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文庫本草新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0894039
- 條形碼:9787800894039 ; 978-7-80089-40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文庫本草新編 內容簡介
《本草新編》又名《本草秘錄》,為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全書共分五卷,卷前首載凡例十六則、勸醫六則、七方論、十劑論、辟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辟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對該書的編寫目的、收藥原則、七方十劑之義等進行了說明。卷一至五,以藥名為綱,列舉了二百七十七味藥物,對每一味藥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繼發尚論于后。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能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尤切中于臨床,實用價值很高。此次據康熙刻本、清抄甲本為底本,以何高民校訂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為校本校點而成,可供中醫科研、臨床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
中醫經典文庫本草新編 目錄
凡例十六則
勸醫六則
七方論
十劑論
辟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
辟繆仲仁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
卷之一 宮集
1.人參
2.黃芪
3.甘草
4.白術
5.蒼術
6.熟地
7.生地
中醫經典文庫本草新編 節選
卷之一 宮集 1.人參 人參,味甘,氣溫、微寒,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陽中有陰,無毒。乃補氣之圣藥,活人之靈苗也。能人五臟六腑,無經不到,非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腎也。五臟之中,尤專人肺、入脾。其人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腎者十之三耳。世人止知人參為脾、肺、心經之藥,而不知其能人肝、入腎。但肝、腎乃至陰之經,人參氣味陽多于陰,少用則泛上,多用則沉下。故遇肝腎之病,必須多用之于補血補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純陰之藥,使陰中有陽,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批]呂道人曰:人參功用,誠如所言,無奈世人錯看了。非單用以出奇,即亂用以眩異,反致無功而收敗。蓋天地之道,陽根于陰,陰亦根于陽。無陰則陽不生,而無陽則陰不長,實有至理,非好奇也。有如氣喘之癥,乃腎氣之欲絕也,宜補腎以轉逆,故必用人參,始能回元陽于頃刻,非人參入腎,何能神效如此。[批]腎虛氣不歸元而喘,乃是虛喘。人參定喘嗽須多用,一服即止。若是肺家實火而喘,斷不可用。 又如傷寒厥癥,手足逆冷,此肝氣之逆也,乃用四逆等湯,亦必多加人參而始能定厥,非人參入肝,又何能至此。是人參入肝、腎二經,可共信而無疑也。惟是不善用人參者,往往取敗。蓋人參乃君藥,宜同諸藥共用,始易成功。如提氣也,必加升麻、柴胡;如和中也,必加陳皮、甘草;如健脾也,必加茯苓、自術;如定怔忡也,必加遠志、棗仁;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蘇葉;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如清陰寒也,必加附子、干姜;如敗毒也,必加芩、連、梔子;如下食也,必加大黃、枳實。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