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391
- 條形碼:9787513243391 ; 978-7-5132-433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下兩篇, 以總論和各論分章節論述。總論**章簡要概述外治療法的淵源、發生、發展、成熟、創新的歷程 ; 第二章分為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兩節, 記述了五十種外治療法, 按治法名稱、定義、適用疾病、操作方法、療法特點、注意事項的形式介紹。各論有七章共四十二節。分別以瘡瘍疾病、乳房疾病、腹部疾病、肛腸疾病、脈管疾病、皮膚疾病、眼耳鼻喉疾病劃分。
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目錄
**章 中醫外科外治法發展概況
第二章 中醫外科常用外治療法
**節 藥物外治療法
一、局部貼敷法
二、穴位貼敷法
三、箍圍消散法
四、超聲中藥透人法
五、濕敷療法
六、熏洗療法
七、熏蒸療法
八、藥線引流法
九、提膿祛腐法
十、拖線法
十一、灌注法
十二、墊棉法
十三、生肌收口法
十四、藥浴療法
十五、灌腸法
十六、掛線法
十七、塞藥法
十八、沖洗法
十九、脫管法
二十、納肛法
二十一、結套扎法
二十二、膏劑外搽法
二十三、酊劑外擦法
二十四、油劑外敷法
二十五、散劑外摻法
二十六、膜劑外封法
二十七、噴霧外噴法
二十八、中藥面膜法
二十九、外敷烘烤法
三十、藥袋罩乳法
三十一、中藥超聲霧化法
三十二、含漱療法
第二節 非藥物外治療法
一、灸法
二、針刺療法
三、火針療法
四、耳穴貼壓法
五、刺絡放血法
六、拔罐療法
七、推拿按摩法
八、刮痧療法
九、截根療法
十、微創埋線法
十一、穴位注射法
十二、局部注射法
十三、蠶食清創法
十四、手術療法
十五、激光療法
十六、微波療法
十七、纏縛療法
十八、五音療法
下篇 各論
第三章 瘡瘍疾病
**節 瘰疬(頸部淋巴結結核)
第二節 痰毒(壞死性淋巴結炎)
第三節 頸癰(頸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第四節 鎖喉癰(口底部急性蜂窩織炎)
第五節 臀癰(臀部蜂窩織炎)
第六節 癤(癤)
第七節 有頭疽(癰)
第八節 發頤(急性腮腺炎)
第九節 癭癰(亞急性甲狀腺炎)
第十節 下肢丹毒(下肢急性網狀淋巴管炎)
第十一節 竇道(竇道:
第十二節 褥瘡(壓瘡)
第十三節 燒傷(燒傷)
第四章 乳房疾病
**節 乳癰(急性乳腺炎)
第二節 粉刺性乳癰(漿細胞性乳腺炎)
第三節 乳癆(乳房結核)
第四節 乳漏(乳房竇瘺)
第五節 乳癖(乳腺增生。
第五章 腹部疾病
**節 脅痛(膽囊炎)
第二節 腸癰(闌尾炎)
第三節 腸結(粘連性腸梗阻)
第六章 肛腸疾病
**節 痔(痔)
第二節 息肉痔(結直腸息肉)
第三節 鎖肛痔(肛管直腸癌)
第四節 鉤腸痔(肛裂)
第五節 肛癰(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第六節 肛漏(肛管直腸瘺)
第七節 肛漏(克羅恩病肛瘺)
第八節 脫肛(直腸脫垂)
第九節 久。冃越Y腸炎)
第七章 脈管疾病
**節 臁瘡(下肢慢性潰瘍)
第二節 脫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三節 脫疽(閉塞性動脈硬化癥)
第四節 脫疽(糖尿病性壞疽)
第八章 皮膚疾病
**節 蛇串瘡(帶狀皰疹)
第二節 濕瘡(濕疹)
第三節 粉刺(痤瘡)
第四節 凍瘡(凍傷)
第九章 眼耳鼻喉疾病
**節 聚星障(病毒性角膜炎)
第二節 鼻鼽(變應性鼻炎)
第三節 暴聾(突發性耳聾)
第四節 耳嗚(神經性耳鳴)
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節選
《常見病外治療法叢書: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第二節 非藥物外治療法 一、灸法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熱力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如《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通常以艾草*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燈火灸、天灸等方法。其中艾灸又分為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和溫針器灸! 1.適用疾病灸法可用于治療瘰疬、乳癰、糖尿病壞疽、腸癰、肛瘺、臀癰、肛癰、脫肛、潰瘍性結腸炎、腸結、脫疽、濕疹、帶狀皰疹、凍瘡等疾病。 2.操作方法艾炷灸,即將大小合適的艾炷直接或間隔藥物、其他材料防御施灸所選腧穴部位進行施灸。艾條灸,即使用前先將艾絨制作成大小、長短合適的艾條備用,選定施術部位后,將艾條懸起于穴位一定高度或間隔布、棉紙數層實按于穴位上,使熱氣滲透于皮肉深部。溫針灸是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方法,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臨床也將艾絨、艾條點燃后放入溫灸盒或溫灸筒! 3.療法特點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現代研究表明,灸法具有雙向調節免疫、內分泌、血液代謝等作用。 4.注意事項古人對于施灸的先后順序有明確的要求。《千金要方·針灸上》記載:“凡灸當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少后多。”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陽部,后灸陰部,灸炷數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疔瘡等辨證屬實熱陽證或陰虛發熱者不宜灸之,以免動火助邪。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使用。施灸時應防止艾火燒傷皮膚或衣物。 二、針刺療法 針刺療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唐代孫思邈曾言:“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标P于針刺療法起源的傳說,可以追溯到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時期,如古籍記載伏羲氏“嘗味百草而制九針”“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針道生焉”等! 1.適用疾病針刺療法作為外治療法的一種,適用于臨床多種疾病,如瘰疬、臀癰、糖尿病壞疽、下肢丹毒、脅痛、乳癰、乳癖、腸癰、潰瘍性結腸炎、脫肛、腸結、脫疽(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粉刺、濕疹、帶狀皰疹、凍瘡、暴聾、耳鳴、聚星障等疾病。針刺療法與內治方法相結合,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 2.操作方法進針時運指力于針尖,使針刺入皮膚,行針時予以左右捻轉、上下提插、彈震刮搓以及出針時各種手法操作等。進行本操作時,需雙手協同操作、緊密配合。臨床還有三棱針點刺、梅花針叩刺等多種操作手法! 3.療法特點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F代研究認為,針刺療法的作用機理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鎮痛、對機體各系統功能的調整和增強機體的免疫防御! 4.注意事項針刺療法一般遠離病變部位取穴。對于局部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對于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颊咴谶^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并應盡量選用臥位!
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 作者簡介
劉萬里,醫學博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外治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衛生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并獲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主持科研項目7項,發表論文20余篇,編寫專著5部,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多項科學技術獎。 鈕曉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外科學科帶頭人,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首批全國中醫臨床人才,江蘇省名中醫,第二批江蘇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持了22項科研項目,發表論文30余篇,編寫專著3部。獲得國家、省、市級科研成果獎8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