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1872
- 條形碼:9787568061872 ; 978-7-5680-618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本書特色
1.本書是秭歸縣**部資料齊全、內容詳實、系統分類的地方性專著和中藥工具書,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對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進行了全面梳理。 2.精裝典藏,高清圖文呈現,極具收藏和研究價值。 3.本書由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組編,秭歸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譚國際主編,內容專業嚴謹,具有一定權威性。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內容簡介
作為屈原昭君故里,三峽大壩之首,秭歸自古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得天獨厚的地理面貌和氣候條件,使得其植物資源豐富,有很多更具備藥用價值。本書是秭歸縣部資料齊全、內容詳實、系統分類的地方性專著和中藥工具書,按照植物類別和科目收錄有秭歸當地藥用植物163科655種,中藥約1000種。全書按中國植物志所采用的的分類系統進行分類鑒定,每種藥用植物記錄有別名、植物形態、生境與分布、中藥名稱、來源、采收加工、性味功效和應用舉例等文字介紹;同時,還實地拍攝每種植物的高清大圖,向讀者展示其面貌和生長形態。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目錄
一、石杉科
二、石松科
三、卷柏科
四、木賊科
五、陰地蕨科
六、紫萁科
七、里白科
八、海金沙科
九、陵齒蕨科
十、姬蕨科
十一、蕨科
十二、鳳尾蕨科
十三、中國蕨科
十四、鐵線蕨科
十五、裸子蕨科
十六、書帶蕨科
十七、金星蕨科
十八、鐵角蕨科
十九、球子蕨科
二十、烏毛蕨科
二十一、鱗毛蕨科
二十二、腎蕨科
二十三、水龍骨科
二十四、槲蕨科
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二十五、蘇鐵科
二十六、銀杏科
二十七、柏科
二十八、羅漢松科
二十九、三尖杉科
三十、紅豆杉科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三十一、胡桃科
三十二、樺木科
三十三、山毛櫸科
三十四、榆科
三十五、杜仲科
三十六、桑科
三 十七、蕁麻科
三十八、檀香科
三十九、桑寄生科
四十、蛇菰科
四十一、蓼科
四十二、商陸科
四十三、紫茉莉科
四十四、番杏科
四十五、馬齒莧科
四十六、落葵科
四十七、石竹科
四十八、藜科
四十九、莧科
五十、仙人掌科
五十一、木蘭科
五十二、八角茴香科
五十三、蠟梅科
五十四、樟科
五十五、毛茛科
五十六、小檗科
五十七、大血藤科
五十八、木通科
五十九、防己科
六十、睡蓮科
六十一、三白草科
六十二、胡椒科
六十三、馬兜鈴科
六十四、芍藥科
六十五、獼猴桃科
六十六、山茶科
六十七、藤黃科
六十八、罌粟科
六十九、山柑科
七十、十字花科
七十一、金縷梅科
七十二、景天科
七十三、虎耳草科
七十四、海桐花科
七十五、薔薇科
七十六、豆科
七十七、酢漿草科
七十八、牻牛兒苗科
七十九、大戟科
八十、蕓香科
八十一、苦木科
八十二、楝科
八十三、遠志科
八十四、馬桑科
八十五、漆樹科
八十六、無患子科
八十七、鳳仙花科
八十八、冬青科
八十九、衛矛科
九十、省沽油科
九十一、黃楊科
九十二、鼠李科
九十三、葡萄科
九十四、錦葵科
九十五、椴樹科
九十六、梧桐科
九十七、瑞香科
九十八、胡頹子科
九十九、大風子科
一百、堇菜科
一百零一、旌節花科
一百零二、西番蓮科
一百零三、秋海棠科
一百零四、葫蘆科
一百零五、千屈菜科
一百零六、菱科
一百零七、石榴科
一百零八、野牡丹科
一百零九、柳葉菜科
一百一十、八角楓科
一百一十一、藍果樹科
一百一十二、山茱萸科
一百一十三、五加科
一百一十四、傘形科
一百一十五、鹿蹄草科
一百一十六、紫金牛科
一百一十七、報春花科
一百一十八、柿科
一百一十九、木犀科
一百二十、馬錢科
一百二十一、龍膽科
一百二十二、夾竹桃科
一百二十三、蘿藦科
一百二十四、茜草科
一百二十五、旋花科
一百二十六、紫草科
一百二十七、馬鞭草科
一百二十八、唇形科
一百二十九、茄科
一百三十、玄參科
一百三十一、紫葳科
一百三十二、爵床科
一百三十三、胡麻科
一百三十四、苦苣苔科
一百三十五、車前草科
一百三十六、忍冬科
一百三十七、敗醬科
一百三十八、川續斷科
一百三十九、桔梗科
一百四十、菊科
一百四十一、澤瀉科
一百四十二、百合科
一百四十三、百部科
一百四十四、石蒜科
一百四十五、薯蕷科
一百四十六、雨久花科
一百四十七、鳶尾科
一百四十八、燈芯草科
一百四十九、鴨跖草科
一百五十、谷精草科
一百五十一、禾本科
一百五十二、棕櫚科
一百五十三、天南星科
一百五十四、香蒲科
一百五十五、莎草科
一百五十六、姜科
一百五十七、美人蕉科
一百五十八、蘭科
真菌門 Eumycota
一百五十九、木耳科
一百六十、蛇苔科
一百六十一、多孔菌科
一百六十二、靈芝科
苔蘚植物門 Bryophyt
一百六十三、真蘚科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節選
一、石杉科 Huperziaceae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旋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 瓣開裂,生于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于原葉體背面。共 2 屬,廣布于熱帶與亞熱帶。中國 2 屬,主產于西南及華南,東北、西北及華東也有分布。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秭歸境內發現 1 種。 1. 蛇足石杉 Huperzia serrata(Thunb. ex Murray)Trev. 【別名】千層塔、金不換、寶塔花等。 【植物形態】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 10 ~ 30 厘米,中部直徑 1.5 ~ 3.5 毫米,枝連葉寬 1.5 ~ 4.0 厘米,二至四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孢。葉螺旋狀排列,疏生,平伸,狹橢圓形,向基部明顯變狹,通直,長 1 ~ 3 厘米,寬 1 ~ 8 毫米,基部楔形,下延有柄,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平直不皺曲,有粗大或略小而不整齊的尖齒,兩面光滑,有光澤,中脈突出明顯,薄革質。孢子葉與不育葉同形;孢子囊生于孢子葉的葉腋,兩端露出,腎形,黃色。 【生境與分布】中國除西北地區部分省區、華北地區外均有分布。生于山頂巖石上或針闊葉混交林下陰濕處,海拔 800 ~ 1300 米,全縣均有分布。 【中藥名稱】蛇足石松。 【來源】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is.)的全草。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曬干。7—8 月間采收孢子,干燥。 【性味功效】性平,味苦、辛、微甘。止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除濕,解毒。主治跌打損傷,內傷吐血,尿血,痔瘡下血,白帶,腫毒,口腔潰瘍,燙傷等。 【應用舉例】1. 跌打損傷:蛇足石松 6 克,百兩金 12 克,浸白酒 750 毫升,每日服藥酒 1 湯匙, 1 日 3 次;另用鮮蛇足草適量,白酒少許,搗爛外敷,每日換藥一次。 2. 湯火傷:蛇足石松研末,桐油調搽患處,每日 2 次。 3. 白帶:蛇足石松 1.5 克,蛇莓、茅莓各 15 克,水煎服。 4. 滴蟲性陰道炎:蛇足石松適量,水煎洗。
精裝典藏!655種珍貴植物,約1000種中藥,秭歸當地珍貴藥用植物全面梳理、高清圖文呈現!秭歸藥用植物志 作者簡介
組編單位: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 主編:譚國際,男,漢族,大學本科學歷,現任秭歸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副主任醫師職稱。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