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病床邊的陌生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4201
- 條形碼:9787520364201 ; 978-7-5203-642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床邊的陌生人 本書特色
l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作序推薦 l 對于任何一名關心法律、醫學及倫理問題的學者來說,這本書都吸引力十足。——桑德拉·H.約翰遜,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法學院健康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l 國內多所高校人文醫學專業必讀書目 “醫生僅與自己的患者和上帝同在”,20世紀60年代后,醫生心中這樣美好的愿景卻被擁擠的診室所取代。在那里,患者被“陌生人”——律師、法官、立法者和學者——團團圍住,甚至醫生自己都難有一席之地。是什么給醫學游戲帶來了新規則和新玩家?是什么導致醫生日漸失去自由裁量權?又是從什么時候起,解決復雜棘手的醫學問題,不僅需要醫學從業者還需要“陌生人”?
病床邊的陌生人 內容簡介
在曾經屬于醫生的私人領域中,患者開始聽從陌生人的建議。而由陌生人組成的這束耀眼的聚光燈不但形塑了醫學實踐的外部條件,還觸及了它的實質——醫生在病榻之側所做的決策。曾經在自己的王國里說一不二的醫生,怎么就被迫站出來直面委員會、各式表格、大道理以及主動出擊的患者了呢?本書將讀者帶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醫學實驗室、診療室、法庭和書齋,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情緒此起彼伏的大潮中,還原一場深刻影響了醫患關系的變革。戴維?J.羅思曼教授不僅是一位社會與醫學研究者,更是一位歷史學家,這也意味著他擁有“陌生人”的身份;正因此,他才能用富有同理心的筆觸,圍繞健康照護、法律與生命倫理學的發展歷程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病床邊的陌生人 目錄
【本書目錄】
|引言:水落才能石出 001
|**章 高貴的質料 019
|第二章 戰火中的科研 041
|第三章 鍍金時代 069
|第四章 醫生吹哨人 093
|第五章 實驗室新規 113
|第六章 床旁倫理學 135
|第七章 陌生的醫生 171
|第八章 死里求生 199
|第九章 委員會倫理學 225
|第十章 誰人可信 253
|第十一章 床旁的新規則 295
|尾 聲 327
|后記:患者權利運動的階段考察 347
|附錄:亨利·比徹1966 年論文注釋 359
|注 釋 363
|中英文對照表 404
|致 謝 409
病床邊的陌生人 節選
【試讀】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醫學實踐經歷了劇烈而充滿爭議的轉型。雖然一系列劇變影響了醫患關系——事實上,是醫學與社會的關系——的每一個方面,但問題的本質仍可簡要概括為:醫學決策的參與方不斷增加,制訂步驟日趨煩瑣,達到了令人困惑的地步,而業內人士長期以來享有的自由裁量權則被持續削弱。1969年,哲學家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尚能斷言,“醫生僅對患者負有義務,對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我們正在談論的是一種神圣的信賴;按它的字面意思,醫生僅與自己的患者和上帝同在”。然而在約納斯寫下這段話的同時,我們所期望的醫生與患者相伴的圖景已經被擁擠的診室所取代。在那里,患者被陌生人團團圍住,醫生甚至難有一席之地。 直到二戰結束后的歲月,床旁決策幾乎都由醫生一人承擔,即便這些決策引發了重大倫理和社會問題。醫事道德規范的書寫者主要是醫生,閱讀這些作品的還是醫生。等候評判的事包括:拒絕為老年患者提供抗生素,導致肺炎成為患者形影不離的老朋友;把嚴重出生缺陷的新生兒報告為“死產”(stillbirth)讓父母免予承受抉擇的痛苦和照護的負擔;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群身上做試驗,以增進對肝炎的了解;或在鐵肺稀缺的情況下讓一名患者接受治療,而放任另一名等待死亡。此外,這些決定往往由醫生獨立在床旁或診室里做出,他們沒有與患者、家屬甚至自己的同事進行過正式討論,更談不上吸引記者、法官或哲學家的注意了。醫生的決策以個案為基礎,僅回應他們認為適當的問題。他們不樂意在訓練和實踐中制訂指南和規則,或遵照它們行事。 …… 無須多言,*關鍵的轉變出現在1966—1976年。變革發端于1966年,那一年,哈佛醫學院教授亨利·比徹(Henry Beecher)揭露了人體試驗中的權力濫用行為。接著在1973年,在沃爾特·蒙代爾(Walter Mondale)和愛德華·肯尼迪(Edward Kennedy)兩位參議員的領導下,國會成立了負責醫學倫理調查的國家委員會。*后,隨著新澤西州*高法院判令醫生聽從患者家屬意見,撤除22 歲的卡倫·安·昆蘭(Karen Ann Quinlan)的呼吸機,這一時期告一段落。關于這些事件的影響,人人常常會說,是它們讓埋沒在水面以下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醫學的外部人—律師、法官、立法者和學者—在醫學被塑造成一項地位突出的公共議程和大眾話題的進程中,已經滲入醫學的每一個角落。 ……
病床邊的陌生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戴維·J.羅思曼(David J. Rothma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科與外科醫師學院伯納德·舍恩伯格社會醫學講席教授、社會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發現庇護所》(The Discovery of The Asylum)和《良心與便利》(Conscience and Convenience)等作品。 【譯者簡介】 潘驛煒,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關注醫學史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譯有《病患悖論:為什么“過度”醫療不利于你的健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合譯有《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成年人的哲學指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