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6874
- 條形碼:9787513236874 ; 978-7-5132-368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內容簡介
劉完素,字守真,別號守真子,自號通玄處士;約生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卒于金承安五年(1200);金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市)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一生致力于醫學研究并勤于實踐,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三消論》等,提出火熱論、運氣學說、陽氣怫郁論、玄府氣液通暢論、燥氣論等學術創見;進而開創了金元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流派――河間學派,其學術思想在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海玉小雅夫人《劉完素/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內容包括劉完素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一)朝廷重視醫學發展
(二)戰亂頻繁,疫病盛行
(三)文化進步,高度繁榮
(四)北方之人,多火熱證
(五)局方盛行,喜溫好補
二、生平紀略
(一)生卒年考證
(二)從醫經歷
(三)民間傳說
著作簡介
一、《素問要旨論》
二、《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三、《傷寒直格》
四、《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五、《三消論》
六、《素問玄機原病式》
七、《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八、《保童秘要》
學術思想
學術淵源
(一)以《內經》為本,闡發玄機
(二)論傷寒本于《素問·熱論》
(三)三因制宜,理論聯系實際
(四)善用取象比類
(五)熔儒道之學于一爐
二、學術特點
(一)以火熱論為主線
(二)發揮《內經》運氣學說
(三)闡發傷寒學說
(四)補充病機理論
(五)以升降理論闡發臟腑功能
(六)發展治則理論
(七)創辛涼苦寒治法
(八)藥性方劑理論
臨證經驗
一、內科病診療經驗
(一)中風
(二)消渴
(三)嘔吐
(四)痢疾
(五)水腫
(六)咳嗽
(七)霍亂
(八)血證
(九)瘡瘍
二、婦科病診療經驗
(一)倡火熱,反溫補
(二)三期分治,重腎肝脾
(三)活用四物,養血清熱
(四)汗下利法,胎產三禁
三、兒科病診療經驗
(一)小兒純陽,熱多冷少
(二)清熱降火,通便益陰
(三)分病論治,側重標本
(四)乳下嬰兒,調和臟腑
四、五官科疾病診療經驗
(一)眼病
(二)耳病
(三)咽喉病
(四)鼻病
五、針灸學術特點
(一)刺分經絡,辨證選穴
(二)清熱瀉火,大刺瀉血
(三)善用五輸,靈用原穴
(四)熱證用灸,灸引其熱
(五)通經接氣,暢通氣血
六、方藥應用特點
(一)藥善寒涼,不廢溫補
(二)運用成方,加減活用
(三)運用藥引,協同成方
(四)劑型多樣,藥盡其用
(五)一方效多,統治多病
七、養生特點
(一)順應自然,運氣流精
(二)順神養精,神氣結合
(三)少年即養,貫穿一生
(四)自我調攝,藥物輔助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三、后世發揮
(一)各學派的發揮
(二)臨床各科發揮
四、國外流傳
參考文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節選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一、學術淵源 (一)以《內經》為本,闡發玄機 金元以前,已有各家對《內經》加以注釋和闡發。如隋代全元起訓解,唐代王冰次注,宋代孫奇、高保衡、林億等校正,孫兆改誤,至金元已有《內經》范本而更具普及性。正如劉完素所云:“雖今之經與注皆有舛訛,比之舊者,則亦易為學矣。”(《素問玄機原病式·序》)由于《內經》理論的闡發、《內經》讀本的普及,使《內經》更易于被廣大醫家所接受,并奉之為經典。 劉完素十分強調醫之“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自序》),認為《內經》“奧藏金丹寶典,深隱生化玄文,為修行之徑路,作達道之天梯。得其理者,用如神圣;失其理者,似隔水山。其法玄妙,其功深遠,非小智所能窺測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自序》)。劉完素殫精竭慮、孜孜不倦地研究《內經》35年,精通其中之玄機,自謂“目至心靈,大有開悟,衍其功療,左右逢源,百發百中”(《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自序》)。此或是劉完素自號“通玄處士”之緣由。從劉完素所著《素問要旨論》《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等書的命名來看,其研究《內經》,主要是以《素問》為主。對《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的發揮,成為他學術思想的主導。其中,對火熱病諸證的論述,明顯地比其余四氣詳盡和深刻得多。火熱病諸證,起病急驟、癥情兇險、傳變迅速、預后不良。所以,在“病機十九條”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述火熱病機的。劉完素對《內經》中火熱病機深有感悟,因而“撮其樞要,自成一家”(《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撰《素問玄機原病式》闡發火熱論。故張景岳云:“劉河間《原病式》所列病機,原出自《內經》至真要大論。”(《景岳全書·卷三·傳忠錄下》)后人由是推測,這就是劉完素所以名“劉完素”,字“守真”的緣故。守真,乃守“至真要大論”之旨。對于《內經》運氣學說,劉完素十分推崇。以六十甲子周期為特色,以大運、小運、客氣、主氣縱橫勝復為主要內容的“運氣學說”,至北宋時已很盛行。如劉溫舒撰《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凡三卷,三十一論,二十九圖,十干起運、十二支司天、五行生死順逆等,主要論述五運六氣樞要、六十年紀運。寇宗奭《本草衍義》,則以運氣學說研究本草。但當時主要的運氣書籍,卻多為“鈐圖”一類初淺內容,而且還有墨守成規、按圖索驥的傾向,致使患者深受其害。所以劉完素說:“夫別醫之得失者,但以類推運氣造化之理,而明可知矣。觀夫世傳運氣之書多矣。蓋舉大綱,乃學之門戶,皆歌頌鈐圖而已,終未備其體用,及互有得失,而惑人志者也。況非其人,百未得于經之一二,而妄撰運氣之書,傳于世者,是以矜己惑人,而莫能彰驗,致使學人不知其美,俾圣經妙典,日遠日疏,而習之者鮮矣。”(《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他認為,“醫教要乎五運六氣”(《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吸收了以五運六氣為基礎的古今不同的觀念。其云:“余自制雙解、通圣辛涼之劑,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黃發表之藥,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故此一時彼一時,奈五運六氣有所更,世態居民有所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上·傷寒論》)他對運氣學說,從大運、小運都做了詳盡的考證與闡發。《素問要旨論》,主要體現其對大運的認識。但其主要學術貢獻,還是以五運六氣來概括《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倡導“六氣皆能化火”之說。劉完素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提出“天以常火,人以常動,動則屬陽,靜則屬陰,內外皆擾”(《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上·傷寒論》),人常處于一種陽熱火旺的狀態。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劉完素 作者簡介
李海玉,女,1975年出生,遼寧省沈陽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從事病因理論、“火”的理論、痰病理論等中醫基礎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研究。作為國醫大師陸廣莘學術思想傳承博士后,主編《國醫大師陸廣莘學術經驗集:創生性實踐的“健康醫學”論》。《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5”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