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jīng)驗輯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3231046
- 條形碼:9787513231046 ; 978-7-5132-31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內(nèi)容簡介
1本書詳細講解了《傷寒論》的特異方證,即與證對應的特異性的方。作者認為,特異方證的運用沒有辨證論治的過程,是因為證與方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確定,臨床運用的時候可以省略辨證論治的過程,因而才使特異方證具備了準確、快捷、高效的優(yōu)勢。
作者認為,學《傷寒論》主要是學張仲景已經(jīng)確立的特異方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領(lǐng)域拓展特異性方證。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目錄
一、《傷寒論》沿革
二、學術(shù)淵源和成就
三、傷寒的涵義
四、六經(jīng)
五、傷寒的傳變
六、傷寒的治則
**章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太陽病綱要
一、太陽病提綱
二、太陽病分類
三、辨病發(fā)于陰、病發(fā)于陽
四、辨太陽病傳變
五、辨寒熱真假
六、辨汗下先后
七、太陽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太陽病本證
一、太陽中風
二、太陽傷寒
三、表郁輕證
第三節(jié) 太陽病變證
一、變證治則
二、熱證
三、虛證
四、水氣證
五、蓄血證
六、結(jié)胸
七、臟結(jié)
八、痞
九、上熱下寒證
十、火逆變證
第四節(jié) 太陽病疑似證
一、十棗湯證
二、瓜蒂散證
第五節(jié) 欲愈候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陽明病綱要
一、陽明病提綱
二、陽明病病因病機
三、陽明病脈證
四、陽明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陽明病本證
一、陽明熱證
二、陽明實證
三、陽明寒證、虛證
第三節(jié) 陽明病變證
一、發(fā)黃
二、血熱證
第四節(jié) 陽明病預后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少陽病綱要
一、少陽病提綱
二、少陽病治禁
三、少陽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少陽病本證
一、小柴胡湯證
二、熱入血室
三、小柴胡湯禁例
第三節(jié) 少陽病兼變證
一、柴胡桂枝湯證
二、大柴胡湯證
三、柴胡加芒硝湯證
四、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
五、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六、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第四節(jié) 少陽病變證治則
第五節(jié) 少陽病傳變與預后
第四章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太陰病綱要
一、太陰病提綱
二、太陰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太陰病本證
第三節(jié) 太陰病兼證
一、太陰兼表
二、太陰腹痛證
第四節(jié) 太陰病預后
一、太陰中風欲愈候
二、太陰陽復自愈證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少陰病綱要
一、少陰病提綱
二、少陰病治禁
三、少陰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少陰病本證
一、少陰寒化證
二、少陰熱化證
第三節(jié) 少陰病兼變證
一、少陰兼表證
二、熱移膀胱證
三、傷津動血證
第四節(jié) 少陰病疑似證
一、吳茱萸湯證
二、四逆散證
第五節(jié) 少陰咽痛證
一、豬膚湯證
二、甘草湯證、桔梗湯證
三、苦酒湯證
四、半夏散及湯證
第六節(jié) 少陰病預后
一、正復欲愈證
二、陽回可治證
三、正衰危重證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厥陰病綱要
一、厥陰病提綱
二、厥陰病欲解時
第二節(jié) 厥陰病本證
一、熱厥
二、寒厥
第三節(jié) 厥陰病類似證
一、臟厥與蛔厥
二、冷結(jié)膀胱關(guān)元致厥
三、血虛寒凝致厥
四、痰厥
五、水厥
六、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之厥
七、肝寒犯胃、濁陰上逆致厥
八、氣郁致厥
第四節(jié) 厥陰病預后
一、熱厥預后
二、寒厥預后
第七章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霍亂病脈證
第二節(jié) 霍亂證治
一、霍亂與傷寒異同
二、霍亂證治
第三節(jié) 愈后調(diào)理
第八章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
概說
**節(jié) 陰陽易證治
第二節(jié) 差后勞復證治
一、枳實梔子豉湯證
二、小柴胡湯證
三、牡蠣澤瀉散證
四、理中丸證
五、竹葉石膏湯證
六、飲食調(diào)理
后記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節(jié)選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太陽病是傷寒初期的表證階段 太陽包括手、足太陽二經(jīng)和膀胱、小腸二腑。太陽的原始意義就是日。太者,大也。太陽,就是陽氣盛大之義。王冰說:“陽氣盛大,故日太陽。”又稱“巨陽”“老陽”“三陽”。在十二正經(jīng)中,足太陽的經(jīng)脈*長,與其他經(jīng)脈的聯(lián)系*廣,所有的俞穴都在膀胱經(jīng)上。太陽經(jīng)脈分布于背部,與督脈并行,陽氣*旺盛。《素問·熱論》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于風府,故為諸陽主氣。”太陽經(jīng)脈具有強大的防御功能,能防止虛邪賊風的侵襲。《靈樞·九宮八風》曰:“從其沖后來為虛風……故圣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靈樞·本臟》曰:“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膀胱為津液之腑,即水腑。內(nèi)與水臟腎相合,外應腠理毫毛。外邪侵襲人體,衛(wèi)外功能失調(diào),水液代謝障礙,是太陽病的基本病理變化。 太陽病是傷寒初期的表證階段。此定義有兩個要點,一是病理階段是初期,即傷寒的開始階段;二是證候性質(zhì)屬于表證。 太陽病的病因是寒邪;病機是寒邪襲表,營衛(wèi)失調(diào),進而影響津液代謝。我對太陽病病因的認識,與以往的學說有區(qū)別.這是基于對《傷寒論》原文的理解,具體的解釋詳見對太陽病提綱證的解釋。 張仲景把太陽表證的基本特點概括為“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由于人體體質(zhì)有強弱,腠理有疏密,外邪有輕重,故其病情、病機亦有所別,因而太陽病有不同的證候類型。主要有三種:其一,以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寒、脈浮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機為外感寒邪,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調(diào),即“營弱衛(wèi)強”或“陽浮而陰弱”,稱為太陽中風證。其二,以惡風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脈浮緊、身體骨節(jié)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機為寒邪外束,腠理致密,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即“衛(wèi)閉營郁”,稱為太陽傷寒證。其三,表郁輕證,即表證較久,邪氣漸輕,然因無汗或汗出不徹而留連不解,以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如瘧狀、頭痛、脈浮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稱為表邪輕證。 太陽表證若治療不當,則變化迅速。若表邪不解又兼有其他證候,稱為太陽病兼證,如小青龍湯證是太陽傷寒兼水氣內(nèi)停等;若因誤治失治出現(xiàn)變證,即太陽病沒有痊愈,也不是傳人他經(jīng),其證候表現(xiàn)不屬于六經(jīng)病的范圍,如結(jié)胸證、痞證等。這一部分內(nèi)容占了太陽病篇的主要篇幅,是辨證論治的主要內(nèi)容。將太陽病變證和從太陽病而致的其他經(jīng)病證結(jié)合起來理解,就是傷寒從太陽開始以后的主要變化規(guī)律。 此外,某些病證如十棗湯證、瓜蒂散證、風濕證等,它們本屬雜病,但在其發(fā)病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一些類似太陽病的表現(xiàn),故稱為太陽病類似證,這些病的實質(zhì)也不是太陽病,而是為了達到鑒別診斷的目的。 對太陽本證的治療用汗法,其中太陽中風證治以解肌祛風、調(diào)和營衛(wèi),方用桂枝湯;太陽傷寒證治以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方用麻黃湯;對表郁輕證的治療仍宜發(fā)汗散寒,但宜減輕劑量,方如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等。而太陽兼證、變證、疑似證的治法當“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太陽病的轉(zhuǎn)歸有三:即痊愈、傳經(jīng)、變證。大多數(shù)太陽病,經(jīng)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以痊愈,或者可以自愈;若太陽病失治、誤治,或者因為體質(zhì)因素,使病邪傳人他經(jīng),而成為其他經(jīng)病則為傳經(jīng);若是失治、誤治后疾病的變化不能歸人六經(jīng)病的范圍,就是太陽變證了。 《傷寒論》討論的是外感病,外感病的治病關(guān)鍵是初期階段,如果在初期階段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則不會有傳變。再者,從治療的效果和成本來看,初期階段的效果*好,成本*低。比如,傷寒的**天是麻黃湯證,用麻黃湯往往一服汗出病瘥;若失治誤治,則有可能變成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用大青龍湯也還可以汗出熱清煩止,但治療風險已然增加很多,從大青龍湯的禁忌和誤用以后的變證已經(jīng)可以看出;如果繼續(xù)延誤治療,可能就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了,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雖然可以治好,但治療風險、治療成本、治療周期都已顯著增加。《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這就是《傷寒論》中的太陽病篇為什么占了將近二分之一篇幅的原因。這也是學習《傷寒論》要首先建立的概念。每個醫(yī)生都要問自己,我能治好外感病的初期階段嗎? ……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作者簡介
肖相如,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傷寒論》教研室教授。1987年6月湖北中醫(yī)學院《傷寒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91年1月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腎病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博士學位。出生中醫(yī)世家,自幼隨父學醫(yī),1984年考入湖北中醫(yī)學院跟隨李培生、梅國強先生攻讀《傷寒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7年考入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跟隨時振聲先生攻讀腎病學博士研究生。曾在湖北省沔陽縣毛嘴公社衛(wèi)生院、沔陽縣中醫(yī)院、湖北中醫(yī)學院附院、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