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時光雕刻者 本書特色
《時光雕刻者》在文學思維上具有前瞻性,采訪視野上寬闊,內涵深刻,文筆趨成熟和老辣。 全書囊括了十幾位中外作家與藝術家作為訪談對象,從涉及的問題來說,既有文學使命和責任這樣的基本理論問題,又有對經典作品的解讀;既有中國作家的文學生態,又有來華學者的個性認知。
時光雕刻者 內容簡介
《時光雕刻者》是一部反映新時代精神的采訪實錄, 書中以獨特的視角, 涵蓋了與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黨益民、陳彥、白描、丁曉平、六小齡童等藝術家的深度對話。
時光雕刻者 目錄
柳青:深入農民生活的人民作家
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陳忠實:文學依然神圣
王蒙:“閱讀經典”不是為了復古
梁衡:敘大情大理寫膽識文章
賈平凹:用責任和生命為時代和社會立言
凱莉·安·朗恩:把中美偉大的友誼傳遞下去
胡宗鋒、羅賓·吉爾班克:中英兩位學者的文化情懷
艾克雷姆·德米爾卡勒:現代絲綢之路上的土耳其“馬可·波羅”
白描:開創“文化非虛構”寫作之先河
陳彥:小人物的知行觸痛了時代*敏感的神經
黨益民:傳承紅色血脈再現革命史詩
方英文:經典的文學如同名窯瓷杯
丁曉平:為國人掃盲“二戰史”
紀紅建:肩負擔當和責任從腳下開始
六小齡童:孫悟空凝聚了中國人的英雄夢
楊煥亭:傳遞“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
附錄
新常態下,報告文學作家肩上責任不能缺位
肩負責任,用真誠抒寫人間大愛
奏響新時代的*強音
發出新時代*強音講好身邊中國故事
文學創作要無愧于良知
愿純正的報告文學抵達更遠處
時光雕刻者 節選
《時光雕刻者》: 柳青是當代著名作家,曾在西安市長安縣皇甫村深入生活14年,創作了反映農村合作化運動的《創業史》,這是他**部出版多次并被翻譯成俄、英、德、日、西班牙、朝鮮和越南等10多種文字的作品,該作品被認為是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經典之作。柳青的精神遺產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談到文藝需要人民時,他特別提到了柳青,對他“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的生活實踐與創作追求給予高度評價,鼓勵當代作家向柳青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人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2016年6月13日是柳青逝世38周年紀念日,7月2日是柳青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著名評論家閻綱曾在18年間,總共6次拜訪柳青。柳青女兒劉可風,從19’70#:到1978年陪伴父親走完人生*后9年,她在父親去世的1978年前后,走訪了許多歷史當事人,并做了大量的記錄;自2000年起,退休后的劉可風耗時十幾年全力撰寫《柳青傳》,試圖呈現一個不同于文學史上經常敘述的柳青,呈現一個時代的精神創業史。根據其著作改編的人物傳電影《柳青》已拍攝完成。 2016年初至今,筆者多次專程采訪了閻綱先生和柳青之女劉可風女士,讓我們一起聆聽閻綱先生講述柳青《創業史》的歷史價值以及今天我們該如何向柳青學習;一起走進劉可風的《柳青傳》,領悟柳青文學的精神精髓,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 對話閻綱:回憶柳青 紀念柳青 閻綱,生于1932年,陜西省禮泉縣人,1949年參加工作,1956年于蘭州大學畢業后供職中國作家協會,1986年調文化部。出版評論集《文壇徜徉錄》《閻綱短評集》《神·鬼·人》《文學八年》《余在古園》《文學警鐘為何而鳴》等12部。曾多次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研究成果表彰獎和中國新文學學會優秀論文獎。出版雜感散文集《冷落了牡丹》《哭笑不得》《驚叫與訴說》《座右鳴》《我吻女兒的前額》《三十八朵荷花》《五十年評壇人漸瘦》《文網·世情·人心——閻綱自述》《愛到深處是不忍》《美麗的夭亡:女兒病中的日日夜夜》等14部。單篇《報告文學是與非》和《我的鄰居吳冠中》分別獲中國新聞獎報刊副刊作品年賽金獎,《孤魂無主》名列第六屆老舍散文獎榜首。 魏鋒:榮獲茅盾文學獎的三位著名陜西作家中,路遙研讀《創業史》,反復讀了7遍,從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陳忠實說,他只見過柳青一次,“還是他在上邊講,我在下邊聽”,他稱柳青是“偉大的作家”,也將《創業史》讀了7遍,耗時6年創作《白鹿原》。賈平凹說,他那時年輕,讀柳青,稱柳青是作家的一面旗幟,卻緣慳一面。您在18年間多次拜訪柳青,這很難得! 閻綱:從1960年全國第三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次拜訪柳青起,到1978年柳青逝世的18年間,我總共6次拜訪柳青。我熟悉柳青,但沒有深刻理解柳青。現在紀念柳青,就要深刻理解柳青,繼承柳青。 在第三次文代會召開前一年的1959年4月,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開始在《延河》雜志上連載,同年《收獲》轉載;1960年6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7月22日,全國第三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我那時在文藝報工作,專程去看望柳青。 一見面,他說:“鄉黨!你是禮泉人吧?那就是鄉黨了。” “你是吳堡人。” “我現在成了長安人,和你離得更近了。”柳青嘴角含笑。 文藝界都在傳,說柳青得了一種}圣病,這種病*討厭香氣,灑過香水的婦女從身邊一過他就休克……看到柳青偶爾氣喘吁吁的樣子,我趕陜問候他的健康狀況。 柳青笑了,說:“沒有那么嚴重,反正麥子揚花的時候就得躲躲。你看了書是咋想的?”柳青把話題轉到《創業史》上。 我說:“首先是《創業史》的語言吸引了我,好像是家鄉來人了,里面的‘我跟你沒話’‘咱就是這話’,聽來真實親切,一點隔閡也沒有。” “那里面的話,外地人懂不懂?” “北方人沒問題,越土越親;南方人怕要大打折扣。” 我提到有同志認為改霞這個人物太知識分子味,篇幅也占得太多,可以刪除掉……柳青沒有回答。 柳青在文代會上發言:“短短的幾年,就把一個幾千年落后、分散的社會,從根底上改造了。莊稼人現在成了敢想、敢說、敢做的公社社員。時代賦予中國革命作家光榮的任務——描寫新社會的誕生和新人的成長。思想意識的改造是首要的,*重要的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工農兵方向的堅定性。” 此后再見,我向柳青請教《創業史》的寫作和評價。 柳青說:“咱這個文學界,我算是在這個‘界’中,又算是在這個‘界’外。”然后鄭重其事地回答說:“一個作家要寫作,必須對人民負責,出發點是人民,表現的是人民,寫出來后說好說壞的也是人民;一個作家本事再大,也不能把人民表現得天衣無縫。《創業史》還要不斷地修改。” 接著他又說:“寫作品,不要夢想輕而易舉能夠成功,而是要經過讀者反復地看、反復地爭。一個作品出來,必須創造機會,進行原則性的爭論,讓人家提出*嚴格的要求,容許人家*充分地分析書的缺點,也容許有人辯解。辯解的人不算絕對肯定,分析缺點的人不算抹殺成就。然后,看群眾的反映,廣大群眾評判作品,既快又準,一定要交給群眾。我認為,這是我們文學登峰造極的唯一途徑,但也是非常崎嶇的艱苦的道路。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你生前不這么做,死后還得這么做。應該爭取經過爭論,這是我一條*重要的意見。” “你的寫作計劃?” “《創業史》計劃寫四部,一直寫到公社化。也許寫不完,誰知道還會有多少周折。寫《創業史》的目的,是反映我國社會主義革命,歌頌新農村怎樣誕生、新農民怎樣成長,這是我們一代作家的光榮任務。” ……
時光雕刻者 作者簡介
魏鋒,陜西省彬州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 “微風讀書會”微平臺主編,“陜西文學藝術創作人才百人計劃”入選作家之一,《中華文學》雜志簽約作家。 出版過《春天里放飛夢想》《微風軒書話》等,評論文章曾入選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分析,并在《人民文學》雜志海內外游記征文、全國報告文學征文、全國職工讀書征文活動中獲獎。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