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何清湖/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0979
- 條形碼:9787513250979 ; 978-7-5132-509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何清湖/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共分為10章,—3章主要闡述中西醫學模式方法、中西醫結合概念和發展態勢;第4—5章主要提出中西醫結合研究與實踐的指導性原則和介紹中西醫結合研究的基本方法;第6~7章分別論述中醫學基礎理論現代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的思路與方法;第8章介紹藥學體系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很后兩章介紹國外中西醫結合研究概況,提出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何清湖/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目錄
一、醫學科學的屬性
二、方法學在醫學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中西醫結合發展階段的歷史回顧
四、當代中西醫結合主要成就概述
五、研究中西醫結合思路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中、西醫學模式與方法比較
一、醫學模式的概念與意義
二、西醫學的醫學模式和方法
三、中醫學的醫學模式和方法
四、中、西醫學的比較和中西醫結合的可能性
第三章 中西醫結合概念和發展態勢
一、中西醫結合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二、中西醫結合與中醫現代化的區別與聯系
三、中西醫結合發展態勢分析
第四章 中西醫結合研究與實踐的指導性原則
一、堅持一分為二的指導思想原則
二、堅持繼承發揚的創新性原則
三、強調醫藥實踐檢驗的實踐性原則
四、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體系形成的理論性原則
五、多學科研究的協同性原則
六、生命復雜性科學的方法論原則
七、優勢互補、求同存異、逐步結合的漸進性原則
八、中西醫結合學術語言表述的規范化原則
九、與醫藥行業規范管理相適應的標準化原則
十、人才建設與學科建設同步規劃的戰略性原則
……
第五章 中西醫結合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中醫學基礎理論現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七章 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八章 藥學體系的中西醫結合研究
第九章 國外中西醫結合研究概況
第十章 我國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何清湖/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節選
1.“中西醫結合學科” 它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中西醫結合研究,逐步形成且不斷發展的、屬于同一學科門類的中、西醫藥學之間互相交叉、滲透及綜合而形成的交叉學科或綜合學科。 標志著“中西醫結合學科”形成的諸要素包括: (1)建立了人才培養基地。已創辦中西醫結合學院,有40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包括中醫藥大學或學院)創辦中西醫結合系或專業,并編寫出版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系列教材,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的保障體系已經構建。 (2)建立了臨床實踐基地。從1982年開始,經各級政府批準,創辦了中西醫結合醫院等醫療機構,并正式列入國務院批準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成為法定的一種醫療機構類型。 (3)建立了科研基地。經各級政府批準,成立了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等中西醫結合科研機構,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高等醫學院校成立的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約30所。 (4)有獨立的學術團體。經原衛生部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準、在民政部依法注冊成立的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以及各省、市、自治區依法注冊成立的中西醫結合學會,已有30多年歷史。全國的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超過8萬人,形成了一支較為穩定的中西醫結合科技隊伍。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每年就召開近百個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不斷推動中西醫結合學術交流與發展。 (5)已創辦《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病雜志》等學術期刊。 (6)已出版發行《中西醫結合醫學》《實用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實用中西醫結合外科學》《實用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實用中西醫結合兒科學》《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中西醫結合男科學》《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等不同學科的醫學專著。 (7)原人事部、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有關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制度及技術職務考試制度等均設置了中西醫結合系列。 (8)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均設置有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亦列入“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各學科專業委員會,設有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形成各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屠呦呦研究員獲諾貝爾獎,陳可冀教授和沈自尹教授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咸中教授、李連達教授、陳香美教授等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些都標志著“中西醫結合醫學”已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有自成體系的臨床、科研、教學基地和科技隊伍。在我國已成為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 2.“中西醫結合醫學” 如前所述,“中西醫結合醫學”在中國已被確立和設置為一門獨立學科。根據我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的進展,以及構成一門學科概念的三要素——科學理論、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或研究任務,可將其定義為“中西醫結合醫學是綜合運用中、西醫藥學理論與方法,以及在中、西醫藥學互相交叉綜合運用中產生的新理論、新方法,研究人體系統結構與功能、人體系統與環境系統(自然與社會)的關系等,探索并解決人類健康、疾病及生命問題的科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繼續劃分,又分為“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等;再進一步劃分,其中如“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目前又劃分出“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結合急診醫學”“中西醫結合眼科學”“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中西醫結合精神病學”等;繼續劃分下去,如“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又劃分出“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學”“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這些學科不僅出版發行了相應的中西醫結合專著,而且編寫出版了相應的教材。這標志著中西醫結合醫學知識更加系統化、體系化。中西醫結合又是反映我國醫學科學各個領域發展的形式、途徑和方法的具有原創性的思維形式,它反映著醫學科學發展的先進的、前瞻的思想與觀念。這是中西醫結合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并不是靜止不變的,中西醫結合的思維形式隨著社會歷史發展、人類認識層次的提高、醫學認識領域的深化而變化、發展著。中西醫結合是建立在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的結合,只有不斷促進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現代化發展,才能不斷促進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醫學、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三者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何清湖/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作者簡介
主編《中華醫書集成》《中醫古籍必讀經典系列叢書》《中醫外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中醫治未病》《湖湘中醫文化》《專科專病名醫臨證實錄叢書》《亞健康專業系列教材》《中醫古籍必讀經典系列叢書》《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案例》《中醫臨床案例教學系列叢書》《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現代中醫臨床診斷學》等。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