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破浪 本書特色
1、當代中國報告文學典范之作,王蒙、周梅森、周大新、池莉、張宏杰、李修文一致推薦。 本書從既往深具影響力的優秀報告文學作品中嚴格篩選,所選的6篇作品均是報告文學中的經典之作,代表了當代中國報告文學的高水準。“人民藝術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王蒙,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得主周梅森,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魯迅文學獎得主池莉,《百家講壇》主講人張宏杰,魯迅文學獎得主李修文,一致推薦。 2、以初心為帆,以理想為舵,在乘風破浪中聽見時代的回響。 這是一組關乎初心的故事。一位守望天山的老兵、一位來自滇池湖畔的農民、一位身在深潛一線的小伙……這些真實又精彩的中國人物,不被俗世的洪流裹挾,堅守初心本色,是乘風破浪的無畏者。他們的故事感人至深,這部作品細膩完整地表現了他們的人生歷程及精神世界。 3、感悟民族的記憶、榮耀與夢想,感受真實生動的社會影像。 《祖國至上》描寫了時代楷模、著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報效國家的故事;《中國之蒿》講述了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的傳奇人生;《一個中國公民的航母夢》再現中國**艘航母“遼寧艦”的前世今生……每個故事,都承載著民族的榮耀與夢想,以各自角度為時代畫像、立傳,完成了對時代的忠實記錄,通過這些作品,可以清晰看到時代不斷向前的足跡。
破浪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劉國強、黨益民等作家的6部報告文學。這6部作品,聚焦當代舉世矚目的中國夢想、中國故事、中國人物,呈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奮勇爭先、開拓創新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彰顯了感天動地的愛國情懷。書中那些人物為了理想奮斗并始終保持初心的精神,值得我們弘揚與銘記。書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是時代脈搏的*好體現,折射出了我國社會全方位發展的偉大成就。
破浪 目錄
祖國至上
——戰略科學家黃大年“飛行記錄” 劉國強 / 001
中國之蒿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謎 陳廷一 / 083
一個中國公民的航母夢
——中國**艘航母“遼寧艦”的前世今生 李忠效 / 139
探海蛟龍 陳 新 / 183
一個人的滇池保衛戰 葉多多 / 257
守望天山
——一個老兵24 年的感恩故事 黨益民 / 301
破浪 節選
中國之蒿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謎 仿佛橫空出世,“屠呦呦”這個名字突然間在中國的媒體上鋪天蓋地地閃亮登場,蓋因上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名單之后,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又榮獲諾貝爾獎。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015 年注定是屬于中國人的光輝年,從科幻小說《三體》獲得國際文學大獎雨果獎,到中國70 周年抗戰勝利紀念大閱兵,世界的目光無不聚焦迅速崛起的中國。 多喜臨門,在國慶節后的第五天又傳來一則好消息:10 月5 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從小就低調的屠呦呦長大后仍然不喜歡熱鬧的場面,即使在名揚天下后,對于一般的邀約也是能推則推。我幸運地通過同事撥通屠呦呦的手機,與她取得了聯系,她終于答應接受采訪。 踏著北京初冬的**場瑞雪,迎著凜冽的寒風,走了半天的冤枉路,我終于尋到屠呦呦居住的社區。應該說這是北京城里的老舊小區,與周邊崛起的千奇百怪的高樓大廈相比,這幢10 多年前的建筑,顯得有些陳舊。不過小區整潔、安靜,冬青長青,綠化到位,每幢單元樓之間的間距也很大,走在里面十分愜意、舒服。 在屠呦呦家的單元樓門口,坐著一位身穿綠大衣的保安,這是其他單元樓沒有的“配置”。很明顯,他是小區專門安排在這里的“屠呦呦擋客”。我說明了來意,坐電梯到了屠呦呦居住的樓層。 這一層共有6 戶人家,3 戶貼著對聯,另外3 戶的門面干干凈凈,哪一戶是屠老家?我還不清楚,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只精確到老人所住的樓層。 少頃,隱約傳來一個人打電話的聲音,貼著門縫仔細聽了聽:“對,對,這幾天來看我們的人太多了,謝謝你!”淡淡的寧波口音,我想就是她了。剛要按門鈴,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釗打開了門,我作了自我介紹。對方說:“進來吧,我家老屠已經推掉了很多采訪。” 屠呦呦的家寬敞整潔,進門的書柜中擺滿了老人獲得的各種獎牌、獎杯,其中*醒目的是2011 年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授予她的臨床醫學研究獎。細看房間很干凈,偏中式的裝修,家具的色調以棕紅色為主。客廳的鋼琴上擺著兩小盆波斯菊,一盆紅色,一盆黃色。客廳與陽臺被大大的落地玻璃門隔開,陽臺上,安靜地躺著8 個大花籃,都是這幾天收到的。 屠老穿著紅色的上裝,精神矍鑠,完全不像85 歲高齡的老人。 她從沙發上慢慢站起來,滿臉笑容地迎接我。我送去了對她榮獲諾貝爾獎的祝賀,她淡雅地笑了,自我調侃地說:“我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個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范例,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我問,什么時間到瑞典領獎去?她說,按照流程,12 月10 日得去瑞典領獎。但她又說:“要看我這條老腿讓不讓去了。”她指了指自己的膝蓋:“好疼。” 2011 年,她在丈夫李廷釗的陪伴下,從美國領回了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拉斯克獎,而這一次,她覺得去瑞典有點困難了。 在2015 年6 月,她又獲得了哈佛大學頒發的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是我在美國的女兒代我去領的”。這個獎還沒拿回來,就傳來獲諾貝爾獎的消息了。 屠老說消息來的時候,她正在洗澡,一個接一個的祝賀電話打到家里,“我還以為是哈佛的那個獎”。 我們的采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臨近10 點時,屠呦呦的老伴李廷釗抬頭看了看墻上的掛鐘示意我說:“還有領導要來。” 從屠老的單元樓下來,太陽已經從東面轉到頭頂,望著我投射在地上的身影,我默默在想:屠呦呦的名字不僅因“呦呦鹿鳴”而雅致,而且因“食野之蒿”將被人類永遠記住。當她把名字中所蘊藏的人文密碼認定為一生的職業宿命時,“青蒿素”的神話故事便成了中國科學界的諾貝爾傳奇—— 一個鮮為人知的密碼。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近屠呦呦的心靈深處,走進中國醫藥科學走過的半個多世紀歷程,揭開諾貝爾獎之謎,以及她留給當代人乃至后人的啟示…… ……
破浪 作者簡介
劉國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遼寧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代表作有《日本遺孤》《羅布泊新歌》《祖國至上》等。曾獲中國傳記文學獎、孫犁散文獎一等獎、北京文學獎、首屆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大賽報告文學獎、遼寧文學獎、遼寧省優秀圖書獎等20多項榮譽。 黨益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出版長篇小說《喧囂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散文集《西藏,靈魂的棲息地》,長篇報告文學《用胸膛行走西藏》等。其中,長篇小說《一路格桑花》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部優秀圖書”;長篇報告文學《用胸膛行走西藏》獲第十屆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