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朱丹溪醫學全書(新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23065
- 條形碼:9787513223065 ; 978-7-5132-230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朱丹溪醫學全書(新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內容簡介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是集唐宋金元4個朝代22位有名醫學家著作而成的叢書。唐宋金元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鼎盛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展迅猛,中醫藥學也同時得到巨大的發展。在繼承古代醫學成就的基礎上,學術爭鳴,新的學派不斷涌現,使中醫藥學特別是在方劑學及臨床各科都有長足的發展,為后世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作出了巨大貢獻。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朱丹溪醫學全書(新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目錄
局方發揮
本草衍義補遺
丹溪心法
丹溪手鏡
丹溪治法心要
金匱鉤玄
脈因證治
朱丹溪學術思想研究
朱丹溪醫著研究論文題錄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朱丹溪醫學全書(新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節選
《朱丹溪醫學全書·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鼓脹論 心肺,陽也,居上;肝腎,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屬土。經曰:飲食人胃①,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是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無病之人。今也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不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于斯時也,清濁相混,隧②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郁而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日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侶于鼓,其病膠固,難以治療,又名日蠱,若蟲侵蝕,有益之義。驗之治法,理宜補脾,又須養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無有不安。醫不察病起于虛,急于作效,炫能希賞。病者苦于脹急,喜行利藥,以求一時之快。不知寬得一日半日,其腫愈甚,病邪甚矣,真氣傷矣,去死不遠。古方惟禹余糧丸,又名石中黃丸,又名紫金丸,制肝補脾,殊為切當,亦須隨證,亦須順時,加減用之。余友俞仁叔,儒而醫,連得家難,年五十得此疾,自制禹余糧丸服之。予診其脈,弦澀而數緊③日:此丸新制,鍛④煉之火邪尚存,溫熱之藥太多,宜自加減,不可執方。俞笑日:今人不及古人,此方不可加減。服之一月,口鼻見血色,骨立而死。 又楊兄年近五十,性嗜好酒,病瘧半年,患脹病,自察必死,來求治。診其脈,弦而澀,重則大,瘧未愈,手足瘦而腹大,如蜘蛛狀。予教以參、術為君,當歸、川芎、芍藥為臣,黃連、陳皮、茯苓、厚樸為佐,生甘草些少,作濃湯飲之,一日定三次,彼亦嚴守戒忌。一月后,瘧因汗而愈;又半年,小便長而脹愈。中間雖稍有加減,大意只是補氣行濕。 又陳氏年四十余,性嗜酒,大便時見血,于春間患脹,色黑而腹大,其形如鬼。診其脈,數而澀,重似弱,予以四物湯加黃連、黃芩、木通、白術、陳皮、厚樸、生甘草作湯與之,近一年而安。 一補氣,一補血,余藥大率相出入,皆獲安,以保天壽。或日:氣無補法,何子補氣而獲安,果有說以通之乎?予日:氣無補法,世俗之言也。以氣之為病,痞悶壅塞,似難于補,恐增病勢。不思正氣虛者,不能運行,邪滯所著而不出,所以為病。經日: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茍或氣怯不用補法,氣何由行!或日:子之藥審則審矣,何效之遲也?病者久在床枕,必將厭子之迂而求速效者矣。予日: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矣,勢篤矣,欲求速效,一自求禍耳。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也。或日:脹病將終不可與利藥耶?予日:灼知其不因于虛,受病亦淺,脾胃尚壯,積滯不痼,而又有可下之證,亦宜略與疏導,若授①張子和浚川散、禹功丸為例,行迅攻之策②,實所不敢。 ……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朱丹溪醫學全書(新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作者簡介
田思勝,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主要從事中醫臨床的研究、中醫文獻的研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