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痰證論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9198
- 條形碼:9787513219198 ; 978-7-5132-191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痰證論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會大環境出發,思考了當今疾病的流行趨勢,提出了痰證為當今的主要流行病,并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論述了痰證的生成及傳變規律,探討了痰證的病因病機及診斷、治療,對痰證的治法有所創新,提出了脾實的新理論,闡述了對化痰藥物的新見解,創制了化痰的新方藥,并列舉了大量臨床病例。
痰證論第2版 目錄
痰證乃當今流行病
痰證的概念
一、何為痰證
二、痰之由來
三、痰之變遷
痰證的古代文獻記載
一、《內經》時代
二、漢唐時代
三、宋代以后
痰證的病因病機
一、痰源水谷,生于中土
1.痰生中焦,水谷所化
2.水谷變痰,飲食相關
3.痰與水谷,正邪互變
4.脾有實證,痰濁即是
5.痰與濕熱,合于中土
二、痰阻脾胃,病證機理
三、痰隨肝升,因溫而上
1.痰隨肝升,胃氣因逆
2.痰引肝急,逆氣而厥
3.痰阻胃逆,口咽流涎
4.痰阻胃逆,咽部阻塞
5.痰隨經升,塞于額中
6.母病及子,中痰侵肺
7.中痰及肺,竅道不暢
8.子病累母,痰傷心脈
9.痰困心神,厥而欲脫
10.痰阻髓海,健忘失志
11.痰阻腦脈,中風偏枯
12.痰蒙心神,發為癲狂
13.痰害肝腎,清竅閉塞
14.痰侮肝膽,罷極失準
15.痰熱上蘊,兩頰為腫
16.痰熱阻目,眵多黏眼
17.痰熱滯胸,胸痹心痛
18.痰熱滯胸,乳絡閉塞
19.痰隨熱升,陽明經痹
20.中痰實心,火郁懊惱
四、痰隨金降,因涼而下
1.痰體陰濁,下降為順
2.痰溜大腸,泄瀉痢疾
3.痰濁侮肝,前陰降濁
4.痰濁傷腎,土實乘水
5.腎虛痰濁,因機論治
6.痰濕腎虛,氣不得納
7.痰濕傷腎,腎不作強
8.痰濁實腎,痹阻腰腳
9.痰濁下溜,痹阻經絡
10.土實侮木,寒疝引痛
11.痰濁傷筋,關節不利
12.痰濁下溜,阻于胞中
13.痰從上焦,直降下焦
14.痰痹任脈,口陰皆病
15.明痰升降,而知順逆
五、痰濁移易,其他轉歸
1.痰阻于膈,發為呃逆
2.從土之金,痰作疹出
3.上焦痰濁,泄瀉下出
4.既上且下,痰傷心腎
5.出于脾胃,運及四旁
……
痰之脈證
痰證之診斷
痰證之治療
痰證之方藥
痰證病例選
痰致怪證錄
痰證的將養與調護
痰證問答
醫學求真篇
醫學明理
跋
痰證的概念
一、何為痰證
二、痰之由來
三、痰之變遷
痰證的古代文獻記載
一、《內經》時代
二、漢唐時代
三、宋代以后
痰證的病因病機
一、痰源水谷,生于中土
1.痰生中焦,水谷所化
2.水谷變痰,飲食相關
3.痰與水谷,正邪互變
4.脾有實證,痰濁即是
5.痰與濕熱,合于中土
二、痰阻脾胃,病證機理
三、痰隨肝升,因溫而上
1.痰隨肝升,胃氣因逆
2.痰引肝急,逆氣而厥
3.痰阻胃逆,口咽流涎
4.痰阻胃逆,咽部阻塞
5.痰隨經升,塞于額中
6.母病及子,中痰侵肺
7.中痰及肺,竅道不暢
8.子病累母,痰傷心脈
9.痰困心神,厥而欲脫
10.痰阻髓海,健忘失志
11.痰阻腦脈,中風偏枯
12.痰蒙心神,發為癲狂
13.痰害肝腎,清竅閉塞
14.痰侮肝膽,罷極失準
15.痰熱上蘊,兩頰為腫
16.痰熱阻目,眵多黏眼
17.痰熱滯胸,胸痹心痛
18.痰熱滯胸,乳絡閉塞
19.痰隨熱升,陽明經痹
20.中痰實心,火郁懊惱
四、痰隨金降,因涼而下
1.痰體陰濁,下降為順
2.痰溜大腸,泄瀉痢疾
3.痰濁侮肝,前陰降濁
4.痰濁傷腎,土實乘水
5.腎虛痰濁,因機論治
6.痰濕腎虛,氣不得納
7.痰濕傷腎,腎不作強
8.痰濁實腎,痹阻腰腳
9.痰濁下溜,痹阻經絡
10.土實侮木,寒疝引痛
11.痰濁傷筋,關節不利
12.痰濁下溜,阻于胞中
13.痰從上焦,直降下焦
14.痰痹任脈,口陰皆病
15.明痰升降,而知順逆
五、痰濁移易,其他轉歸
1.痰阻于膈,發為呃逆
2.從土之金,痰作疹出
3.上焦痰濁,泄瀉下出
4.既上且下,痰傷心腎
5.出于脾胃,運及四旁
……
痰之脈證
痰證之診斷
痰證之治療
痰證之方藥
痰證病例選
痰致怪證錄
痰證的將養與調護
痰證問答
醫學求真篇
醫學明理
跋
展開全部
痰證論第2版 作者簡介
張德英,男,原籍河北無極縣。1954年生。1974年在原籍任中學民辦教師,1979年就讀于河北醫學院中醫系,1984年畢業后留校。在附屬醫院從事臨床及教學工作1O余年,1994年調到河北中醫學院從事針灸推拿類課程的教學及臨床醫療工作。擅長五行辨證,對中醫內、婦、兒、外、骨傷、針灸、推拿各科均有一定造詣,現為河北中醫學院教授。曾先后在《中國中醫藥報》《中醫雜志》《中國針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著作6部。在學術上,主張中醫應以經典著作為起點,以臨床實踐為源泉,遵循自身規律發展,以求得中醫特色的發揚光大,從而使中醫造福于世界人民。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