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鄭梅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7613
- 條形碼:9787513217613 ; 978-7-5132-17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鄭梅澗 內容簡介
鄭梅澗是清代有名醫學家,新安醫學和鄭氏喉科學術流派的代表性醫家。鄭氏一生注重臨床實踐,勇于挑戰重大疫病和危重急病,在基礎理論、辨證思維、脈學方面均有所發微,在喉科(咽喉口齒急病)兒科、針灸學等方面均有建樹。本書研究和總結了鄭氏的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和后世影響。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鄭梅澗 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家庭背景
(四)社會需求
二、生平紀略
(一)籍貫考辨
(二)生卒年考
(三)名字號考
(四)大事年表
三、從醫經歷
(一)學醫情況
(二)醫療實踐經歷
(三)治學態度與方法
(四)醫德醫風
(五)學術成就
著作簡介
一、《重樓玉鑰》
(一)成書年代
(二)著作作者
(三)現存著作版本
(四)主要內容
(五)學術價值
二、《篷余醫語》
(一)成書年代
(二)現存著作版本
(三)主要內容
(四)學術價值
三、《痘疹正傳》
四、手寫本《授醫秘錄》及序文
(一)成書年代
(二)現存著作版本
(三)內容簡介
(四)學術價值
五、《精選喉科秘要良方》
六、手寫本《靈藥秘方》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鄭氏醫學傳承溯源
(二)鄭氏喉科學術淵源
二、學術特色
(一)命門水火貴陰說
(二)生殖孕育學說
(三)脈診學術思想
(四)十二字審證學說
(五)藥貴中病學說
(六)辛涼養陰學說
(七)養陰清肺學說
(八)三針學說
臨證經驗
一、喉科臨證經驗
(一)喉風忌發表
(二)喉風忌寒涼
(三)攔定風熱
(四)氣血并治
(五)喉科吹藥療法
(六)喉科吹藥藥物
(七)托散治外感
(八)多種療法并用
(九)愈后調理本經
二、兒科臨證經驗
(一)兒科陰陽學說發微
(二)補陰扶陽治則
(三)“易感兒”辨治
(四)小兒驚風發微
(五)手足心熱證治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一)其人
(二)其書
(三)其學
二、學派傳承
(一)南園喉科的傳承
(二)西園喉科的傳承
(三)傳人方成培研究
(四)受業弟子的成就
三、后世發揮
(一)養陰清肺與養陰清肺湯
(二)攔定風熱與氣血并治
(三)咽喉危急重癥
參考文獻
一、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家庭背景
(四)社會需求
二、生平紀略
(一)籍貫考辨
(二)生卒年考
(三)名字號考
(四)大事年表
三、從醫經歷
(一)學醫情況
(二)醫療實踐經歷
(三)治學態度與方法
(四)醫德醫風
(五)學術成就
著作簡介
一、《重樓玉鑰》
(一)成書年代
(二)著作作者
(三)現存著作版本
(四)主要內容
(五)學術價值
二、《篷余醫語》
(一)成書年代
(二)現存著作版本
(三)主要內容
(四)學術價值
三、《痘疹正傳》
四、手寫本《授醫秘錄》及序文
(一)成書年代
(二)現存著作版本
(三)內容簡介
(四)學術價值
五、《精選喉科秘要良方》
六、手寫本《靈藥秘方》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鄭氏醫學傳承溯源
(二)鄭氏喉科學術淵源
二、學術特色
(一)命門水火貴陰說
(二)生殖孕育學說
(三)脈診學術思想
(四)十二字審證學說
(五)藥貴中病學說
(六)辛涼養陰學說
(七)養陰清肺學說
(八)三針學說
臨證經驗
一、喉科臨證經驗
(一)喉風忌發表
(二)喉風忌寒涼
(三)攔定風熱
(四)氣血并治
(五)喉科吹藥療法
(六)喉科吹藥藥物
(七)托散治外感
(八)多種療法并用
(九)愈后調理本經
二、兒科臨證經驗
(一)兒科陰陽學說發微
(二)補陰扶陽治則
(三)“易感兒”辨治
(四)小兒驚風發微
(五)手足心熱證治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一)其人
(二)其書
(三)其學
二、學派傳承
(一)南園喉科的傳承
(二)西園喉科的傳承
(三)傳人方成培研究
(四)受業弟子的成就
三、后世發揮
(一)養陰清肺與養陰清肺湯
(二)攔定風熱與氣血并治
(三)咽喉危急重癥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鄭梅澗 作者簡介
鄭日新,男,1952年出生,安徽省歙縣人;鄭梅澗嫡傳后學。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國家和安徽省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導師。從事中醫耳鼻咽喉科臨床診療和新安醫學研究。主編學術專著《新安醫學五官科精華》,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