑的性能要求及選用118
7.4.2 PVC中增塑劑的選用118
7.4.3 其他熱塑性塑料中增塑劑的選用119
7.5 增塑劑的發展趨勢120
參考文獻121
第8章 成核改性劑122
8.1 聚合物成核結晶機理122
8.1.1 聚合物成核結晶機理122
8.1.2 異相成核結晶動力學123
8.2 聚丙烯用成核劑的種類及性能124
8.2.1 α晶型成核劑125
8.2.2 α晶型成核劑對聚丙烯宏觀性能的影響128
8.2.3 α晶型成核劑對聚丙烯微觀形態的影響130
8.2.4 β晶型成核劑131
8.3 聚酯用成核劑133
8.4 聚甲醛用成核劑134
8.5 聚酰胺(尼龍)用成核劑135
8.6 聚烯烴用成核劑發展方向135
參考文獻136
第9章 抗沖改性劑137
9.1 抗沖改性劑的抗沖機理137
9.2 抗沖改性劑的類型與特征139
9.3 影響抗沖改性劑增韌性能的因素140
9.3.1 基體樹脂特性的影響140
9.3.2 橡膠相的影響141
9.3.3 橡膠相與基體樹脂之間黏合力的影響142
9.4 抗沖改性劑實例143
9.4.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43
9.4.2 氯化聚乙烯146
9.4.3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148
9.4.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50
9.4.5 丙烯酸酯聚合物152
9.4.6 其他抗沖改性劑153
9.5 抗沖改性劑的應用154
9.5.1 抗沖改性劑改性聚氯乙烯154
9.5.2 抗沖改性劑改性聚丙烯159
參考文獻160
第4篇 化學改性劑
0章 交聯劑161
10.1 交聯劑作用機理162
10.1.1 有機交聯劑的作用機理162
10.1.2 無機交聯劑的交聯機理164
10.1.3 光交聯及輻射交聯機理165
10.2 交聯劑的合成及特性167
10.2.1 過氧化物交聯劑167
10.2.2 胺類交聯劑170
10.2.3 有機硫化物交聯劑175
10.2.4 樹脂類交聯劑178
10.2.5 醌及對醌二肟類交聯劑181
參考文獻182
1章 偶聯劑183
11.1 偶聯劑的作用機理及性能表征183
11.1.1 硅烷偶聯劑的作用機理183
11.1.2 鈦酸酯偶聯劑的作用機理184
11.1.3 偶聯效果的表征184
11.2 偶聯劑主要品種及應用185
11.2.1 硅烷偶聯劑的主要品種及其具體應用185
11.2.2 鈦酸酯偶聯劑的主要品種及其應用特點189
11.2.3 其他偶聯劑的應用191
11.3 偶聯劑的合成192
11.3.1 硅烷偶聯劑的合成192
11.3.2 鈦酸酯偶聯劑的合成195
11.4 偶聯劑的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196
參考文獻197
2章 相容劑198
12.1 相容作用機理198
12.1.1 酸酐、羧基200
12.1.2 環氧基201
12.1.3 唑啉基201
12.2 相容劑的分類202
12.2.1 按結構分類202
12.2.2 按反應性和非反應性分類203
12.3 相容劑的合成204
12.3.1 大分子單體法204
12.3.2 過氧化物單體法204
12.3.3 就地形成法205
12.4 增容效果的表征205
12.4.1 玻璃化溫度(Tg)測定的方法205
12.4.2 顯微鏡觀察205
12.5 工業上常用相容劑品種及性能206
12.5.1 反應性相容劑206
12.5.2 非反應性相容劑209
12.6 相容劑的發展與展望210
參考文獻211
3章 發泡劑212
13.1 發泡原理212
13.2 發泡劑的結構及其特點213
13.2.1 主要分類及其性能特點213
13.2.2 發泡劑性能評價以及選用原則214
13.3 常用化學發泡劑215
13.3.1 無機化學發泡劑215
13.3.2 有機化學發泡劑217
13.3.3 發泡助劑221
13.4 發泡劑的發展趨勢222
參考文獻222
第5篇 功能性添加劑
4章 著色劑223
14.1 著色劑作用機理223
14.2 著色劑的分類及典型實例224
14.2.1 無機顏料224
14.2.2 有機顏料228
14.2.3 染料231
14.2.4 色母粒231
14.3 著色劑的應用性能232
14.4 著色劑的選擇233
14.5 材料著色方法234
參考文獻235
5章 熒光增白劑236
15.1 熒光增白劑增白機理236
15.2 熒光增白劑的分類及典型實例237
15.2.1 二苯乙烯型熒光增白劑237
15.2.2 香豆素型熒光增白劑240
15.2.3 苯并唑型熒光增白劑241
15.2.4 萘酰亞胺型熒光增白劑241
15.2.5 吡唑啉類熒光增白劑242
15.3 熒光增白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42
參考文獻243
6章 阻燃劑244
16.1 材料的燃燒和阻燃劑的作用機理244
16.1.1 燃燒機理244
16.1.2 合成材料燃燒性標準245
16.1.3 阻燃機理246
16.2 阻燃的種類及合成249
16.2.1 阻燃劑的分類249
16.2.2 添加型阻燃劑249
16.2.3 反應型阻燃劑255
16.3 阻燃劑的應用257
16.3.1 阻燃劑的用量及使用要求257
16.3.2 阻燃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58
16.3.3 阻燃劑在纖維中的應用259
16.4 阻燃劑的發展趨勢260
16.4.1 無機阻燃劑的超細化260
16.4.2 有機阻燃劑的高分子量化260
16.4.3 阻燃劑的無鹵化260
16.4.4 新型復合增效體系261
16.4.5 反應性261
參考文獻261
7章 抗靜電劑262
17.1 抗靜電作用機理262
17.1.1 靜電的產生與積累262
17.1.2 靜電的逸散264
17.1.3 抗靜電劑的作用原理264
17.2 抗靜電劑的類型與合成265
17.2.1 陽離子型抗靜電劑266
17.2.2 陰離子型抗靜電劑269
17.2.3 非離子型抗靜電劑270
17.2.4 兩性離子型抗靜電劑272
17.2.5 高分子型抗靜電劑274
17.3 抗靜電劑在塑料及纖維中的應用275
17.3.1 抗靜電劑在塑料中的應用275
17.3.2 抗靜電劑在纖維中的應用278
17.4 抗靜電劑的發展趨勢280
17.4.1 含抗靜電劑的濃縮母粒280
17.4.2 開發抗靜電劑新品種280
17.4.3 復配型抗靜電劑281
17.4.4 永久性抗靜電劑281
參考文獻282
8章 透明劑284
18.1 透明劑增透機理284
18.2 透明劑的種類及代表性產品285
18.2.1 二亞芐基山梨醇類透明劑285
18.2.2 有機磷酸酯鹽類透明劑287
18.2.3 松香脂類透明劑288
18.3 透明劑濃度對聚丙烯透明性能的影響288
18.4 透明劑對聚丙烯其他性能的影響288
參考文獻28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