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張元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7590
- 條形碼:9787513217590 ; 978-7-5132-175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元素 內容簡介
張元素,字潔古,約生于1130年,卒年不詳;河北易州(易水)人,宋金時期著名醫學家,“易水學派”的開創者。著有《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潔古珍珠囊》等。張元素發揚臟腑病機辨證理論,重視五運六氣病機證治,**中藥引經報使理論,規范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闡發氣味厚薄與制方法度等,為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張元素》內容,包括張元素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張元素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一)宋金時期的社會背景
(二)宋金時期的文化背景
(三)宋金時期的科技與醫學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三、從醫經歷
著作簡介
一、現存醫學著作
(一)《醫學啟源》
(二)《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三)《潔古珍珠囊》
二、殘存或僅存書目的醫學著作
(一)《黃帝八十一藥注難經》
(二)《潔古家珍》
(三)《產育保生方》《潔古本草》
三、張元素父子的醫學著作
四、《病機氣宜保命集》作者存疑
(一)《病機氣宜保命集》與《活法機要》《傷寒保命集論類要》
(二)《病機氣宜保命集》的作者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理論淵源于《內經》
(二)方藥宗法于《傷寒雜病論》
(三)傳承歷代醫家學術思想
(四)與同時代醫家劉完素的相互影響
二、學術特色
(一)臟腑病機辨證論治體系
(二)五運六氣病機證治
(三)中藥升降浮沉、歸經報使理論
臨證經驗
一、臨證主治心法
(一)內科病
(二)婦人病
(三)小兒病
(四)瘡瘍病
(五)目疾
二、創立新方傳世
(一)調補脾胃之名方——枳術丸
(二)分經論治之代表——九味羌活湯
(三)濕熱疼痛之圣方——當歸拈痛湯
三、臨床用藥規律
四、針灸學術思想與實踐
(一)臟腑辨證與針刺“接經法”
(二)陰陽學說指導“大接經針刺法”
(三)傷寒病證針灸取穴
五、臨證醫案
(一)風痰頭痛案
(二)積滯目疾案
(三)熱結關格案
(四)陽厥怒狂案
(五)中風中臟腑案
(六)養正除積案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一)張璧
(二)李杲
(三)王好古
(四)羅天益
三、后世發揮
(一)補土派之創新
(二)溫補脾腎學派之演變
(三)本草學之拓展
(四)張元素創立新方的現代研究
(五)張元素學術思想現代研究薈萃
參考文獻
張元素 節選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張元素》: (1)肺病寒熱虛實用藥式 ①氣實瀉之 肺氣實,多見痰濕阻肺、肺火熾盛、肺氣壅滯等病機證候,治以祛痰除濕、清肺瀉火、理氣通滯之法。根據五行生克制化理論,腎(膀胱)為肺之子,實則瀉其子,故有肺氣盛實,宣降失常,通調水道失司,治以瀉膀胱利水之法。 瀉子水為金之子,瀉膀胱之水,則水氣下降,肺氣乃得通調。可用澤瀉、葶藶、桑白皮、地骨皮。 除濕肺氣起子中焦,胃中濕痰凝聚,其氣上注于肺,祛胃中濕痰,正以清肺。可用半夏、白礬、白茯苓、薏苡仁、木瓜、橘皮。瀉火肺屬金,畏火,火有君相之別,君火宜清,相火有從逆兩治,氣實只宜逆治。可用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訶子。 通滯邪氣有余,壅滯不通,去其滯氣,則正氣自行。可用枳殼、薄荷、干生姜、木香、厚樸、杏仁、皂莢、桔梗、紫蘇梗。 ②氣虛補之 肺氣虛,多見肺氣虛損而不斂、肺氣陰兩虛而生燥等病機證候,治以補氣斂肺、滋肺潤燥等法。根據五行生克制化理論,脾為肺之母,虛則補其母,故肺氣虛損,常培土生金,治以補脾益氣之法。 補母土為金母,補脾胃,正以益肺氣。可用甘草、人參、升麻、黃芪、山藥。 潤燥補母是益肺中之氣,潤燥是補肺中之陰,金為火刑則燥,潤燥不外瀉火,瀉實火則用苦寒,瀉虛火則用甘寒,可用蛤蚧、阿膠、麥冬、貝母、百合、天花粉、天門冬。 斂肺久咳傷肺,其氣散漫,或收而補之,或斂而降之,宜于內傷,外感禁用。可用烏梅、罌粟殼、五味子、白芍、五倍子。 ③熱者清之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肺火(肺熱)熾盛,多見于外邪犯肺化熱,或痰濕蘊熱,或肝火犯肺等所致,火熱熾盛,又恐傷及肺津。故治以清肺潤燥之法。 本熱清之清熱不外瀉火潤燥,前分虛實,此分標本寒熱,意各有注,故藥味亦多重出。 清金清金不外滋陰降火,甘寒苦寒,隨虛實而用。可用黃芩、知母、麥門冬、梔子、沙參、紫菀、天冬。 ④寒者溫之 肺寒則溫之,有標本之異,分為本寒溫之和標寒散之。 本寒溫之肺為清虛之臟,外感寒邪,入里犯肺,或寒邪及寒飲食直中于里,或過用寒涼傷肺,則肺寒,“溫肺必先溫脾胃,亦補母之義”,故治以溫肺補母之法。原書注云:“金固畏火,而性本寒冷,過用清潤,肺氣反傷,故日形寒飲冷則傷肺。” 溫肺土為金母,金惡燥而土惡濕,清肺太過,脾氣先傷,則土不能生金,故溫肺必先溫脾胃,亦補母之義。可用丁香、藿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仁、縮砂仁、糯米、百部。 標寒散之肺外合皮毛,易為寒熱所侵。外感寒邪,傷及皮毛肌腠,則衛氣被遏,開合失常,故治以辛溫發散解表之法。原書注云:“不言標熱者,肺主皮毛,邪氣初入,則寒尤未變為熱也。” 解表表指皮毛,屬太陽,入肌膚則屬陽明,人筋骨則屬少陽,此解表解肌和解,有淺深之不同。可用麻黃、蔥白、紫蘇。 ……
張元素 作者簡介
鄭洪新,女,1952年出生,遼寧省沈陽市人。醫學博士。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國家首批“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等。主編《張元素醫學全書》《周學海醫學全書》《中醫藥文化基礎》《中醫基礎理論》等著作及教材。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5”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