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皇甫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728
- 條形碼:9787513243728 ; 978-7-5132-437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皇甫謐 內容簡介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生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卒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縣)人,是中國歷目前的有名學者,在文學、史學、醫學諸方面都卓有建樹;以編撰《針灸甲乙經》而聞名于世,為中醫學目前的有名針灸學家,其構建針灸診療理論體系,為針灸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內容,包括皇甫謐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皇甫謐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化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先世及世系
(二)生平年譜考
(三)籍貫的考證
三、治學特點
(一)堅韌不拔
(二)敢于創新
(三)淡泊名利
(四)潛心研究
(五)敢為人先
著作簡介
一、著作概況
二、《針灸甲乙經》
(一)主要內容
(二)流傳與版本
(三)流傳版本存在問題分析
學術思想
一、學術源流
二、學術特色
(一)《針灸甲乙經》的特點
(二)獨特的哲學觀與方法論
(三)類編《內經》**家
(四)保存針灸文獻資料
(五)經絡學說的系統化
(六)繼承與創新針灸理論
(七)腧穴主治方面的貢獻
(八)建構針灸辨證論治體系
(九)明確針灸禁忌
(十)重視淺刺針法
(十一)整理灸法運用
臨床經驗
一、外感熱病
(一)熱病的辨證
(二)熱病的治療
二、內傷雜病
(一)腹痛
(二)神志疾病
(三)頭痛
(四)失眠
(五)咳嗽
(六)癲病
(七)癃閉
(八)脅痛
(九)消癉
三、婦科疾病
(一)月經病
(二)帶下病
(三)妊娠病
(四)產后病
(五)婦科雜病
(六)其他病證
四、兒科疾病
(一)診斷預后
(二)針刺治療
五、外科疾病
(一)癰疽病因病機
(二)癰疽順逆與分類
(三)治療方法
六、肢體疾病
(一)肢體痹
(二)項痛
(三)痿病
七、五官科疾病
(一)口齒疾病
(二)咽喉疾病
(三)耳鳴耳聾
(四)目病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三、后世發揮
四、國外流傳
參考文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皇甫謐 節選
《皇甫謐/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皇甫謐,一生淡泊名利,不事權貴,潛心致學,著述等身,其貢獻不僅在醫學方面,在史學、文學等方面都有致力研究,蘊含博大,是我國歷史文化苑囿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研究皇甫謐的治學特點和精神,對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一)堅韌不拔 據《晉書·皇甫謐傳》記載,皇甫謐“年二十,不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后經其叔母教育,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即拜鄉人席坦刻苦攻讀,發奮學習,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史書說:皇甫謐“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時人謂之“書淫”。在他34歲時,患風痹證,也就是風濕性關節炎,“久嬰篤疾,軀半不仁,右腳偏小”,飽嘗病痛之苦,但仍“猶手不輟卷”。有感于“若不精通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無以濟之,此固圣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遂鉆研醫學,將《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醫學書籍“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編寫《針灸甲乙經》。到42歲時,又錯服寒石藥,“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咳逆,或以溫疫,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于今困劣”,使病情加重,致使全身生瘡,肌肉潰爛,痛苦不已。令我們驚嘆的是,皇甫謐并未因此消沉下去,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做斗爭,根據自身實踐,繼續完成《針灸甲乙經))。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終于使《針灸甲乙經》問世,開創了世界針灸醫學的先河,為世界針灸醫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醫學領域立起了一座歷史的豐碑。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努力探索的拼搏精神,皇甫謐可能早被病痛折磨而死,哪有巨著問世! (二)敢于創新 皇甫謐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們可以從《帝王世紀》等著作中窺見一斑。《帝王世紀》之前的所有歷史著作,都沒有對三皇五帝的世系作過系統的研究,司馬遷的《史記》也只將黃帝作為史前史的開端。而《帝王世紀》以三皇五帝為開端,系統考證整理了從三皇五帝到曹魏時歷代帝王的世系及活動,突破了史前史的研究領域,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帝王世紀》說:“天地開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或冬穴夏巢,或食鳥獸之肉。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唐、虞為‘五帝’。”同時對五帝時期的帝王世系的排列順序與《史記》有所不同。其次序是:少昊帝青陽氏(又稱金天氏)、顓瑣帝高陽氏、嚳帝高辛氏、堯帝陶唐氏、舜帝姚虞氏。又對“皇…‘帝…‘王”的內涵進行了簡單概括和總結。他說:“天子,至尊之定名也。應神受命,為天所子,故謂之天子。故孔子日‘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是以功合神者稱皇,結合天地稱帝,仁義和者稱王’。”此說雖有濃郁的“天命觀”思想,但也客觀反映了氏族社會的政治狀況,表達了先民對人類先祖的頂禮崇拜,對研究史前史仍有一定的參考。司馬遷在《史記》中雖作了《五帝本紀》,但對黃帝以前的重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活動情況記載較少。然而皇甫謐知難而進,廣采百納,在史前領域進行艱苦的探索。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皇甫謐 作者簡介
田丙坤,男,1970年出生,陜西省戶縣人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中醫基礎理論專業;主要從事中醫基礎理論和《內經》教學及中醫治則治法研究;主編《中醫治法20講》《全注全譯》;作為副主編參編《中醫養生大辭典》。《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