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xù)農業(yè)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yōu)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tài)瓶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612895
- 條形碼:9787518612895 ; 978-7-5186-1289-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本書特色
如果你有種植香菇的意向,不妨先來看看張寶軍編著的這本《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它將指導你種植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及需要的知識,譬如香菇的生物學特性、香菇的栽培原輔材料、消毒與滅菌方法、菌種制作技術、栽培品種、栽培實用技術、雜菌防治技術、蟲害防治方法等。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內容簡介
張寶軍編著的《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內容包括:香菇概述,香菇生物學特性,香菇栽培原輔材料,消毒與滅菌,香菇菌種制作技術,香菇栽培品種,香菇栽培技術演變史,香菇栽培實用技術,香菇雜菌危害防治,香菇病害防治,香菇蟲害防治等。本書內容豐富,技術實用優(yōu)選,文字通俗易懂,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適合廣大食用菌生產者閱讀,亦可供農林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閱讀參考。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目錄
**節(jié) 香菇的分類學地位
第二節(jié) 香菇名稱的多樣性及來源
一、香菇名稱的多樣性及來源
二、香菇商品名稱的多樣性及來源
第三節(jié) 香菇的營養(yǎng)價值與藥用價值
一、營養(yǎng)價值
二、藥用價值
第二章 香菇生物學特性
**節(jié) 香菇的形態(tài)特征
一、子實體
二、香菇孢子
三、香菇菌絲體
第二節(jié) 香菇的生長發(fā)育
一、孢子的萌發(fā)
二、菌絲的生長
三、子實體的形成
四、擔孢子的形成
五、香菇生活史
第三節(jié) 香菇的生活條件
一、營養(yǎng)
二、溫度
三、水分
四、氧氣
五、光照
六、酸堿度
第四節(jié) 香菇菌棒的生理變化
一、發(fā)菌期
二、菌絲后熟期
第三章 香菇栽培原輔材料
**節(jié) 原料
一、木屑
二、棉籽皮
三、玉米芯
第二節(jié) 輔料
一、麥麩
二、米糠
三、豆餅
四、玉米粉
五、石膏
六、碳酸鈣
七、硫酸鎂
八、磷酸鹽
九、糖
第四章 消毒與滅菌
**節(jié) 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
第五章 香菇菌種制作技術
第六章 香菇栽培品種
第七章 香菇栽培技術演變史
第八章 香菇栽培實用技術
第九章 香菇雜菌防治
第十章 香菇病害防治
第十一章 香菇蟲害防治
主要參考文獻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節(jié)選
《香菇栽培實用新技術》: 一、發(fā)菌期 接種后菌種萌發(fā)吃料至菌絲長滿整個菌棒的時間稱為發(fā)菌期,香菇早中晚熟品種發(fā)菌期差異不大,一般為50天左右。 。ㄒ唬鉁、菌溫、堆溫的相互關系 氣溫是指發(fā)菌室內外自然溫度。菌溫是指培養(yǎng)料內菌絲體生命活動產生的溫度,即菌棒內部的溫度。堆際溫度是指堆間、菌棒周圍的溫度。菌棒疊放越高,堆距越近,數(shù)量越多,通風越差,其堆際溫度越高,菌棒溫度隨之升高,菌絲生長越旺盛。同時,氣溫越高,堆際溫度也隨之升高! ≡诎l(fā)菌期間,必須密切注意三種溫度的相互效應,高溫季節(jié)要避免極端高溫危害,低溫季節(jié)要利用三種溫度效應,提高發(fā)菌室溫度,促進發(fā)菌。 。ǘ┌l(fā)菌期茵棒溫度變化 **,菌棒接種成活后,菌絲不斷增殖,新陳代謝旺盛,菌棒溫度隨之升高。當菌絲長滿菌棒的一半時出現(xiàn)**次菌棒升溫高峰,菌溫比室溫高4℃~5℃當菌絲長滿菌棒后10~15天,出現(xiàn)第二次菌棒升溫高峰! 〉诙,接種穴菌絲連片后,進行**次人工刺孔增氧,2~3天后菌棒溫度升高,出現(xiàn)升溫高峰;菌絲滿袋后,進行第二次機械刺孔增氧,2~3天后菌棒溫度升高,出現(xiàn)升溫高峰! 《、茵絲后熟期 菌絲長滿菌棒到菌絲達到生理成熟的時間稱為菌絲后熟期。早中晚熟品種菌齡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菌絲后熟期長短上,早熟品種后熟期一般為20~40天,中晚熟品種后熟期一般為40~130天。 。ㄒ唬┖笫炱诰羯碜兓 1.菌膜形成期菌絲長滿菌棒后,培養(yǎng)料外表面菌絲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層像薄膜一樣的薄皮覆蓋在菌絲體外,這層薄皮就是菌膜! 2.隆起形成期菌絲體在培養(yǎng)料內充分生長后,在菌皮表面形成不規(guī)則、大小不等的隆起物,這些隆起物也稱瘤狀物。瘤狀物是由菌絲團構成,是潛在的原基,大多數(shù)瘤狀物在原基形成前萎縮。在菌絲團下面,一些細胞繼續(xù)分化*終形成原基,當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原基進一步分化成菇蕾,發(fā)育成子實體。瘤狀物形成后,在菌皮和塑料袋之間就會出現(xiàn)空隙,這些空隙可以增加空氣流通,利于褐色素形成。菌絲長滿菌棒后15-20天,隆起形成期結束。 菌株不同,菌絲體隆起的程度也不同。溫型較低的菌株或早熟的菌株,瘤狀物隆起的程度較輕。影響和促進菌絲體隆起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溫度和光照,培養(yǎng)溫度與光照強度較高時,菌絲體隆起較快,分布也較均勻,隆起層也較厚。菌絲體隆起過大,有時會脹袋,極易造成菌棒失水,并誘發(fā)形成畸形子實體。因此,控制菌絲體適度隆起,是十分重要的。 3.轉色期隆起形成后,在適宜的條件下,菌絲開始吐出白水,分泌色素,色素顏色由黃色轉為淺棕色,再逐漸變成棕褐色! 4.菌膜硬化期轉色后菌膜由軟逐漸變硬,出菇前又逐漸變得柔軟而有彈性! 5.含水量變化菌棒達到生理成熟時,由于發(fā)菌階段呼吸消耗,菌棒重量減輕20%~30%;由于菌絲代謝產生生理水,使培養(yǎng)料含水量增加5%-10%!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