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84721
- 條形碼:9787504684721 ; 978-7-5046-847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本書特色
面對“偽科學陷阱”,怎樣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發揮科學知識的價值,使公眾享受“完滿的生活”?充分發揮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育人功能,正是破局的關鍵。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以教育實踐和行動研究為基礎,面向青少年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現狀與需求,設計了章節布局。本書內容既面向中小學校園,探討了學校實施科學教育、開展科學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又面向校外,探討了非正規教育場所中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模式與理念;還面向互聯網,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科學傳播的基本問題與對策;同時,本書結合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從業者的一般特征,討論了該類從業者專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目錄
**節 科學及其內涵
一、從當代研究者的觀點中認識科學的內涵
二、從字詞釋義中探尋科學的蘊意
三、從歷史脈絡中追溯科學的發展
四、從現實生活中領悟科學的特性
第二節 科學本質、科學探究及科學素養
一、科學本質
二、科學探究
三、科學素養
第二章 科學教育的發展歷史與理論基礎
**節 科學教育的發展史
一、古代的科學教育
二、近代的科學教育
三、現代的科學教育
四、科學教育的深化
五、我國的現代科學教育改革
第二節 當代科學教育的主要理論與思潮
一、培根經驗論的科學教育理論
二、斯賓塞實證主義的科學教育理論
三、杜威的科學教育理論
四、貝爾納的科學教育觀
五、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科學教育理論
六、英國科學家弗雷澤的科學教育理論
第三節 科學教育的學科基礎
一、科學教育的哲學基礎
二、科學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章 科學教育的內涵
**節 科學教育的本質
一、科學教育概述
二、科學教育的內容
三、科學教育的方法
四、科學教育的基本要素
五、科學教育的價值
六、科學教育價值取向的演變
七、對科學教育本質的理解
第二節 科學教育的目的
一、科學教育的目的
二、我國科學教育的目標
三、我國科學課程的目標
第三節 科學教育的特點與功能
一、科學教育的特點
二、科學教育的功能
第四節 科學教育改革與研究前沿
一、國際科學教育改革
二、國際科學教育研究前沿
第四章 科學課程與教學
**節 科學課程與教學概述
一、科學課程
二、科學課程教學
第二節 場館教育的科普實踐與策劃實施
一、場館教育目標定位
二、場館教育資源開發
三、科技館的科普實踐活動
第三節 學校教育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
一、課程開發
二、教學設計
第四節 學校教育和科技館教育的區別與聯系
一、學校教育和場館教育的局限性
二、學校教育和場館教育的區別與聯系
第五章 科學傳播的基本問題
**節 科學傳播的起源
一、西方科學傳播的發展與演變
二、中國近代科學傳播
第二節 科學傳播的界定
一、科學傳播的概念理解
二、科學傳播的參與主體
三、科學傳播的內容與渠道
四、科學傳播的當代需求與任務
第三節 科學傳播的依據與目的
一、科學傳播的依據
二、科學傳播的目的
第六章 科學傳播與媒體
**節 建構科學傳播:傳播者、媒介與受眾
一、以科學共同體為主導的科學傳播者
二、媒介變遷下的科學傳播
三、邁向多向互動的受眾
四、主體間性:傳播者、媒體、受眾的融合
第二節 如何科學傳播:渠道及模式
一、科學傳播的渠道
二、科學傳播的模式
三、科學傳播的線性傳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四、科學傳播的非線性傳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第三節 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傳播
一、新媒體
二、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的特點
三、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的媒介
四、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的約束因素
五、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新格局構建的方法
第七章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結合
**節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關系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區別
二、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聯系
三、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融合
第二節 科學傳播、科學教育與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科學素養提升的當代需求
二、我國科學素養建設
三、促進科學素養提升的科學傳播、科學教育的當代實踐
第三節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結合
一、思想的結合
二、內容與形式的結合
三、館校合作視域下的協作教育
第四節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科學傳播的發展趨勢
二、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三、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發展趨勢
第八章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發展
**節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專業特征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內涵
二、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特征
三、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四、互聯網時代下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
第二節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發展途徑與方法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發展途徑與方法
二、科學教師的發展途徑與方法
三、場館工作者的發展途徑與方法
四、科學家的發展途徑及方法
參考文獻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作者簡介
崔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主任、教育部華中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微格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等職務。從事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育、生物學教育、科學/生物教師教育(含師范教育及職后教育)、環境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