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阿波利奈爾詩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61917
- 條形碼:9787538761917 ; 978-7-5387-6191-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波利奈爾詩選 本書特色
★法國著名詩人阿波利奈爾的詩歌精選集; ★“中國翻譯界*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著名翻譯家柳鳴九先生主編; ★由國內知名翻譯家李玉民翻譯
阿波利奈爾詩選 內容簡介
《阿波利奈爾詩選》收錄了阿波利奈爾生的代表作《酒精集》和《圖像詩》,阿波利奈爾在詩歌傳統中開啟了現代詩歌的道路。他的詩歌中融入了詩歌技藝的革新,如對標點的舍棄,對口語的使用;此外還融合了圖像、工業技術的進步和世界的多重的美,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阿波利奈爾詩選 目錄
燒酒集
003 區域
014 米拉波橋(譯文一)
016 米拉波橋(譯文二)018 失戀者之歌
037 秋水仙
038 玫瑰世界宮
041 歌手
042 暮色
044 安妮
045 死人之屋
057 克洛蒂爾德
058 伴隨
063 瑪麗姿比勒
064 游子吟
068 瑪利亞
070 白雪
071 在安德烈·薩爾蒙的婚禮上朗誦的詩
074 訣別
075 莎樂美
077 門
078 墨林和老太婆
082 江湖藝人
083 竊賊
094 呂勒·德·法爾泰南
097 茨岡女人
098 隱修士
104 秋
105 蘭多大道的僑民
109 玫瑰園
111 火場
116 萊茵河謠曲
134 征兆
135 夜晚
137 貴婦
138 婚禮篇
148 獄中篇
153 病秋
155 旅店
157 狩獵的號角
158 葡月
動物寓言集
171 動物寓言集
192 愛而上唯生篇
圖畫詩集
199 鎖鏈
201 窗戶
203 山丘
216 樹
219 克里斯蒂娜街星期一
222 算命種種
224 圣梅里教堂的樂師
230 塔
231 云中幽靈
236 在尼姆
239 不眠夜
241 陰影
243 別人叫她璐
245 感激
246 無休無止
248 佳節
250 四季
253 一九一五年四月之夜
255 流放的麗雅
256 尋回的發髻
257 鴿子的拒絕
258 篝火
259 懊悔的石榴果籽
260 金星飛舞
261 騎兵訣別
262 霹靂宮
266 照片
268 英文書寫
270 掩蔽所里
272 引信
274 渴望
277 香檳天際之歌
283 土地的海洋
285 戰爭奇觀
289 練習
290 致意大利
299 渡海
300 有……
303 奸細
304 愛之歌
306 香檳的葡萄園工
308 扇形味道
310 明信片
311 回憶
313 前景
315 一只鳥唱歌
317 拒馬
320 榮譽之歌
333 美麗的棕發女郎
曾有集
339 采擷
341 親愛的藍達
342 鏡花水月
344 奇珍
348 當你離去
350 靈魂三疊
353 城與心
354 婚禮
355 傷足游子吟
358 通過你感知未來
360 地獄
362 祝婚詞
365 無知
368 在安娜的花園里
371 伊斯法罕
374 河灘
375 蒙帕納斯
377 懷念勒杜瓦尼埃
383 一首詩
384 電影之前
386 再快點兒
388 慟哭
390 瓦洛尼山沼澤地
392 占夢
給璐的詩章
399 獻給璐的詩章(選譯)401 在你的明眸中
402 我崇拜你
405 我要再次對你說
407 璐的花冠
410 如果我死在那里
413 因為我向你談過罪惡
415 我站崗時在思念你
416 絳帶
420 等待
423 行軍車上吟
425 有……
427 我的回憶
429 我的心
433 一只夜鶯
434 一九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夜景
442 我要的是
阿波利奈爾詩選 節選
阿波利奈爾是哪一派的先鋒? 進入二十世紀,具有新精神、新思想的文藝青年,詩人如桑德拉爾等,畫家如畢加索等,似乎不約而同從全世界集中到巴黎來。一時間,文學藝術領域流派紛呈,創新運動空前活躍,一下子涌現出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一致主義、俄耳甫斯主義、戲劇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等,這是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而且,這些運動又同阿波利奈爾的文學藝術活動緊密相連,大多是在他大力推動下進行的,因而他在文學藝術青年中的影響與聲望,也是任何人難以匹敵的。 一位釆訪記者就明確寫道:“《燒酒集》的作者極度彬彬有禮,又特立獨行,顯示的才情極具鮮明的個性,這為他贏得弟子和朋友:弟子全是他的朋友,而他的朋友又全都有點像他的弟子。”阿波利奈爾每星期二在花神咖啡館會見朋友,那地方就被人稱作新精神花園。 青年詩人勒韋爾迪創辦《北方—南方》雜志,在1917年3月15日創刊號上也同樣寫道:“從前,青年詩人都去找魏爾倫,要把他從晦暗中拉出來。現在我們認為,到了該聚攏在吉約姆·阿波利奈爾周圍的時候了,這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呢。今天,任何人都不能與之相比,他劃出了一條條新路,開導了一個個新方向,他有權接受我們的全部熱忱、我們的全部贊佩。” 當時,富有創新精神的現代派,也稱為先鋒派,而先鋒派旗手這一稱號,又顯見非阿波利奈爾莫屬,只因他在文學創作和理論建設兩方面,都同樣做出了開創性的、無與倫比的實績。 阿波利奈爾的文章,乃至講座,無不有感而發,絕不空論,且觀點異常鮮明,往往因為思想前衛而引起激烈的爭論,甚至不得不離開所主持的專欄。他的畫評文章十分精彩,往往言簡意賅,寥寥數十字,就勾勒出一位畫家的個性,或者一個畫派的特點,這里舉出幾例來共賞: “杜弗爾努瓦先生才華的特點,就是牢實,擁有大量的欣賞者。不過,這位畫家主要讓我們滿意,而不是使我們感動。……我們真想祝愿,杜弗爾努瓦先生在一段時間走走歧路。” “拉普拉德先生牢牢扎根于他的時代,因而他的藝術轉瞬即逝,如同一切既缺乏對過去的一種透辟的認識,也不倚重對未來的一種先知先覺的藝術。” 請看他是如何贊賞他十分喜愛的畫家喬治·布拉克的: “這位畫家無異于下凡的天使。他比別人更純潔,根本不理會與他的藝術無關的東西,而猛然間,那無關的東西卻把他推下他居住的天堂……這位畫家構圖作畫,唯一絕對的考慮,就是飽滿的新意、飽滿的真實……每件作品都變成一個新天地,有其特殊的法則……他的每一幅繪畫,都是前人還未嘗試過的一種奮力的豐碑。” 1910年,他參觀高更畫展后,則寫下這樣的話: “保爾·高更以其超凡的品質,返璞到人類的邊緣,以便捕捉藝術的神圣純潔性,而這些超凡的品質,必將把他置于*偉大的藝術家之列……” 阿波利奈爾作為先鋒派的旗手,旗幟總是非常鮮明,顯揚什么,貶斥什么,從不隨意置詞。這就是為什么他的藝術評論文章雖然龐雜散亂,大脈絡卻十分清楚:始終支持一切藝術創新的努力,始終為大目標,一種全新的藝術而奮斗。他在《美學沉思錄——立體派畫家》中就明確指出: “希臘藝術在美的方面,有一種純粹人性的觀念;這種藝術把人當作完美的尺度。新畫家的藝術,則把無限的宇宙當作理想,而有此理想,才有一種衡量完美的新尺度,畫家藝術家也就可以憑借這種尺度,給予物體的比例,合乎自己所期望引導到的可塑度。” 阿波利奈爾還認為,自然界表現出來的秩序,僅僅是藝術的一種效果;世間如果沒有了詩人,沒有了藝術家,人們對宇宙崇高的理念就會垮掉,很快就會厭膩大自然的單調,于是,一切又要重歸混沌狀態。因此,“偉大詩人和偉大藝術家的社會功能,就是不斷地更新自然界在世人眼中的表象”;“創造這種幻象:典型,正是藝術的特性,也正是它的社會角色”。 在新型藝術家剛剛崛起的時候,占據藝術圣壇的還一直是尊貴的、冷淡而了無生氣的學院派,百年老字號的“消防派畫家”。阿波利奈爾說他們“標榜師法生命,其實僅僅師法死亡”,學院派往往就意味“藝術的冬眠”“藝術的死亡”。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藝術恰恰處于這種冬眠狀態,一批有才華的青年畫家,諸如畢加索、德蘭、德洛奈、布拉克等,以前所未有的大無畏精神,提出了美本身的問題,僅用少許幾年的探索,就匯成一股潮流,掀起一場勢不可擋的藝術創新運動,要按照全新的表現方式,創造出一個時代*有力、*生動而又*典型的藝術作品。 這股潮流從野獸派到立體主義,這兩種藝術運動相交替,匯聚而成。從一開始,阿波利奈爾就站在這場運動的潮頭浪尖,他是頭一個充分認識這場藝術運動的偉大意義的人,他說如果沒有其大膽創新足令公眾驚訝,也讓學院派咬牙切齒的先鋒畫派來拯救偉大的藝術,那么繪畫這種大藝術,今天就勢必淪落為小藝術了。阿波利奈爾在這一時期所發表的藝術評論文章,無論數量上還是理論高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無人能及的。在他的推動下,1911年巴黎獨立畫家美術作品展覽會的四十一個展位全由立體主義畫家訂下;同年又首次出國,到布魯塞爾展出。他在展會畫冊前言中,以參展藝術家的名義,正式使用了“立體主義和立體主義畫家”的名稱。 阿波利奈爾于1913年出版的《美學沉思錄——立體派畫家》,可以說就是立體主義的《圣經》。立體主義也成為二十世紀成就*大、影響*大的藝術流派,延續著偉大的藝術。 阿波利奈爾無論談詩歌創作還是造型藝術,都是短篇散論,不成為也無意成為體系;然而,正如他的藝術散論推動立體主義的發展勝過任何系統理論一樣,他的文論對二十世紀法國詩歌發展的作用,也是任何體系所難比擬的。而且應當指出,他的文論和畫論,只有一個靈魂,只有一種主張。他所說的“不斷地更新自然界在世人眼中的表象”,這是偉大的詩人和偉大的藝術家共同的社會功能。他大力推重的立體主義這門能一直升華到創造的構思的藝術,同他極力倡導的詩歌新精神,核心只有一個,就是“創新”。 他在《新精神和詩人》一文中寫道:“新精神奮斗的目標,是要恢復創新精神,要明明白白地理解所處的時代,打開新視野,觀察內在和外在的世界。” 這篇長文是在巴黎老鴿棚劇院宣講的,同時還朗誦了阿波利奈爾的幾首詩。1917年11月26日的那次詩歌朗誦講座會,是文學和藝術先鋒派的一次盛會,文學青年和藝術青年一起聆聽阿波利奈爾的“新精神”,意義重大而意味深長。 阿波利奈爾認為,“現代詩人,首先就是探索總是全新的實真的詩人”,而且這種探索是無止境的,因為詩人不會一勞永逸地發現實真,實真永遠是新的,它同美一樣不是永恒的。他還認為,詩歌與創造是同一件事,在人力所能及的限度內,唯有發明創造者,才可以稱作詩人。一個是永無止境地探索,一個是永不休止地創新,這就是阿波利奈爾文藝觀的核心內容。 阿波利奈爾既不像傳統主義者所主張的都樣,封閉在過去定型的樣板中,又不以某些先鋒派的那種方式,否定過去而只看未來。他是波德萊爾所下定義的那種現代人,具有包含生機論和動力論的藝術進化的觀念,身上流淌著前人的血液和文化乳汁,并且肩負著哺育未來幾代人的使命。正如他著名的比喻所說:“人總不能走到哪兒,就把自己父親的尸體運到哪兒。……然而,我們的雙腳卻怎么也離不開埋葬死者的土地。”早在1902年,阿波利奈爾就明確表示要干實事,不要學派:“要學派干什么呢?當代*大的詩人雅姆,他屬于哪個派別嗎?……大詩人,您是一位拉馬丁,您還是創作詩吧,不要創立學派。”他為立體主義藝術搖旗吶喊,但是無意趁勢搞個立體主義詩派;他偏愛一些帶“主義”的名稱,如“俄耳甫斯主義”“超自然主義”,*后是“超現實主義”,然而他從不正名順言。他說:“這些稱號無關緊要,要由時間決定(哪個適合于他)。”他倡導的新精神,絕不搞什么流派,而是要成為文學的一個巨大潮流,匯聚自象征主義和自然主義以來的所有流派。 他支持過或者接近過的,無論哪一流派,哪怕打著先鋒派的旗號,如同時主義、未來主義,一旦故步自封,他就會毅然分手。因此,只有在創新的意義上,他才是先鋒派的旗手;進而言之,在二十世紀法國文學藝術的潮流中,阿波利奈爾僅僅是創新派的旗手。 阿波利奈爾是怎樣一位詩人? 無處不詩,無物不詩,有時無比玄妙,有時明白如話,這就決定了阿波利奈爾作為詩人的獨特性與多樣性。初讀他的詩,往往迷惑于其變化,難以把握其常態,深感其變化無常。殊不知其常態,恰恰處于無界限的自由狀態中。 阿波利奈爾認為詩的領域沒有界限。 詩無界限之語,出自雨果《東方集》序言,這話只有幾個人理解,阿波利奈爾便是其中一個。他認為詩人追求美,尤其要追求真,而追求真就必須深入未知的事物中,總有出乎意料、令人驚詫的結果,這就是當今詩歌的主要動力。 阿波利奈爾也*早領悟詩歌并非規則的事,也不是尊重趣味的價值與美的價值的事;詩歌本身并不屬于特定的對象、特定的激情,或者特定的思想;詩歌首先取決于生活的優質、目光的優質,然后取決于語言的優質。 阿波利奈爾作詩,總是不斷嘗試著融合感知的世界和夢想的世界,力圖消除兩個世界的界限,創造一種新的現實;而這種創造就需要一種新的語言,詩從而溢出詩的轄區,擴延到文學表現的所有形武。圖畫詩就是他的一種創造,可以說其他形式的寫作,他無不試圖抒發詩情,雖然那不能再稱作詩了。 阿波利奈爾所導揚的新精神,二十世紀的時代精神,首先就浸潤他的靈魂,融于他的血液,化而為詩,則開了一代詩風。 阿波利奈爾*先使用“超現實主義”一詞,他的這句話“從日常的一件事出發:一塊失落的手帕,詩人就能用它充當杠桿兒,撬起整個一個世界”,就是超現實主義的*好的注解。阿波利奈爾的一首首詩,就是從日常事實出發,創造出來的一個個世界。超越現實的想象,進入無限和未來的境界,馳騁于實存或虛幻的蒼茫空間,遨游于過去和未來的浩渺時間。請看詩人自道: 我們要開發淵默的深厚巨大的善 以及能隨意驅逐或者召回的時間 請可憐我們始終戰斗 在無限和未來的前線 時間可以隨意驅逐或召回,在無限和未來的戰場上奮斗不息。可見詩人所破乾追求的,是要超越現實本體,進入*豐富多彩、*鮮為人知,又無限廣闊的領域,創造出心理時空與時空流相交匯的詩境。這種藝術創作突破了直接經驗的局限,是劉勰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理”的想象活動,從而展示了遠比現實世界繁復深邃、絢爛奇妙又令人驚嘆的藝術境界。阿波利奈爾向我們描述了那種廣闊奇幻之境:“那里有鮮花盛開的神秘供有心人釆擷”,有“新型煙頭”和“從未見過的顏色”,那里有“應當視為現實的/難以計數的幻覺”(《美麗的棕發女郎》) 名篇《米拉波橋》就向讀者展現出這樣的意境:一對情侶在橋上幽會,執手相對,正是良宵美景、兩情歡洽的甜美時刻;然而詩人在生活中屢屢希望又屢屢失望,在愛情上頻頻戀愛又頻頻失戀,凡此種種失意和磨難、種種愁苦和憾恨,長期郁積在他那敏感多情、時時躍動的心靈中,恰好在歡悅銷魂的瞬間里迸發出來: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水流 相愛難長久 此情可待成追憶 常恨歡樂總在斷腸后 良宵來臨晚鐘幽 流光水逝我獨留
阿波利奈爾詩選 作者簡介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Apollinaire,1880—1918),法國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文藝評論家,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流派的先驅。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