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孩子不上火 不發炎 發育好
-
>
孩子必看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
>
協和懷孕大百科
-
>
張素芳小兒推拿技法圖譜/漢竹
-
>
從小讀到大
-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
DK新一代嬰幼兒護理養育大全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8616
- 條形碼:9787512718616 ; 978-7-5127-186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本書特色
寶英 北京婦產醫院原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王書荃 中國教育科學員研究院研究員,****心理咨詢師 戴耀華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王小萍 北京保教協會理事、***批親子園園長 傾情**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內容簡介
0-3歲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很快、各種潛能開發很為關鍵的時期,是進行教育優選的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很初3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是寶寶獲得智慧的很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在從而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隨著早期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進一步深究,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早期教育啟蒙究竟應該如何開展?父母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做哪些工作?等等,很多人未必清楚。本書從早期教育的概念、階段性重點和目標、開展方式以及嬰幼兒行為問題等方面入手系統論述早期教育的方方面面,旨在多方面幫助在家庭早期教育啟蒙方面有困惑的家長,從而真正幫助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目錄
準備篇 早期教育概述
早期教育的概念 / 002
什么是早期教育 / 002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002
0~3歲早期教育的目標和重點 / 006
0~3歲早期教育的目標 / 006
0~3歲早期教育的重點 / 007
0~3歲兒童早期發展規律 / 012
0~3歲運動發展規律 / 012
0~3歲語言發展規律 / 013
0~3歲認知發展規律 / 014
0~3歲情緒發展規律 / 015
**篇 嬰兒早期教育(0~1歲)
第1個月 / 020
第1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20
第1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22
第1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25
第1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28
第2個月 / 031
第2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31
第2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34
第2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36
第2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39
第3個月 / 043
第3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43
第3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45
第3個月認識發展特點與教育 / 048
第3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50
第4個月 / 052
第4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52
第4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54
第4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57
第4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59
第5個月 / 061
第5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61
第5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63
第5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65
第5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67
第6~8個月 / 069
第6~8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69
第6~8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74
第6~8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78
第6~8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80
第9~10個月 / 084
第9~10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84
第9~10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86
第9~10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88
第9~10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090
第11~12個月 / 093
第11~12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093
第11~12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096
第11~12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099
第11~12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01
第二篇 幼兒早期教育(1~3歲)
第13~15個月 / 106
第13~15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06
第13~15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09
第13~15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12
第13~15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13
第16~18個月 / 116
第16~18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16
第16~18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19
第16~18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21
第16~18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23
第19~21個月 / 126
第19~21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26
第19~21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29
第19~21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31
第19~21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33
第22~24個月 / 135
第22~24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35
第22~24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37
第22~24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40
第22~24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42
第25~30個月 / 145
第25~30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45
第25~30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48
第25~30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53
第25~30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54
第31~36個月 / 157
第31~36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 157
第31~36個月語言發展特點與教育 / 160
第31~36個月認知發展特點與教育 / 164
第31~36個月情緒發展特點與教育 / 167
第三篇 嬰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
為什么早期習慣培養會影響孩子一生 / 172
良好的家庭氛圍很重要 / 173
做孩子的好榜樣 / 173
家庭內部的一致性 / 173
鼓勵中養成習慣 / 174
過度呵護要不得 / 174
如何培養嬰幼兒的飲食習慣 / 175
0~3個月嬰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75
4~6個月嬰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79
7~9個月嬰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80
10~12個月嬰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84
1~2歲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86
2~3歲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 189
如何培養嬰幼兒的排便習慣 / 193
0~6個月嬰兒排便習慣的養成 / 193
7~12個月嬰兒排便習慣的養成 / 198
12~18個月幼兒排便習慣的養成 / 199
18~24個月幼兒排便習慣的養成 / 200
2~3歲幼兒排便習慣的養成 / 202
如何培養嬰幼兒的睡眠習慣 / 204
0~3個月嬰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 205
4~6個月嬰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 209
7~12個月嬰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 212
1~3歲幼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 214
第四篇 嬰幼兒啟蒙教育
兒童啟蒙教育概述 / 218
玩具啟蒙:讓玩具陪孩子長大 / 219
0~6個月視聽刺激期的玩具選擇 / 221
7~12個月品嘗期的玩具選擇 / 223
1~2歲探索期的玩具選擇 / 226
2~3歲規則期的玩具選擇 / 230
玩具應如何收納與給予 / 232
繪畫啟蒙:培養孩子從涂鴉開始 / 234
繪畫需要五種能力 / 234
涂鴉準備期:0~1歲孩子的繪畫啟蒙 / 237
無序涂鴉期:1~2歲孩子的繪畫啟蒙 / 239
控制涂鴉期:2~3歲孩子的繪畫啟蒙 / 244
0~3歲繪畫啟蒙常見誤區 / 247
閱讀啟蒙:從0歲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腦” / 249
早期閱讀的重要意義 / 249
什么是早期閱讀 / 249
早期閱讀如何激發大腦思維 / 250
早期閱讀對日后學習有什么影響 / 251
早期閱讀開始的*佳時間 / 254
親子共讀中常見的錯誤 / 254
親子共讀的階段劃分 / 256
探索期閱讀啟蒙的方法 / 256
命名期(看圖期)閱讀啟蒙的方法 / 258
故事期閱讀啟蒙的方法 / 261
識字期閱讀啟蒙的方法 / 265
音樂啟蒙:用音樂激活孩子的大腦 / 268
音樂啟蒙的重要性 / 268
常見的錯誤的音樂啟蒙方法 / 269
如何進行音樂啟蒙 / 271
第五篇 家庭關系對嬰幼兒的影響
家庭關系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 276
父母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78
指責型父母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79
討好型父母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79
打岔型父母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0
超理智型父母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0
和諧型父母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1
親子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2
與母親的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3
與父親的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4
與父母的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5
多子女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86
相差3歲以內的兩個孩子將有一個玩伴式的成長
過程 / 286
相差3至6歲的兩個孩子將有一個榜樣式的成長
過程 / 287
相差6至10歲的兩個孩子將有一個教練式的成長
過程 / 288
相差10歲以上的兩個孩子將有一個家長式的成長
過程 / 289
隔代教養關系對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 290
隔代教養關系的主要矛盾 / 290
如何做才能讓隔代教養做得更好 / 292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節選
準備篇 早期教育概述 早期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早期教育 兒童早期發展不等同于早期教育。早期發展強調的是,重視兒童生長發育的自然過程和條件。兒童的生長發育必須經歷一系列自然的發育過程,如體格發育、認知發展、能力學習等。 早期教育是創造*好的環境,提供*充分的支持,促進這些過程的實現。如果說環境就是教育,身心成長的自然過程是發展,那么創造環境、提供支持以促進更好的發展就是教育。 我們可以通過科學喂養、健康保健來增強嬰幼兒的體質;我們可以通過環境創設,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嬰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社會行為能力。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關注兒童早期教育具有多重效益,其效益不僅是個體的而且是社會的,不僅是即時的而且是終身的。兒童早期教育在使兒童充分受益的同時還可以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給個體和社會帶來高回報。具體理由如下: 一、兒童的發展具有累積性 從兒童發展特點來看,兒童的發展具有累積性,兒童小時候的發展是后期發展的基礎。關注兒童的早期發展,越早開始,效果越好。科學的早期教育的結果體現在提高學習成績,減少少年犯罪,給個人和社會創造較高的經濟回報等方面。總之,一個人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早年奠定的基礎。 二、早期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具有長效性 兒童早年環境不僅影響其腦神經細胞數量的激活和聯結,而且影響聯結的方式。兒童出生后,其神經元有一個“突觸發生”的過程,突觸的發生形成了神經聯系,即神經通路——網絡。人的思維靠的就是這些神經聯系。神經聯系形成后,如果反復被使用,它們就會成為永久的聯系;如果很少被使用,這些聯系就會逐漸消退,我們稱這個過程為“神經修剪”。 在兒童出生后,良好的環境(如健康、營養、照料、刺激以及與他人的互動等)對兒童腦功能的影響將一直延續到青春期。與缺乏良好的早期輸入的同齡人相比,有良好的早期輸入的兒童在許多方面將顯示出早期發展良性的累積效應。 其實,“經驗”對兒童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經驗”,就是“做過的”“吃過的”,比如坐過公共汽車,這就是經驗。經歷過的就是經驗。經驗在神經聯系中是舉足輕重的。在生命的早期,若缺乏適當的刺激,兒童得不到形成神經聯系時所需要的經驗,很多神經聯系將會消失。而豐富的生活環境,可以使兒童獲得相應的可促進其發展的經驗。 三、嬰幼兒良好的情緒行為是健康人格的基礎 現在一說到早期教育,家長很容易理解為學知識,比如認字、背唐詩、學外語等。其實,真正影響人一生的,是兒童早期的體格發育和情緒行為發育。 科學研究發現,人自身的許多問題都源于兒童早期。比如小學生的學習問題、大學生的抑郁問題、成人的精神問題以及不良人格等都與嬰幼兒時期的教養環境有關系。 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要給孩子充分的關愛。從小沒有得到足夠愛撫的孩子,很難懂得愛,也不會去愛別人。在沒有尊重、沒有關懷、沒有歡樂的氣氛中長大的孩子,個性將會扭曲,而且這會進一步影響孩子將來的學業和事業的發展,以致終生沒有幸福感。 四、投資兒童早期教育具有潛在的高回報率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投資兒童早期教育具有潛在的高回報率。美國高瞻佩里(High/Scope Perry)學前項目對有、無早期教育的兩組兒童的終身經濟產出和各種社會成本進行估算后發現,經過早期教育的兒童投資回報是對照組兒童的7倍。 縱向研究表明,各種對兒童的早期干預都具有長效性,效果體現在兒童不易生病、更好養育,節省了家庭和社會在個體學業、就業上的開支,降低了因失誤、吸毒、犯罪等導致的經濟損失,避免或延緩了兒童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了終身的經濟產出。 五、有助于減少經濟和社會上的不平等 關注兒童早期教育可以縮小環境條件好的與環境條件不好的兒童在發展上的距離,減少差異,有助于減少經濟和社會上的不平等。事實表明,來自困難家庭的兒童、殘疾兒童比其對照組兒童更易從兒童早期教育中獲益。因此關注兒童早期發展不僅可能造就超常兒童,更為實用的是可以使普通兒童更聰明,并有助于心智不佳兒童的康復與發展。 關注兒童早期發展,更好地開展早期教育,可以使問題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干預成為可能。對弱智兒童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以提高他們的發展水平,降低弱智的實際百分數,甚至減少特殊教育的投入。 總之,在全球競爭激烈的今天,一個身體、心智、社會和情感發展良好的個體,相比一個這些能力沒有得到發展的個體,在各方面都更有機會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在經濟上會為家庭、社區和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也指出幼兒教育具有獨特的個體和社會發展價值,因為“人類大腦的實際構造是由出生后的經驗而不是由遺傳所決定的”,“幼兒的早期經驗可極大地影響腦部復雜的神經網絡結構”,“遺傳提供的是基礎,生活體驗塑造的是精神與靈魂”。所以,早期教育本質上是對大腦潛能的開發,是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0~3歲早期教育的目標和重點 0~3歲早期教育的目標 0~3歲早期教育的核心目標 0~3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為了保證*終教育目標的實現,這一時期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孩子的心理構建和心理拓展,使孩子身體、心理健康地發展,從而為接受進一步的教育打好基礎。 0~3歲早期教育的階段目標 人生每個階段的變化,都體現在生理、認知和情緒社會化等幾個方面。 0~1.5歲是身體和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要保證孩子運動、知覺、智力的發展和與他人的親密關系。 1歲半至3歲是“游戲開始的年齡”,孩子的運動技能日益精細,思維、語言飛速發展,形成了自我意識。這時,我們要教會孩子恰當表達情緒。 父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執行者,因此要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特點,讀懂孩子的行為表現,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入園甚至入學做好準備。 0~3歲早期教育的重點 教育建立在對孩子了解的基礎上,比如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有這樣那樣的行為,這些行為是自然產生的嗎,它們與年齡有什么關系。我們更要了解什么年齡的孩子該有什么樣的行為。以年齡特點為依據的環境創設是早期教育的重點。 0~3歲早期教育的內容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發展的模式是生理發展過程、認知發展過程和社會情緒發展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本書將以上三大方面具體劃分為四個領域,那就是運動、語言、認知和情緒社會化。認知在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兒童對無生命的物體的反應。情緒社會化則是兒童對有生命的個體的反應。促進兒童的發展就是要促進兒童運動、語言、認知、情緒社會化的發展。可以這么說,這些既是早期教育的依據,也是早期教育的基本內容。 運動 營養和睡眠是關乎體格發育的重要因素,運動則是促進體格發育乃至整體發育的重要內容。提高運動技能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語言 語言包括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兩個方面的內容。從一出生的“哭”到咿呀學語,到動作、手勢表達,到會說單音字、多音字、簡單句,到會說復雜句,這是語言表達的發展過程。識別聲音、明白詞義、聽懂指令等則是語言理解的發展過程。語言的發展與智力和社會性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認知 從感覺到知覺到認知,是個體的思維水平發展變化的過程。嬰兒從對聲音、光亮有感覺,到開始注視床上方懸掛的活動物體并試著去抓握,再到尋找被遮蓋起來的物體,甚至學習數數等都反映了認知發展的過程。這一切都是在對實物的反應中獲得的。因此,認知的發展,至少在兒童早期,我們視其為對物的反應。 情緒社會化 情緒社會化包括個體與他人關系的變化、情緒和個性的發展,可以說是對人的反應。嬰兒以微笑回應母親的愛撫,小男孩攻擊他的玩伴,小女孩對人甜美地一笑,都體現了情緒社會化的發展。情緒社會化的發展,至少在兒童早期,我們視其為對人的反應。 運動、認知、語言和情緒社會化的發展是交互作用的,任何一個行為的出現,都是這些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將每一個方面單獨提出,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兒童的行為表現,同時也便于論述和操作。上述的每一方面都是教育的主要內容。 0~3歲各年齡段早期教育的重點 為了便于家長學習與應用,根據年齡越小發展變化越快這一特點,6個月之內的嬰兒,我們將每1個月作為一個年齡階段進行分析;6個月至1歲的嬰兒,我們將分3個年齡階段進行分析;1~2歲的幼兒,我們將每3個月作為一個年齡階段進行分析;2~3歲的幼兒,我們將每6個月作為一個年齡階段進行分析。這樣算下來,對于0~3歲的嬰幼兒,我們將劃分為14個年齡階段進行分析。 每個年齡階段的內容都是互相銜接的,這樣就構成了一個0~3歲嬰幼兒發育的完整系統。 每個年齡階段的動作、語言、對物的反應、對人的反應等這些內容貫穿兒童發展的始終。在不同年齡階段,這些方面表現出的形式及發展速度可能不同。每一階段發展的獨特之處,就是發展的重點,也是教育的重點。 運動 肢體動作作為兒童發展和教育訓練的重點,0~3歲每一年齡階段的重點分別如下: 1~3個月:從定位到對稱是3個月以內嬰兒動作發展的重點。 4~6個月:對稱和直立是4~6個月嬰兒動作發展的重點。 7~9個月:轉體和移動是7~9個月嬰兒動作發展的重點。 10~12個月:站立和行走是10~12個月嬰兒動作發展的重點。 1~2歲:走、蹣跚地跑和力量發展。 2~3歲:各種技能技巧和力量發展。 肢體動作是一條主線,貫穿于兒童發展的始終,每一年齡階段都有具體的促進任務。 語言 0~3歲嬰幼兒時期,每一年齡階段的聽說發展特點和教育重點如下: 0~1歲:語言產生的準備階段。 0~2個月:反射性發生階段。 4~6個月:咿呀學語階段。 9個月:咿呀學語達到高峰。 1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 總體來講,0~1歲是理解語言的準備階段。 首先是語音知覺。新生兒可以感知語音,1~2個月嬰兒能區別語音,3個月嬰兒能辨別母親的聲音。 其次是詞語理解。8~9個月嬰兒開始懂得一些詞語;1~1.5歲幼兒,在理解為主的階段,逐漸能聽懂話;1.5~3歲的幼兒,開始表達,開始積極學習說話。 語言能力發展貫穿兒童發展的始終。對小嬰兒來說,語言就是日常聽說活動。 環境對語言發展的影響很重要。有意地創設環境,讓孩子多做聽說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可有效地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對于運動和語言的外在表現,我們可以稱其為孩子的一般行為。一般行為具體包括身體姿勢、位置定位、動作協調、聽說活動等。 對物的反應 嬰幼兒時期的認知發展主要表現在嬰兒對現象的探索。這種探索行為集中在對“物體”的視覺反應上,具體包括空間知覺、大小的概念、幾何圖形、顏色認知、注意和記憶等。不同年齡階段發展和教育的重點如下: 1~4個月: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與動作配合,主動尋找環境中的刺激,如追視移動的物體、吃手指、抓東西等。 4~8個月:重復自己的動作,使感興趣的結果持續發生,如不停地碰觸懸掛著的小玩具,因為他對小玩具的晃動十分感興趣;努力尋找被藏起來的物品,發現物體是永存的。 8~12個月: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用小棍去夠拿不到的東西。這是真正的智力行為的開始。 12~18個月:通過嘗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不斷地嘗試著要將小木棍通過小孔插進容器里。 18~24個月:產生了心理表征能力,可用頓悟的方式解決感覺運動問題,如打開盒蓋取出東西;繞過障礙物取物等。這是認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24~36個月:開始發展表象思維,感知覺能力有了提高,認知能力迅速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有長足發展。這一階段可通過圖形認知、分類、比較、想象等增強兒童的空間、時間概念。 對物的反應,包含的線索比較多。我們可以通過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進行梳理。兒童通過對現象的探索,促進了感知覺,認知,時間、空間概念,注意與記憶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物的反應可稱為“探索活動”。 對人的反應 嬰幼兒時期的人際交往主要表現在對自我行為以及他人行為的學習和模仿上,如生活自理、情緒管理以及與他人的交往等。良好的行為模仿和學習,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同年齡階段發展和教育的重點如下: 0~1個月:趨向愉快的刺激,回避不愉快的刺激。 2~3個月:出現社會性微笑,能對成人的面部做出反應。 3~5個月:能用大笑來回應大人的逗樂行為,能將聲音與面部表情傳達的情緒匹配。 6~8個月:可初步進行情緒調控,出現憤怒、恐懼等情緒,同時出現怕生、依戀和焦慮行為及情緒,把養育者當作探索環境的安全基地。 8~12個月: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有了提高,已會識別情緒,面對滑稽的表情會大笑。 18~24個月:出現更多情緒反應,如羞愧、尷尬、內疚、自豪等;表述情感的詞匯迅速發展;情緒表達和調節能力有了提高,知道別人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可能不同,出現了共情。 24~36個月: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出現占有感和叛逆行為。 情緒發展是與人的交往能力的核心,貫穿兒童發展的始終。人一出生便有了基本的情緒表現。這種情緒表現被稱為原始情緒模式。在人的一生中支持其情緒發展,并影響一個人終生的情緒基礎是,人的氣質和早期回應性反應中安全感的獲得。在這一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比如,如何認識和理解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如何表達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是培養良好的人格,促進情緒發展的重要內容。 0~3歲兒童早期發展規律 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取決于神經系統發育水平,而神經系統發育水平則會通過基本行為表現出來。經過多年的研究,人們把兒童的行為分為運動、語言、認知和情緒社會化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稱為一個領域。這些領域構成了嬰幼兒早期發展的全部內容。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嬰幼兒早期發展的特點,繼而創造適宜嬰幼兒生長特點的環境,才能促進嬰幼兒更好地發展。 0~3歲運動發展規律 0~3歲嬰幼兒的運動,是指他們力圖嘗試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以便達到某種目的。這里的運動包括俯臥時的抬頭,觸手心后的抓握,自然而然出現的坐、立、行、跑、跳、搖動、擺弄、拇食指對捏、握筆亂畫等。這些運動能力表現在動作的發展上,不僅與嬰幼兒整個神經、心理的發展密切相關,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嬰幼兒心理發展的水平。嬰幼兒的這種發展具有一定的時間順序和客觀規律。 1.由首至尾。孩子*先學會的是頭部的動作,如抬頭、轉頭,然后是俯撐、翻身、坐和爬等軀干動作,接著是使用手和臂,*后是直立、行走和跑跳等腿部和足部的運動。 2.由近及遠。孩子*早發展的是身體中部的動作,如頭和軀干的動作,然后是雙臂和腿有規律的動作,接下來才是手指的精細動作。總之,越遠離軀干的部位,動作發展越遲。 3.由粗到細。孩子一般先學會運動幅度較大的動作,如全身舞動、腿和手臂的大肌肉動作,然后才逐漸掌握手和腳的精細動作,如拍球、使用剪刀、搭積木等。這表明嬰幼兒動作發展遵循從*初的整體性、全身性向局部化、專門化過渡的規律。 4.由無意向有意。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不可避免地將服從其心理發展的規律,會從無意向有意發展,即動作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心理、意識支配,如繪畫能力從早期的亂涂亂畫,逐漸發展到準確地畫點、線,甚至有意識地描摹實物或別人的畫。 5.由泛化到集中。孩子出生后的動作發展會從泛化的全身性動作向集中的專門化動作發展。孩子*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泛化動作,是籠統的、無規律的。例如,新生兒在受到疼痛刺激以后會哭鬧,并伴有全身活動。而在新生兒期后,嬰兒的動作逐漸分化,開始向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的方向發展。 0~3歲語言發展規律 人的語言發展不是從會說話的那天開始的,兒童自呱呱墜地起便開始學習語言。從出生到1歲半左右的語言學習,為兒童正式的語言運用做好了準備。可以說,出生后的**年是兒童言語發生的準備階段,我們稱這一階段為前言語階段。 兒童的前言語階段,是語言獲得過程中的語音發展核心期。這期間,圍繞語言*外在的實際顯現——語音,兒童發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語音感知能力、前語言發音能力和前語言交際能力。這三方面能力的獲得,使兒童得以進入下一個運用語言去學習和交往的階段。 在前言語階段,兒童感知語音的能力是他們獲得語言的基礎。應當說,正常兒童在這段時間內不僅能夠聽到聲音,而且還能以某種能夠幫助自己學習語言的方式去感知語言。除了大量地獲得感知語言的經驗以外,在出生之后的一年時間里,兒童學習語言的進程將開啟另一個重要階段——前言語發音。兒童嘗試掌握本民族語音的發音能力,是他們為正式使用語言與人交往所做的重要準備。前言語發音是指兒童正式說話之前的各種語音發聲,類似于說話之前的語音操練。 3歲前兒童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有次序的、有規律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地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里所指的嬰幼兒語言的發展是指嬰幼兒對母語的理解和表述能力的發展。母語往往是人們掌握的**語言。在嬰幼兒期,除非有嚴重的語言學習障礙,一般嬰幼兒均能成功地學會母語口語。 嬰幼兒語言發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差異性,主要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制約。成人要細心觀察和了解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和狀況,制訂符合嬰幼兒語言發展特點、可促進嬰幼兒語言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提高的教育方案。 成人*好引導嬰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給孩子提供講話的機會,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講話,更要多給孩子鼓勵和獎賞,誘導孩子“輸出”語言,切忌“包辦代替”。 0~3歲認知發展規律 孩子一出生,就要去了解、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小嬰兒階段,孩子不僅僅有反射動作,還表現出了動作與感覺的協調,比如:當他看見在眼前移動的紅球,眼睛就會追隨紅球移動;當他聽到悅耳的或熟悉的聲音,就會去尋找。通過感覺器官去發現,通過動作與感覺的協調去尋找,這就是認知的開始。 嬰幼兒的感知過程是這樣的,先是依靠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去接受刺激、收集信息,然后通過中樞神經將接收到的各種刺激和信息轉變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知覺,*后再通過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將知覺整合成為感知。而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完全建立在感知能力長足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嬰幼兒用手去擺弄物體、抓握物體,這就是通過觸覺去感知、去認識。嬰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與手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密切相關,比如用手觸摸看到的物體、使用簡單的工具,用手的運動增長經驗,用手表達意思,等等。因此強化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可以說,個體用手操作事物的能力也是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嬰幼兒時期,或者說在神經組織形成時期,感覺刺激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神經通路的發展。 1歲左右的嬰幼兒,已經知道使用一些方法去獲得想要的物品,也就是說知道了方法與目的之間的關系,例如他們可以用一根小棍去夠用手拿不到的東西。至少在1.5歲時,幼兒已能使用具有自身特點的行為模式來探求外界事物。 此外,成人如果能用語言幫助兒童將他們通過感覺器官收集到的信息表達出來,甚至將兒童的各種感官印象聯系起來,也可大大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因為將感官獲得的經驗與語言聯系起來,這是內聯想的基礎,也是兒童將來智力發展的基礎。 0~3歲情緒發展規律 0~3歲嬰幼兒的情緒問題,是個有趣而神秘的話題。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和哲學家都在為“什么是情緒”爭論不休,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會引起我們身體上的變化。例如,害怕的時候,我們的肌肉會緊繃,心跳會加速。而且情緒與我們的想法有關,例如,當我們認為孩子在故意胡鬧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如果我們只是覺得他們很調皮,我們可能還會因為他們的可愛而充滿幸福的感覺。 情緒很奇妙,人一出生就具有情緒,每個人都有。 達爾文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有一些不同的情緒表現,這些情緒表現可以從幾種可分辨的臉部表情和行為表現出來,例如興趣、快樂、驚訝、害怕等。我們在新生兒身上就能看到這些情緒表現,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些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甚至可以稱這些情緒模式為原始的情緒模式。有證據顯示,全世界的新生兒都具備這些情緒表現,這說明這些情緒模式基本上是全人類與生俱來的。 情緒與行為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情緒是一種心理現象,具有內在性,通過外部形態表現出來,就是行為。行為是可以觀察到的,是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如果一個嬰幼兒經常吸吮手指,那么他的內心有可能正處于孤獨狀態。 良好的行為,建立在情緒調控基礎之上,其正常發展既與先天遺傳有關,又必須在后天與人交往及社會生活中得到培養。如家長對嬰兒的需求要給予及時的回應,要教孩子識別人的各種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幫孩子學習一些表達情緒的詞匯并試著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孩子良好情緒的培養和情商的提高。 **篇 嬰兒早期教育(0~1歲) 第1個月 第1個月運動發展特點與教育 發展與規律 新生兒具有無條件反射的能力,如覓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邁步反射等;出生后幾天就可以俯臥,俯臥時有本能的掙扎;半個月時,俯臥時可左右轉動頭部;到滿月時,能在俯臥時稍微抬頭。 特點與興趣 對有聲響、色彩鮮艷的玩具感興趣。 方法與促進 1.0~1個月的新生兒有一定的運動能力。為了鍛煉新生兒頭頸部的肌肉,有時可以將新生兒抱起,使頭稍稍豎立,或在俯臥位練習抬頭和爬的動作。平時,要多給予孩子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刺激,但是注意不要影響新生兒的呼吸。 2.讓新生兒的生活和運動逐漸有規律,如每天俯臥3~5次,一次1~2分鐘。 3.在溫度適宜時,可將新生兒的衣服或包被松開,使新生兒的四肢有一些主動的、自由的活動。 4.如新生兒將手伸到嘴里吮吸,不要著急,這是新生兒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新生兒健康的標志。 5.可以將一些能發出柔和聲響的玩具或顏色鮮艷的玩具掛在新生兒床頭上方,吸引新生兒聽和看。要經常更換玩具以及懸掛位置,以鍛煉新生兒的注意力。 游戲推薦 游戲一:頭兒抬抬 游戲目標:讓孩子練習抬頭 游戲準備:平坦舒適的床或墊子,能發出聲響的小鈴鐺或其他玩具 游戲過程:將孩子俯臥放好,看護人用聲音或小鈴鐺引逗孩子抬頭,如:“寶寶,我是媽媽,我在這兒。”“寶寶,聽聽,這是小鈴鐺的聲音。” 溫馨提示: 1.孩子還小,每次玩的時間要短,1分鐘左右為宜。孩子完成后,看護人要抱起孩子親親,給予鼓勵。 2.做完游戲后可以讓孩子仰臥一小會兒,還可幫助孩子活動一下四肢和軀干,使孩子全身得到運動。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 作者簡介
王書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國務院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著作有《中國嬰幼兒身心成長指南》《嬰幼兒的智力發展與潛能開發》《幼兒智力潛能開發》等。 羅 靜 中科院心理所醫學心理學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后。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關工委兒研中心早教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關工委兒研中心兒童安全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主要著作有《教育總會有辦法》《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愛從懂孩子開始》《讀懂孩子的敏感期》《探索著長大》。 思 愔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國際注冊音樂指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琴考級評委,NLP專業執行師,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關愛母嬰健康成長基金—育嬰顧問公益培養計劃課程總負責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