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742
- 條形碼:9787513243742 ; 978-7-5132-437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內容簡介
1.學術價值 河北自古以來是名醫輩出之鄉,高季培(1908年-1987年)老師,早年師從京津名醫肖龍友、郭眉臣、王春園,盡得其傳,擅長采用針灸治療中風等內外婦兒常見病多發病,療效顯著。曾任天津中醫學院針灸教研組組長,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1969年隨校遷至石家莊,任河北新醫大學6.26門診部針灸科首任主任。因此以高季培老師為創始人,其女兒高玉瑃教授作為傳承人的“燕趙高氏針灸學術流派傳承研究”尤為重要,出版其臨證經驗具有學術價值。
2.臨床價值 高玉瑃教授,1930年出生,85歲仍然堅持針灸門診工作,積累了大量珍貴的臨床資料。整理燕趙高氏針法治療中風、面癱、頭痛等針灸優勢疾病的選穴組方原則、特色針刺手法、治療規律;凝練燕趙高氏針法流派精華,為針灸臨床提供借鑒的思路方法,指導臨床實踐。
3.主要內容 全書擬分學術思想篇,針灸臨床篇,心得心悟篇,學術思想凝練主要是凝練高玉瑃針灸學術思想,指導臨床應用。針灸臨床篇總結高玉瑃老師擅長針灸治療的疾病,精選能夠體現學術思想和針灸心得秘要的病例(共12個病種)。心得心悟篇主要是在針灸臨床學習經典、臨證體會等方面的心得體會
4.主要特色
1.以高玉瑃老師針灸臨床篇為核心,系統整理其針灸治療的精華,是搶救老中醫經驗的有效的方法,能夠起到繼承和創新的專業,指導針灸臨床實踐。
2.通過大量珍貴的原始資料,在高玉瑃老師指導下,凝練學術思想,對老中醫經驗的傳承具有借鑒作用
3.心得心悟篇是本書的重要特色,通過高季培老師早年指導高玉瑃教授的心傳,挖掘整理,特別是獨特的診療思路,處理方法,用針特色,出針順序等至今仍然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
4.以王艷君、崔林華等第三代繼承人及數十名第四代繼承人,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正在擴大臨床研究,總結治療規律,優化診療方案,開展試驗研究,繼續出版系列著作。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目錄
**節 辨證論治辨經辨時
一、牢記經脈循行,歸經辨證
二、牢記臟腑時辰,據時辨證
三、牢記辨證論治,因證施術
第二節 調督諸法獨具特色
一、啞門風府益腎健腦調神志
二、大椎百會調和諸陽通絡脈
三、至陽膈俞宣通心陽行氣血
四、陽關人中補益腎陽理筋脈
第三節 健脾和胃治病求本
一、選穴組方,調理脾胃
二、內傷雜病,調和脾胃
三、外感疾病,慎補脾胃
四、時間針法,調整脾胃
五、辨證論治,兼用灸罐
第四節 子午流注穴證相合
一、子午流注針法契合中醫天入相應觀
二、因病制宜,靈活運用子午流注針法
三、子午流注針法應用釋疑
第五節 針藥并用綜合治療
一、高氏針法的治療原則
二、針藥并用探析
第六節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一、重視征兆,防微杜漸
二、既病防變,阻斷發展
三、愈后防復,不可忽視
四、高玉瑃常用的防病方法
第七節 飲食起居養生有道
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二、調節情志,以德養形
三、知時知量,知常知變
四、防止意外,持之以恒
針灸臨床篇
**節 中風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分型
三、針灸治療
……
心得心悟篇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節選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二、調節情志,以德養形 做到了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那么就能獲得健康長壽了嗎?不是的。高玉瑃明確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是上古之人的養生方法,因為上古時期社會關系簡單,人們本身沒有復雜的思想,過著“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的相對淳樸的生活,因此可以做到恬淡虛無,加之飲食和起居生活的合理,就很容易達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狀態,從而獲得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但是現代社會是不一樣的,這種古今的變化不僅表現在飲食結構和所處自然環境的變化,*主要的是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關系的復雜化和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高玉瑃認為這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上古之人的精神追求是“法師自然”,因此他們所提倡的就是“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獲得的結果是“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今時之人不然也,由于思想觀念的不同,導致追求的生活不同,可以說正好與上古之人的追求相反。這就導致社會關系復雜,人與人矛盾增多,平時遇到的不順心的事也較多,情緒波動大,這些對健康都十分不利,比如在臨床上因為情緒波動而引起的突發性心臟病、腦卒中并不少見。因此高玉瑃認為成年人的病證往往與情志變化有關,即由于情志不遂引起氣血運行的逆亂,從而發病。心為君主之官,心動則神動,只有心志淡泊,才能凝神靜氣,才能做到“精神內守,邪氣不干”。所以高玉瑃強調養生一定要特別注意對情緒的調節,而調節情志的根本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提出了以德養形的養生理念,認為要想減少和避免有害情緒的出現,就必須有良好而健康的心態作為后盾,要想保持良好而健康的心態,又必須有很好的道德修養才能做到。高玉瑃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體會到,只有精神內守,才能專心一致做學問,鉆研業務,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痛苦。高玉瑃講:少一分自私就會少一分煩惱,從而就會少一分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少一些不切實際的追求和妄想,踏踏實實地為患者多解決一些痛苦,自己也會多收獲到安心和快樂,長此以往必然會達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的精神狀態,這也正是“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的養生之道。因此高玉瑃將養心立德、寬以待人作為自己的處事原則,應該說這是高玉瑃養生保健的心法所在!
高玉瑃臨證經驗擷英 作者簡介
王艷君,女,55歲,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現任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首屆杰出女中醫師,河北省省管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省科技工作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著書15部。主持、參與國家及省級多項科研課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以及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擅長運用針灸、中藥治療中風、面癱、失眠、頭痛、高血壓;采用刺絡法及中藥治療咳嗽、哮喘、痤瘡、肥胖癥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