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徒步人海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的6篇中篇小說,均為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各講述了一個徒步人海的故事。劉震云《單位》中的小林是個年輕人,在擁抱庸常與保持自我之間艱難掙扎;畢淑敏《預□□亡》力圖探究一個普通人將要走完一生時的秘密體驗;鄧友梅《那五》中的主人公行走于現實的窘境,也穿梭在虛造的幻影中……
每一次與命運的較量,都讓人真切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優秀的作家們,通過對現實的迷人洞察,呈現出真實的人類困境、生命中的曖昧與失落、人性的黑暗與光明,給我們以廣闊的共鳴,如群山回響,同時讓我們意外地獲得一份清醒和勇氣。
徒步人海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6篇中篇小說,均為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各講述了一個徒步人海的故事。劉震云《單位》中的小林是個年輕人,在擁抱庸常與保持自我之間艱難掙扎;畢淑敏《預約死亡》力圖探究一個普通人將要走完一生時的秘密體驗;鄧友梅《那五》中的主人公行走于現實的窘境,也穿梭在虛造的幻影中……
每一次與命運的較量,都讓人真切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優秀的作家們,通過對現實的迷人洞察,呈現出真實的人類困境、生命中的曖昧與失落、人性的黑暗與光明,給我們以廣闊的共鳴,如群山回響,同時讓我們意外地獲得一份清醒和勇氣。
徒步人海徒步人海 前言
70 年的文學風景
2020 年9月,是《北京文學》創刊□□ □□□□。
70 年,是歷史的一瞬,卻是一本雜志漫長的歷程。70 年,一路風雨,一路坎坷,一代編輯家高揚文學理想,不辭勞苦,風雨兼程,長年累月在《北京文學》默默耕耘,一批批作品在此問世,一茬茬作家在此成長,一代代讀者執著關注、傾情閱讀……
70 年來,《北京文學》始終是新中國文學百花園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苗圃和亮麗風景。因此,為《北京文學》70 年歷程擷取一處處風景、一叢叢花卉,便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為創刊70 周年慶典獻禮的重要計劃和自覺行動。然而在這漫長的70 年里,所發表的作品數以萬計,時代跨度大,作家人數多,內容浩如煙海,風格多種多樣,作品選擇難度很大。
為了盡可能客觀、準確、全面反映《北京文學》創刊70 周年不同時期作品的風貌,從2019 年下半年開始,《北京文學》編輯部就組織全體編輯反復策劃研討,對70 年以來在《北京文學》發表過的作品反復討論、遴選,同時向不同時期曾經在《北京文學》擔任過編輯部負責人的一些前輩征求意見和建議,還與本叢書的出版合作方北京華景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起,從讀者和市場的角度出發,溝通協商,共同研究,□終確定《北京文學》70 周年經典作品系列叢書出版篇目,包括中篇小說卷2 冊、短篇小說卷1冊、報告文學卷1 冊、散文卷2 冊,總共4 卷6 冊。
中篇小說卷收集了鄧友梅、徐小斌、余華、劉恒、劉震云、李佩甫、畢淑敏、談歌、遲子建、蔣韻、葉廣芩、李唯共12 位作家的12 部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卷收集了浩然、張潔、方之、王蒙、王安憶、汪曾祺、陳建功、林斤瀾、曹乃謙、劉慶邦、鐵凝、韓少功共12 位作家的12 篇短篇小說。
報告文學卷由于文體本身有時效性的局限,僅精選了劉國強、陳廷一、李忠效、陳新、葉多多、黨益民共6 位作家的6 部報告文學作品。這6 部作品,聚焦改革開放以來舉世矚目的中國夢想、中國故事、中國人物,呈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奮勇爭先、開拓創新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特別是彰顯感天動地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弘揚與銘記。
散文卷,由于文體本身篇幅相對短小,收集作品數量相對較多,達到33 篇,分上、下兩冊。這33 篇作品,作者陣容強大,既有史鐵生、汪曾祺、賈平凹、梁衡、池莉、周大新、王安憶、畢飛宇、蔣韻、蔣子龍、梁曉聲、陳世旭、余華、肖復興等眾多名家,又不乏朱鴻、江子、蔣殊、陳啟文、楊獻平、陸春祥、詹谷豐、陳奕純等散文新銳作家,33 篇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可謂篇篇精彩,美不勝收。
可以說,這套叢書所收集的作品都是不同時期廣受各界讀者關注、閱讀和傳誦的經典名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北京文學》70 年走過的風雨歷程,展現了70 年來的作品精華和不同時期的刊物風貌,也基本上代表了70年來《北京文學》作品的□高水平。
盡管如此,由于《北京文學》70 年來刊發的作品眾多,時間跨度大,更由于資料、篇幅及我們的編輯視野所限,本次編輯的叢書仍無法囊括70年來的所有精華,肯定會有遺珠之憾。在此,懇請廣大作家、讀者及編輯前輩予以理解和諒解,同時我們也誠懇期待各界朋友的批評指正。
70 年的《北京文學》,承載著我們的共同理想,凝聚著我們共同的心血、智慧與汗水,也鐫刻著我們共同的記憶與足跡。值得欣慰的是,所有這一切,都已經構□□中國文學發展史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借此機會,我們謹向70 年來所有為《北京文學》付出過心血和汗水的文學界前輩致敬,向廣大作家和讀者朋友致敬!
北京文學月刊社
2020 年4 月
徒步人海 目錄
1 前言
001 單位——劉震云
059不露聲色 嘲盡世情——重讀中篇小說《單位》 白 燁
063 一九七九年的愛情——李唯
140 道德戒律、善良人性與愛情幸!x李唯的中篇小說《一九七九年的愛情》 牛玉秋
143 預約死亡——畢淑敏
205直面死亡的藝術沉思——讀畢淑敏的《預約死亡》 曾鎮南
211 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徐小斌
282 理想主義時代的“精神疾患”書寫——重讀徐小斌中篇小說《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 王春林
287 那五——鄧友梅
328 超越時代的共名性——重讀鄧友梅的《那五》 賀紹俊
331 天下荒年——談歌
381 微弱的精神自救和抗辯——讀談歌《天下荒年》 何平
徒步人海 節選
那五
鄧友梅 一
“房新畫不古,必是內務府!蹦俏宓淖娓缸鲞^內務府堂官,所以到他爸爸福大爺賣府的時候,那房子賣的錢還足夠折騰幾年。福大爺剛七歲就受封為“乾清宮五品挎刀侍衛”。他連殺雞都不敢看,怎敢挎刀?辛亥革命成全了他,沒等他到挎刀的年紀,就把大清推翻了。
福大爺有產業時,門上不缺清客相公。所以他會玩鴿子,能走馬。洋玩意兒能捅臺球,還會糊風箏。*上心的是唱京戲,拍昆曲,給濤貝勒配過戲,跟溥侗合作過“珠簾寨”。有名的琴師胡大頭是他家?。他不光給福大爺說戲、吊嗓,還有義務給他喊好。因為吊嗓時座上無人,不喊好時透著冷清。常常是大頭拉個過門,福大爺剛唱一句“太保兒推杯換大斗”,他就趕緊放下弓子,拍一下巴掌喊:“好!”喊完趕緊再拾起弓子往下拉。碰巧福大爺頭一天睡得不夠,嗓子發干,聽他喊完好也有起疑的時候:
“我怎么覺著這一句不怎么樣哪?”
“嗯,味兒是差點,你先飲飲場!”大頭繼續往下拉,毫不氣餒。
福大奶奶去世早,福大爺聲明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不再續弦。弦是沒續,但今天給京劇坤伶買行頭,明天為唱大鼓的姑娘贖身。他那后花園的五間暖閣從沒斷過堂客。大爺事情這么忙,自然顧不上照顧孩子。
那五也用不著當老子的照顧。他有自己的一群伙伴。三貝子、二額駙、索中堂的少爺、袁宮保的嫡孫,年紀相仿,門第相當。你夸我家的廚子好,我稱你府上的裁縫強。斗雞走狗,聽戲看花。還有比他們老子勝一籌的,是學會些摩登派的新奇玩意兒。溜冰、跳舞、在王府井大街賣呆看女人,上“來今雨軒”坐茶座泡招待。他們從來不知道錢有什么可珍貴的;手緊了管他銅的瓷的、是書是畫,從后樓上拿兩錦匣悄悄交給清客相公,就又支應了十天半月,直到福大爺把房產像賣豆腐似的一塊塊切著賣完,五少爺把古董像貓兒叼食似的叼凈。債主請京師地方法院把他從剩下的號房里掏出來,這才知道他這一身本事上當鋪當不出一個大子兒,連換個硬面餑餑也換不來。
福大爺一口氣上不來,西方接引了,留下那五成了舍哥兒。 二
那五的爺爺晚年收房一個丫頭,名喚紫云。比福大爺還小個八九歲。
老太爺臨去世,叮囑福大爺關照她些。福大爺并不小氣。把原來馬號一個小院分給紫云,叫她另立門戶,聲明從此斷絕來往。
紫云是莊子上佃戶出身,勤儉慣了的,把這房守住了,招了一戶房客。寡婦門前是非多,不敢找沒根底的戶搭鄰居。寧可少收房錢,租與一家老中醫。這中醫姓過,只有老兩口,沒有兒女。老太太是個癆病底兒,樹葉一落就馬趴在床上下不了地,紫云看著大夫又要看病,又要伺候老伴,盆朝天碗朝地,家也不像個家,就不顯山不露水地把為病人煎湯熬藥、洗干涮凈的細活全攬了過來。過老太太開頭只是說些感激話,心想等自己能下地時再慢慢補付。哪知這病卻一天重似一天。老太太有天就拉著紫云的手說:“您寡婦失業的也不容易,天天伺候我我不落忍。咱們親姐妹明算賬。打下月起咱這房錢再漲幾塊錢吧!我不敢說是給您工錢。有錢買不來這份情意!弊显埔宦犙廴t了,扶著老太太坐在床沿上說:“老嫂子,我一個人好混,不在乎幾塊錢上。那邊老太爺從收了我,沒幾年就走了。除去他,我這輩子沒叫人疼過。想疼疼別人,也沒人叫我疼。說正格的,我給您端個湯倒個水,自己反覺著比光疼自己活得有精神。您叫我伺候著,就是疼了我了。這比給我錢強!”
又過了兩年,老太太覺著自己油碗要干。就把過大夫支出去,把紫云叫到床邊,掙扎著依在床上要給紫云磕頭。紫云嚇得忙扶住她說:“您這不是凈意兒的折我的壽嗎?”過老太太說:“我有話對你說,先行個大禮!”紫云說:“咱姐倆誰跟誰呢?”于是過老太太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她和過大夫總角夫妻,一輩子沒紅過臉。現在眼看自己不行了,一想起丟下老頭一個人就揪心。這人鷹嘴鴨子爪,能吃不能拿,除去會看病,連釘個紐扣也釘不上。她看了多少年,沒見紫云這么心慈面軟的好人,要是能把老頭交給她,她在九泉之下也為紫云念佛。紫云回答說:“老姐姐,您不就是放心不下過大夫嗎?
您把話說到這兒就行了。以后有您在,沒有您在,我都把過大夫這個差事當正事辦。您要還不放心,咱挑個日子,擺上一桌酒,請來左鄰右舍,再帶上派出所警察,我當眾給過家的祖先磕個頭,認過大夫當干哥哥!”
過老太太聽了,對紫云又感激又有點遺憾。和過大夫一商量,過大夫卻是對紫云欽敬不已。紫云借過端午的機會,挎了一籃粽子去看福大爺,委婉地說了一下認干親的打算,探探福大爺的口氣。福大爺說:“從老太爺去世,你跟那家沒關系了。別說認干親,你就嫁人我們也不過問!弊显撇林鴾I說:“大爺雖然開通,我可不敢忘了太爺的恩典。”
六月初一擺酒認干親,紫云不記得自己父母姓什么,多少年來在戶口上只寫“那氏”二字,席間她又塞給警察一個紅包。請他在“那”字之下加個“過”字。正式寫成過大夫的胞妹。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逝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來。人們為此對她另眼相看,稱呼她云奶奶。
……
徒步人海 作者簡介
劉震云,當代作家,著有《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單位》《一地雞毛》等,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等。
畢淑敏,當代作家,著有《紅處方》《血玲瓏》《預約死亡》《拯救乳房》等,曾獲當代文學獎、北京文學獎、青年文學獎等。
鄧友梅,當代作家,著有《話說陶然亭》《煙壺》《那五》等,曾連續五年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