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8018
- 條形碼:9787520368018 ; 978-7-5203-68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內容簡介
通過考查青原行思的身世、公案和作品可知,他出身于“公侯將相府,忠臣學士家”的貴族豪門,從小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蒙受濃郁的宗教熏陶,具有深厚的文化涵養和敏銳的宗教悟性。從青原行思“不落階級”和“廬陵米價”等公案可以推知,青原行思發揚了六祖慧能頓悟禪法的精髓;從“圣諦不為”、“不落階級”、“一麟足矣”、“金針與人”、“床下大斧”等措辭,尤其是從其作品《參同契》和《坐禪銘》的內涵來分析,可知青原行思不僅對語言的錘煉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對南禪的把握臻至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且對不同文化的熔鑄也具有雄渾圓融的技巧;唐代顏真卿為青原行思道場題名“祖關”,五代人稱贊他為“澤中孤燭,火里片冰”,宋代有名學問僧贊寧敘述青原行思門下“禪客繁擁”,把他譽為“文殊菩薩”;同時代人評價其專享嗣法弟子石頭希遷“杼軸絕岳”,五代人安排他“鄙夷懷讓”,宋代人將他比作“釋迦文佛”;以及現代人議論青原行思“秕糠神會”、“滅泯西東”、“千古繩規”,可以證明青原行思學識淵博,是當時的禪宗巨匠。本書稿研究成果表明,青原行思很可能代表早期禪宗的另一種發展模式,即學問僧的文化整合模式。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主題
二 研究述評
三 研究意義
四 研究方法
五 創新之處
六 資料來源
**章 青原行思身世的考證
**節 行思的遠世祖
一 長沙定王劉發
二 楚元王劉交
第二節 行思的出生地
一 安福龍云村
二 蓮花石下村
第三節 行思的生卒年
第二章 青原行思道場的考辨
**節 “青原”山名蠡測
一 唐代顏真卿的題名
二 宋代黃庭堅的迷惘
三 明代王陽明的揭秘
四 初期禪和易的融冶
第二節 “靖居”寺名還原
一 行思道場的名稱演變
二 行思道場的原本名稱
三 靖居寺名的歷史意義
第三節 “曹洞”宗名闡微
一 洞曹宗·洞云宗
二 活人劍·殺人刀
三 有理焉·有行焉
第三章 青原行思禪法的考源
**節 《安般經》升華
一 “不落階級”圓萬行
二 “眾生平等”齊物我
三 “頓悟色空”泯凡圣
第二節 《坐禪銘》論衡
一 前人觀點的得失分析
二 文本作者的宗派歸屬
三 詩偈內容的宗派性質
四 《坐禪銘》的重新標點
第三節 《心藥方》探源
一 廣為流傳的《心藥方》
二 非唐代石頭希遷所創作
三 乃明代無際了悟的作品
第四章 青原行思公案的考析
**節 “行思金針”判高下
一 文本敘述之優劣
二 措辭意境之分析
三 枇糠神會之啟迪
第二節 “廬陵米價”映繁露
一 前人解釋
二 禪史意蘊
三 精神發揮
第三節 “杼軸絕岳”冠群儕
一 “杼載絕岳”舊釋
二 “杼軸絕岳”新解
三 “韓顛交往”獻疑
結論 唐代禪宗的雙重革命
參考文獻
致謝
主題詞索引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節選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杜繼文等人說:“首先提到行思并為之作傳的是《祖堂集》……關于行思的思想,《祖堂集》只讓他扮演一個粃糠神會的角色。”①他們的觀點無疑具有合理性,可惜沒有進一步深入研究,喪失窺探歷史潛行密運的機會。筆者不揣谫陋,試強為之解。 菏澤神會因其將六祖慧能頓悟禪推廣到北方,為南禪在北方的傳播立下巨大貢獻;又因其為唐朝政府籌募軍費,為鎮壓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終被唐朝政府敕封為“禪宗七祖”,使慧能贏得禪宗六祖合法地位,這是學術界已經證明承認的歷史。也就是說,在南禪早期歷史上,菏澤神會是被承認為六祖慧能的法嗣嫡傳。 出乎當時人意料的是,神會之澤“五世而斬”,依圭峰宗密《禪門師資承襲圖》所述,荷澤宗之師資相承為神會一法如一南印一道圓一宗密,但依近年的研究,發現實際的師資相承應為凈眾一神會一南印一道圓一宗密。②無論根據哪種觀點,總之菏澤宗“雖震動一時之人心,而卒歸于消沈歇絕”③。 菏澤宗法脈斷絕,這為南禪史學家們帶來巨大的尷尬,若承認菏澤神會是慧能的大宗嫡傳,就意味著六祖禪法是殘破缺損,不堪耐用,沒有生命力。而實際上,菏澤宗“五世而斬”以后,仍然有大量僧人戴著曹溪禪的帽子生存,并很快成為中國佛教的大宗主流。在這種情況下,否定菏澤神會是慧能的大宗嫡傳,而把他看作偏門旁支,就成為解決慧能南禪道統危機的唯一做法。此一重任,曹溪門下諸宗匠哪個能承擔,舍行思而無余人堪任。即此而言,行思在宋代以后被普遍尊為“禪宗七祖”,應是不孚眾望而實至名歸。 《宋高僧傳》卷八《唐洛京荷澤寺神會傳》說:“居曹溪數載,后遍尋名跡。開元八年,敕配住南陽龍興寺。續于洛陽大行禪法,聲彩發揮。先是,兩京之間皆宗神秀,若不諗之魚鮪附沼龍也。從見會明心六祖之風,蕩其漸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時始判焉,致普寂之門盈而后虛……會之敷演,顯發能祖之宗風,使秀之門寂寞矣。”又同卷《唐韶州南華寺慧能傳》說:“弟子神會若顏子之于孔門也。”①通過上述考證可知,贊寧此論恐不確。征諸禪宗和儒家的發展史來分析,神會之于慧能,應該類似于子貢之于孔子;懷讓之于漕溪,類似于曾參之于洙泗;七祖之于六祖,才類似于復圣之于至圣,更確切地說,行思于禪宗而言,應該是儒家顏回和卜商的綜合體。 胡適曾經為菏澤宗中絕不傳而打抱不平,說神會費了畢生精力,打到了北宗,建立了南宗為禪門正統,居然成了第七祖。但后來禪宗的大師都出于懷讓和行思兩支的門下,而神會的嫡嗣,除了靈坦、宗密之外,很少大師。臨濟、云門兩宗風行以后,更無人追憶當日出死力建立南宗的神會和尚了。在《景德傳燈錄》等書里,神會只占一個極不重要的地位。他的歷史和著述,埋沒在敦煌石室里,一千多年中,幾乎沒有人知道神會在禪宗史上的地位。歷史上*不公平的事,莫有過于此事的了。②為什么這樣一位革命成功的大功臣神會,居然會被歷史埋沒了一千多年呢?為什么《傳燈錄》《五燈會元》等禪宗史書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地位全讓懷讓、行思兩個不見于《壇經》,不見于當時史跡的和尚的子孫占據了呢?神會一系被埋沒的*重要原因是:在他大勝利之后,全國的佛教宗派(除了天臺一系)又都紛紛造歷史,造傳法世系表,來做攀龍附鳳的工具了。③據本書的考證,真實的禪宗發展史可能并不像胡適所言那樣。 菏澤宗在文化融合方面不如石頭宗雄渾嫻熟,在實干苦修方面不如洪州宗腳踏實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被歷史淘汰是早晚必然的事情。此后南禪五家七宗中,溈仰宗、云門宗、法眼宗和黃龍宗都曾興盛一時,爾后中絕不傳,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將石頭宗改作曹洞宗,洪州宗改作“臨濟正宗”楊岐派而已。 ……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作者簡介
習罡華,男,1975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唐宋禪宗史和印度南亞史。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課題十余項,發表包括多篇CSSCI論文在內的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各類著作4部。代表論文有《英國撤離印度時期的土邦政策——兼析克什米爾問題產生的法律背景》《歷史是。什么——一項純形而上學的思考》《敦煌文獻S.2165號(思大和尚坐禪銘≥論衡》《禪宗祖庭“青原”山名和初期禪易關系探究》,代表作有《南亞頑疾:克什米爾沖突之謎(1947-1974)》。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