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診治有道方有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0888
- 條形碼:9787513240888 ; 978-7-5132-408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診治有道方有術 內容簡介
作者為基層一線臨床中醫大夫, 深耕臨床二十多年, 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且中醫功底及傳統文化底蘊較深厚, 善思考, 勤動筆。本文稿是作者的博文精選, 有理論, 有臨床, 文字精煉, 語句曉暢, 認識深刻, 觀點鮮明, 加上網友互動, 活潑生動。
診治有道方有術 目錄
一、診法體悟
臨診辨證,*要凝神定氣
好一個“態”
態脈相悖須當心
癥狀和病情不一定成正比
體質和病證的離合
讀舌
舌色之辨
黑苔分寒熱
玉樣舌
切脈之“切”義
切脈不到一分鐘所獲多假象
脈癥合參方為準
伏脈非絕脈
脈大有余蘊不足
土虛氣浮脈亦洪
脈大為勞
滑澀并現不為怪
溫病的脈靜和脈躁
寒“緊”熱“緊”態不同
酒家脈象釋
脈滯不同于澀
二、治法心得
中醫治療的幾層境界
對證、對機為主,對癥、對病為補
交通陰陽是“竅道”
解郁壓和內亢的長久之策
疏達于降逆之先
“郁壓”解,脈轉柔
中醫治療之“軟著陸”和“溫和復蘇”
培土和松土
“固體”和“運轉”
底盤不穩
溫陽五法
通陽和扶陽
通陽不在溫而在“通”
……
方藥炒道
生理與病理
運氣實踐
診治有道方有術 節選
《毓涵齋中醫夜話:診治有道方有術》: 《隨園詩話》云:“丙子九月,余患瘧。早飲呂醫藥,至日呋嘔逆頭眩不止。家慈抱余起坐,覺血氣自胸僨起,命在呼吸。適同征友南豐趙藜村來訪,診脈看方,曰:‘誤矣!此陽明暑瘧也。誤以升麻、羌活提之,將血逆流而上,惟白虎湯可治!儋I石膏,加他藥投之。甫飲一勺,如以千鈞之石將腸胃壓下,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額上微汗。朦朧中聞家慈喏曰:‘豈非仙丹乎!’迨醒,趙問思西瓜否,日想甚。即命盡量食之。入口如醍醐灌頂,晚即進粥,次日愈矣!薄 υ队凇峨S園詩話》所述自患醫案,王孟英曾祖父王秉衡這樣感嘆:“愚謂隨園幸遇趙公而不死,趙公幸遇隨園而案傳。惜醫家不讀詩話,詩家罕知醫理,故錄之!薄 吨嗅t人物詞典》介紹:“趙藜村,清醫家,江西南豐人,擅治暑證!笨执撕喗閾峨S園詩話》亦未可知;無《隨園詩話》之功,亦恐趙藜村將掩沒無聞矣。可見,古代有多少大醫未留下自己的學術和經驗啊! 余錄此案于此,一者,為文人所記自患醫案,所述癥狀和感覺形象逼真,亦頗有趣,更能使醫者、票友領略中醫之絕妙處,如“覺血氣自胸僨起,命在呼吸…‘如以千鈞之石將腸胃壓下,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額上微汗”“入口如醍醐灌頂”。 二者,此案典型,另辟蹊徑,大開大合,救急危于須臾,挽狂瀾于既倒,理法方藥俱勝,值得醫界借鑒。 三者,文人所記醫案,只言事實,不談或少談醫理藥功,醫者可在醫案“留白”處盡力探尋其蘊含的本質性東西! ∪绱税讣妊跃旁露际畀懀厥欠钪懀患妊曰集,故服呂醫之藥前必有熱冷交替的癥狀;既言此陽明暑瘧,又有熱冷交替之癥,故可知此瘧之證機乃陽明伏暑,伏急而發,則發熱,發后暑邪又閉伏于陽明氣分,陽郁不達,則發冷;據此證機,尚知可有心胸煩悶急躁、舌紅苔黃、脈洪大或沉而躁急之候;陽明暑瘧而“誤以升麻、羌活提之”后,覺“嘔逆頭眩不止”、起坐“覺血氣自胸僨起”者,乃因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誤為升提后,則陽明濁熱上沖于腦并挾血氣而居于胸也,此嘔逆之氣必血腥氣矣。假設再誤進呂藥一劑,必吐血耳;“如以千鈞之石將腸胃壓下,血氣全消”,不知醫理之文人以此形容白虎湯于此證之效,其貼切之妙,呼之欲出;如此陽明伏暑之瘧,白虎湯清降可也,但尚覺清宣不足,竊以為可略加梔子豉湯宜焉;迨醒思西瓜甚者,知邪去津傷而余熱尚存矣,西瓜“入口如醍醐灌頂”者,天然白虎湯生津、清余熱之爽耳。2014年2月3日23:41 ……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