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7651
- 條形碼:9787513217651 ; 978-7-5132-176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內容簡介
陳伯壇深得張仲景《傷寒論》要旨,對歷代醫書多有閱覽,而反本窮源,旁及各家,且不固守舊說,著意創新,以精、警、整、醒四字為運行醫術的方法(即:精通三陰三陽、五運六氣;警覺那些有誤的,對醫書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層次,或從表而入里,或由里而發外;醒神清腦,隨機應變)。對醫理堅持“四不”(不剝削、不阿附、不隨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對前人注釋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絕不盲從附和,悉心探索、創新醫理。陳伯壇行醫教學五十余年,被譽為近代嶺南有名的傷寒學派的鼻祖。本文從陳伯壇著作入手,深入分析探討陳伯壇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旨在為現代臨床、科研提供文獻資料和學術借鑒。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三、從醫經歷
著作簡介
一、《讀過傷寒論》
二、《讀過金匱卷十九》
三、《麻痘蠡言》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二、學術特色
(一)設專篇闡述重要概念及理論
(二)批駁歷代傷寒注家之誤
(三)以經解經詮釋傷寒
(四)探討《金匱》與《傷寒》合觀
(五)認為《金匱要略》十七句非后人加入
(六)治卒病注重“風”字
(七)臟腑辨證注重五臟五行之傳變
(八)對三陰三陽的解釋
臨證經驗
方藥運用
(一)經方加減應不悖經旨
(二)汗、吐、下三法用藥法則
(三)“大劑”用藥起沉疴
(四)吳萸、四逆、真武不能同鼎而烹
(五)婦科用藥經驗
(六)兒科用藥經驗
二、經方詮釋
(一)方義分析
(二)方名解釋
三、雜病診治
(一)神志病診療
(二)肺病診療
(三)心病診療
(四)肝病診療
(五)脾胃病診療
(六)黃疸病診療
(七)小兒麻疹診療
(八)血證診療
(九)水氣病診療
(十)腎病診療
(十一)痰飲病診療
四、醫案選錄
后世影響
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三、后世發揮
參考文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節選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1.“傷寒論”不能讀作“寒傷論” 陳伯壇在“讀法”一節開始即指出:‘《傷寒論》,不是寒傷論,勿將傷寒二字倒讀作寒傷。”這是陳伯壇研究《傷寒論》的重大理論創見。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對“三綱鼎立”學說 陳伯壇認為,對于《傷寒論》,不能將“傷寒”二字倒讀作“寒傷”。此說主要是出于對“三綱鼎立”學說的反對。 “三綱鼎立”學說,是傷寒錯簡重訂派的重要觀點之一。“三綱鼎立”學說,追其根源乃從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卷一·辨脈法》第二十條而起,即“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朱橚在《普濟方·卷一百二十六·傷寒門》中指出:“風傷陽,寒傷陰,衛為陽,營為陰,風為陽,寒為陰,各從其類而傷也。”這些是風傷衛、寒傷營觀點的雛形。孫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九·傷寒上》日:“夫尋方之大意,不過三種,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此之三方,凡療傷寒不出之也。”此種以風傷衛的桂枝湯證、寒傷營的麻黃湯證、風寒兩傷營衛的大青龍湯證,作為太陽病的大綱,成為后世“三綱鼎立”學說的基礎。“三綱鼎立”學說,由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辨》中提出,他認為王叔和整理的《傷寒論》”顛倒錯亂殊甚”,遂付出20年的心血對《傷寒論》進行移整改訂,尤其是對太陽篇大加改訂。書中以“風則中衛,故以衛中風而病者為上篇”(《傷寒論條辨·卷之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凡桂枝湯證及其變證一類的條文列于此篇,共66條,20方。認為“寒則傷營,故以營傷于寒而病者為中篇”(《傷寒論條辨·卷之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凡麻黃湯證及有傷寒二字列于各條之首的條文歸于此篇,共57條,32方。認為“風寒俱有而中傷,則營衛皆受而俱病,故以營衛俱中傷風寒而病者為下篇”(《傷寒論條辨·卷之三·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凡青龍湯證及脈浮緊、傷寒脈浮諸條列于此篇,共38條,18方。這樣以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為三綱,各領其屬,率分三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由此形成“三綱鼎立”學說。 喻嘉言是繼方有執之后大侶三綱鼎立之說的醫家,對方有執“錯簡重訂”的觀點大加贊賞,認為方有執《傷寒論條辨》中“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經之旨”,“以風寒之傷營衛者分屬,卓識超越前人”。(《尚論篇·卷首·尚論仲景(傷寒論),先辨叔和編次之失》)認為“夫足太陽膀胱,病主表也,表有營衛之不同,病有風寒之各異。風則傷衛,寒則傷營,風寒兼受則營衛兩傷。三者之病,各分疆界。仲景立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鼎足大綱三法,分治三證,風傷衛則用桂枝湯,寒傷營則用麻黃湯,風寒兩傷營衛則用大青龍湯。用之得當,風寒立時解散,不勞余力矣”。(《尚論篇·卷一·論太陽經傷寒證治大意》)于是,喻嘉言也按照這一思路對太陽病篇進行編次。卷一均為太陽病內容,其中分為三篇:以風傷衛為上篇,寒傷營為中篇,風寒兩傷營衛為下篇。其中,每一篇又分為若干部分。如:將有關太陽經病初期的脈證為一部分,有關太陽中風的典型脈證為一部分,桂枝湯的主治范圍為一部分等。寒傷營和風寒兩傷營衛的分類中,也是如此再分成幾個部分。在對《傷寒論》的研究中,喻嘉言力倡“綱目”之說,認為學習《傷寒論》“必先振舉其大綱,然后詳明其節目,始為至當不易之規”。主張四時外感,以冬月傷寒為大綱;傷寒六經中,又以太陽一經為大綱;而太陽經中又以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為大綱。即后世所謂“三綱鼎立”。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陳伯壇 作者簡介
李倩,女,1985年出生,四川省樂山市人;四川省衛生計生政策和醫學情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醫學碩士,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從事醫學情報分析和醫家學術思想研究。《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5”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