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445
- 條形碼:9787513243445 ; 978-7-5132-434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內容簡介
楊上善,約生于隋開皇九年(589年),卒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祖籍為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著有《黃帝內經太素》《黃帝內經明堂類成》兩書。《黃帝內經太素》是現存很早類分、研究《黃帝內經》的著作。書中對《黃帝內經》原文加以類編,勾勒出中醫理論體系框架雛形,在后世具有深遠的理論影響。書中有關攝生、陰陽、人合、藏府、經脈、營衛氣、身度、診候、設方、寒熱、邪論、風論、氣論、雜病等論述,尤其是楊上善的注釋,不乏深意,且頗具特色,對相關理論的認識與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書內容包括楊上善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后世影響等。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生卒年代考
(二)生平大事記
著作簡介
一、《黃帝內經太素》
二、《黃帝內經明堂類成》
學術恩想
一、學術淵源
(一)《太素》之“太素”釋義
(二)援用道儒思想闡釋醫學理論
二、學術特色
(一)類編《內經》勾勒理論體系框架
(二)攝生
(三)陰陽
(四)人合
(五)臟腑
(六)經脈
(七)營衛氣論
(八)身度
(九)診候
(十)設方
(十一)寒熱
(十二)邪論
(十三)風論
(十四)氣論
(十五)雜病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后世發揮
三、海外流傳
參考文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節選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二、學術特色 (一)類編《內經》勾勒理論體系框架 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的形成,其淵博的原創思想和結構內容,無疑應追溯到中醫現存*早的醫學典籍《內經》o而《太素》是我國隋唐時期楊上善奉敕撰注,其首次將《素問》《靈樞》內容分門別類編次并予以注釋,不僅系統地反映了《內經》的學術思想和醫學成就,而且使《內經》經文編排與學術內容趨于條理化、系統化,并具有層次性與內在邏輯推理性,初步勾勒出中醫理論體系框架,即形成了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的雛型,對后世分類研究《內經》,以及探討中醫理論框架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1.開分類研究《內經》之先河 《內經》由《素問》與《靈樞》2部著作構成,各以81篇呈現其內容。作為中國現存*早的醫學經典,《內經》博大精深,既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淵源,也論述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但從其文本結構來看,其屬于醫學論文集體裁,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諸多醫家學術思想的結晶。從其學術思想內涵闡釋而言,其同一主題之內容,往往分散出現于多篇文章之中;而有時一篇文章的陳述之中,又常涉及多方面的學術內容。可見,雖然《內經》學術思想異彩紛呈,蘊含中醫理論體系的淵博內容,但其各篇的組織編排次序與內容分布本身,則尚未呈現中醫理論體系的整體框架結構。 楊上善取法于皇甫謐所著《甲乙經》,而無其破碎大義之失,首創分類研究《內經》的體例,將《素問》《靈樞》的內容分門別類地加以編次并予以注釋。撰著《太素》,開分類研究《內經》之先河。誠如丹波元胤所贊譽:“今睹其體例,取《素問》《靈樞》之文,錯綜以致注解者,后世有二經分類之書,上善實為唱首。” 從編撰體例來看,《太素》先按經文內容的不同,設立大類,即各卷之大綱;重在首建其綱,然后各大類之下又分列若干小類,即小標題;綱目之下再依次列出《內經》相關經文,*后呈現其注釋之文字。這種由綱到目、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式,形成了既有綱、又有目之框架結構,而且相關內容層次分明。 首先,從大的分類來看,楊上善類分排列的順序依次是:養生、陰陽、人合、臟腑、經脈、輸穴、營衛氣、身度、診候、證候、設方、九針、補瀉、傷寒、寒熱、邪論、風論、氣論、雜病等,總計19類。此順序體現其先論養生、天人合一、陰陽學說等;繼而論述臟腑、經脈、輸穴、營衛氣、身度診候、證候等;然后闡釋設方、九針、補瀉、傷寒、寒熱、邪論、風論、氣論、雜病,及中藥、針刺治療理論與常見病證。其類目的排列與框架內容的選取,切合臨床,適用合理。 根據現存《太素》的內容,對其可見到的19類之綱目及具體內容探析如下。**類,攝生。倡導養生必須順應四時陰陽之變化,適應外界生長化收藏之規律,順應天地之道。其涵蓋卷一攝生之一(佚)、卷二攝生之二(卷末佚)的內容。 第二類,陰陽。闡發陰陽學說之理,聯系天地萬物,乃至于人體之生理、病機,以及疾病之診治,陰陽學說貫穿其中。其涵蓋卷三陰陽的內容。卷四(佚)。 第三類,人合。以天地類比人身,論述自然界與人體之運動變化規律相通應,凸顯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其涵蓋卷五人合的內容。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楊上善 作者簡介
錢會南,女,1955年出生,江西省上饒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醫基礎系主任、內經教研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內經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內經》藏象理論研究。主編的教材與專著有《臨床醫學概論》《內經臨證》《黃帝內經五臟探幽解密脾腎》《讀內經做臨床》;作為副主編參編的教材和專著有《內經選讀》《內經講義》《黃帝內經病證學概論》《難經理論與實踐》《中醫體質學》;參編《內經理論與實踐》《內經學術精粹析要》等。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