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現代醫學對干燥綜合征的認識
**節 概述
第二節 病因及發病機制的研究
一、遺傳因素
二、自身免疫耐受異常
第三節 主要臨床表現
一、局部表現
二、多系統損傷
第四節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實驗室常規檢查
二、自身抗體
三、高球蛋白血癥
四、X線及CT檢查
五、淚腺功能檢測
六、涎腺功能檢測
七、唇腺活檢
第五節 分類診斷標準
一、1975年舊金山標準
二、1986年哥本哈根標準
三、1986年圣地亞哥標準
四、1993年歐洲聯盟標準
五、1996年董怡標準
六、2002年國際分類標準
七、2012年ACR分類標準
八、2016年ACR/EULAR分類標準
九、不同時期標準的比較
第六節 西醫治療現狀
一、局部治療
二、系統性治療
第七節 中醫學對該病的認識
第二章 從脾論治
**節 中醫學對干燥綜合征的學術認識
一、概述
二、干燥綜合征的中醫病因
三、干燥綜合征的中醫病機要點
第二節 從脾論治干燥綜合征
一、脾開竅為口,其華在唇
二、脾在液為涎
三、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四、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五、脾與津液
六、脾與氣血
七、脾與免疫
八、脾與干燥綜合征癥候群的關系
第三節 從脾論治“燥痹”病案舉隅
第三章 引經理論與干燥綜合征治療—沙龍講座
**節 引經藥講堂
一、引經藥的本源
二、引經藥與藥引子
三、歸經和引經藥
四、引經藥的臨床應用
五、引經藥綜合整理—由學生課后根據教材及各類相關書籍
總結而成
六、痹證的“引經藥”—由學生課后根據教材及各類相關書籍
總結而成
第二節 燥痹常用藥及引經藥
一、黨參
二、茯苓
三、黃芪
四、生地黃
五、甘草
六、白術
七、忍冬藤
八、雞血藤
九、澤瀉
十、山藥
十一、杜仲
十二、山菜萸
十三、防風
十四、延胡索
十五、當歸——帶脈引經藥
十六、白芍—足太陰脾經引經藥
十七、牛膝—引藥下行,引血下行
十八、桔梗—引藥上行
十九、桂枝——維脈引經藥
二十、獨活—少陰經引經藥
第三節 引經藥與靶向治療的思考
第四節 應用引經藥病案舉隅
一、病例一
二、病例二
第四章 宋林萱老師驗案
**節 益氣養陰健脾治療燥痹一則
第二節 補肝腎、通經絡治療以雷諾現象為首發癥的干燥綜合征一則
第三節 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燥痹一則
第四節 半夏厚樸湯治療干燥合腮腺腫痛一則
第五節 培土生金治干燥
第六節 滋養肝腎治療燥痹一則
第五章 “干燥綜合征”縱橫談
**節 干燥綜合征證治沿革
一、先秦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四、隋唐五代時期
五、遼宋西夏金時期
六、元朝
七、明朝
八、清朝
九、近代
第二節 中醫時間治療學
一、追溯源
二、明四季
三、曉節氣
四、辨盈虧
五、知日時
六、識子午
七、從脾論治與時間治療學
第三節 中醫外治法治療干燥綜合征
一、概述
二、適用范圍
三、治療方案及舉例
第四節 干燥綜合征的食療
一、干燥綜合征的飲食宜忌
二、干燥綜合征的飲食調治
三、中醫分型飲食療法
第五節 膏方治療干燥綜合征
一、青方治療干燥綜合征的理論依據
二、膏方治療干燥綜合征的原則與遣方用藥
三、醫案分析
四、小結
第六節 干燥綜合征的護理
一、眼睛護理
二、猖獗齒的護理
三、口腔護理
四、皮膚護理
五、呼吸道護理
六、疼痛護理
七、飲食護理
八、預防感染
九、心理護理
十、健康教育
第六章 干燥綜合征的臨床診治指導
**節 干燥綜合征的診斷思路
一、門診常見疑似癥狀
二、門診應該檢查什么
三、如何解讀門診化驗單
四、疑似病例收入院后應做什么檢查
五、*后怎樣可確診為干燥綜合征
第二節 干燥綜合征的西醫治療
一、控制病情藥物應該怎么服
二、聞激素色變 激素在干燥綜合征治療過程中的應用
三、干燥綜合征的生物制劑等新型治療知多少
第三節 干燥綜合征的中醫治療
一、治干燥先要辨干燥
二、從臨床癥狀談干燥綜合征
三、從中醫體質談干燥綜合征
四、從中醫辨證談干燥綜合征的治療
五、從四季環境談干燥綜合征
六、干燥綜合征的外治療法
七、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調護
第四節 干燥綜合征與焦慮抑郁
一、認識焦慮抑郁
二、西醫學對干燥綜合征與焦慮抑郁關系的研究
三、中醫學對干燥綜合征與焦慮抑郁的關系認識
四、焦慮抑郁的檢查方法
五、如何治療干燥綜合征的焦慮抑郁
六、合并焦慮抑郁的干燥綜合征患者的飲食宜忌
七、病例一則
第五節 干燥綜合征病人的日常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一、盡可能避免使用的藥物
二、注意口腔衛生
三、保護眼睛
四、腎小管酸中毒合并低鉀血癥
五、口腔潰瘍者
六、鼻腔干燥者
七、陰道干燥者
八、肌肉、關節痛
第六節 干燥綜合征患者生活指導
第七節 出現什么情況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