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小說史研究之檢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6522
- 條形碼:9787532596522 ; 978-7-5325-965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小說史研究之檢討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古代文學及小說研究者本書為譚帆教授中國小說史研究論文之結集,勾勒作者二十多年小說史研究之軌跡,也是對研究觀念、方法、視角的全面梳理和思考。
中國小說史研究之檢討 內容簡介
本書選錄譚帆教授自1998年以來公開發表的中國小說史研究論文16篇,分“文體研究”、“術語研究”、“小說學研究”、“評點研究”和“‘四大奇書’研究”五個欄目。這五個方面的論文均涉及對于中國小說史研究的反思,包括觀念、視角和方法等。此書反映了作者從事中國古代小說史研究的大致軌跡,也是作者多年來對中國小說史研究的理論思考。書末附譚帆教授訪談錄,梳理了譚帆教授的治學之路及有關小說研究的思考。
中國小說史研究之檢討 目錄
自序
文體研究
論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研究的四種關系
一、“中”與“西”的關系
二、“源”與“流”的關系
三、“動”與“靜”的關系
四、“內”與“外”的關系
稗戲相異論
——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
一、“詩心”與“史性”:小說戲曲的本質差異
二、“詞余”與“史余”:小說戲曲本體觀念之對舉
三、雅俗之間:小說戲曲的文人化進程
術語研究
術語的解讀:中國小說史研究的特殊理路
一、術語與中國小說之特性
二、術語與中國小說之文體
三、術語與20世紀中國小說之研究
中國古典小說文法術語考論
一、小說文法術語的演化軌跡
二、小說文法術語的獨特系統
三、小說文法術語的文化成因
四、小說文法術語的價值呈現
“敘事”語義源流考
——兼論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傳統
一、“敘事”原始
二、作為史學的“敘事”
三、作為文學的“敘事”
四、小說“敘事”的獨特內涵
五、古代小說的敘事傳統
“小說”考
一、“小說”是“小道”
二、“小說”是野史傳說
三、“小說”是一種表演伎藝
四、“小說”是虛構的敘事散文
五、“小說”是通俗敘事文體的統稱
“演義”考
一、“演義”考原
二、明人的“演義”觀
三、“演義”:通俗小說之謂也
四、清人對明代“演義”觀之延續
小說學研究
“小說學”論綱
——兼談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
一、小說的“名”與“實”
二、“小說學”之由來及其研究對象
三、小說文體研究
四、小說存在方式研究
五、小說文本批評
小說學的萌興
——先唐時期小說學發覆
一、“小道可觀”:小說學的思想基礎
二、子書與小說學
三、史學與小說學
四、小說家的“自供”
論明代小說學的基礎觀念
一、“小說”與“演義”
二、“補史”與“通俗”
三、“虛實”與“幻真”
四、“奇書”與“才子書”
評點研究
小說評點的解讀
一、小說批評為何以評點為主體形式
二、小說評點的獨特個性
三、小說評點的研究格局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
一、文本價值:小說評點的重要層面
二、傳播價值:小說評點的基本功能
三、理論價值:小說評點的思想建樹
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之類型
一、書商型:小說評點的商業性
二、文人型:小說評點的主體性
三、綜合型:小說評點的導讀性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形態論
一、明代小說評點之形態
二、清代小說評點之形態
三、小說評點形態之分解:“評林”與“集評”
四、小說評點形態之分解:“讀法”與“圈點”
“四大奇書”研究
“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
上篇:評價體系之轉化與小說經典之生成
下篇:文人之改訂與小說品位之提升
論明人對“四大奇書”的文本闡釋
一、“庶幾乎史”:《三國演義》的文本闡釋
二、“忠義”之辨:《水滸傳》的文本闡釋
三、“求放心”:《西游記》的文本闡釋
四、“逸典”:《金瓶梅》的文本闡釋
附 錄
在小說戲曲研究領域的堅守與開拓
——譚帆教授訪談(劉曉軍)
收錄論文發表情況
中國小說史研究之檢討 作者簡介
譚帆,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攻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戲曲史和中國小說史。現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