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971
- 條形碼:9787513243971 ; 978-7-5132-439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醫事傳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醫案選四部分。其中醫事傳略主要介紹王燦暉的學醫經歷和主要學術成就;學術思想重點介紹王燦暉在溫病學和辨證學方面的學術認識;臨床經驗主要介紹王燦暉辨治病毒性疾病等23個病種的辨治思路和處方用藥經驗;醫案選輯錄王燦暉辨治心、肺、脾胃、肝膽、腎、肢體經絡、氣血津液、外科、婦科等系統的病案130例。醫案理法方藥俱備,描述詳細,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目錄
一、學醫經歷
二、學術成就
第二章 學術思想
一、溫病學術的闡述
二、辨證學說的認識
第三章 臨床經驗
一、臨床辨治思路
(一)倡導臨床診治的“四個結合”
(二)重視辨治過程中的“三大關系”
(三)關注治療思想的“三化”
二、各科疾病臨證辨治
(一)病毒性疾病
(二)缺血性中風
(三)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四)冠心病
(五)慢性支氣管炎
(六)哮喘
(七)慢性萎縮性胃炎
(八)膽汁反流性胃炎
(九)慢性腎炎
(十)糖尿病
(十一)失眠
(十二)神經性嘔吐
(十三)過敏性蕁麻疹
(十四)尋常型銀屑病
(十五)痤瘡
(十六)運用二仙湯加減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
(十七)應用三甲散治療雜病
(十八)運用枕中丹治療雜病
(十九)運用加味連蘇飲治療脾胃病
(二十)運用涼營法治療疑難病
(二十一)從氣虛熱郁血瘀論治疑難病
(二十二)用藥經驗掇英
第四章 驗案選粹
一、心系病證
二、肺系病證
三、脾胃系病證
四、肝膽病證
五、腎系病證
六、肢體經絡病證
七、氣血津液病證
八、外科病證
九、婦科病證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節選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第三章 臨床經驗 王燦暉在長期的學術生涯中,對中醫學尤其是溫病學的理論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諸多真知灼見,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與此同時,還數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不僅精于溫病的辨證施治,而且對內科雜病的診治亦頗多心得體會。臨證過程中長于辨病識證,善于開拓治療思路,創制了許多卓有療效的治法方藥,有著鮮明的臨床風格。 一、臨床辨治思路 王燦暉行醫60年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特色,其臨證思辨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倡導臨床診治的“四個結合” 1.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 中醫學基理論是前人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升華而形成的理論體系,其功能不僅是闡釋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而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導臨床分析病因病機,確立治療方法,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臨床實踐自覺運用基礎理論進行指導是提高臨床療效,提升中醫臨證水平的關鍵所在。 2.前人經驗與后世成果相結合 以傷寒、金匱經方為代表的前人經驗,是中醫寶庫中的瑰寶,從學術層面看,它是中醫辨證施治體系形成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內容;從臨床意義看,經方結構嚴謹,療效確切,針對性強;從歷史影響來看,它是后世治療學發展的基礎,對后世臨床治療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后世“羽翼傷寒”之說即是證明。但也應該看到,經方形成年代較遠,由于歷史的局限認識水平的限制(缺少自然科學的結合,臨床總結缺少團隊協作等),其治療方法自難適應后世發展和滿足提高臨床療效的需要,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臨床治療水平必須有所發展和提高,后世醫家提出了“立新法用新方”的需求,金元四大家的崛起,溫病學說的形成正是治療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從今天角度來看“繼承理論融立新知”是當下治療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前人經驗是基礎,后世成果是發展,兩者結合才能有力提高臨床水平。 3.外感熱病學說與內傷雜病理論相結合 外感與內傷兩者雖內涵不同,各成體系,但亦有共同之處,可以相融合貫通,因為兩者都是以臟腑氣血為基礎的理論闡述。臨床應用雖各有范圍,但某些方法可以融合、相互補充,綜合運用。如溫病的衛氣營血辨治原則可以運用到雜病中某些證候的治療,以清熱、涼血、滋陰為代表的治法常可用于雜病中的內傷感染、血液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婦科疾病等的治療,而內科雜病中的某些辨治方法如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亦常用到外感熱病過程中的某些證候。兩者結合,融會貫通,有助于開拓思路,提高療效。 4.中西醫學結合 隨著中西醫結合的開展,在治療學上突出中醫為主結合西醫理論和方法已成為臨床提高療效的重要途徑。其核心是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其操作方法是在突出“辨證施治”的前提下,結合西醫的認識和研究成果進行診斷和治療,借以提高臨床療效。有識之士提出的中醫理論指導下用西藥、西醫理論指導下用中藥,不失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有效嘗試。 ……
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作者簡介
劉濤,男,1960年生,江蘇省連云港市人。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秘書長。1984年畢業于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獲碩士學位并任職于南京中醫學院,從事溫病學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1998年獲博士學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項目一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學術論著70余部。指導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20名。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蘇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藥工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師等稱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