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2899
- 條形碼:9787513242899 ; 978-7-5132-428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本書特色
漢魏古書非成于一人一時,而是通過不斷附益等形式動態地形成于長時段,這就是古書成書的“通例”,《傷寒論》也不例外。忽視文獻學研究,只把《傷寒論》當醫書來讀,會導致一系列誤讀、誤解。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求真”的一層含義是對文本的求真文、明真義,即以“古書通例”來重新審視《傷寒論》,以《傷寒論》諸傳本中具備古貌的康平本為基礎,進行全新探解。“求真”的第二層含義是對醫理的求原意、求真意。全書得出張仲景不是《傷寒論》“原始作者”等一系列新觀點,對諸多疑難條文和醫理做出了新的合理解讀與發揮。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內容簡介
漢魏古書非成于一人一時,而是通過不斷附益等形式動態地形成于長時段,這就是古書成書的“通例”,《傷寒論》也不例外。忽視文獻學研究,只把《傷寒論》當醫書來讀,會導致一系列誤讀、誤解。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求真”的一層含義是對文本的求真文、明真義,即以“古書通例”來重新審視《傷寒論》,以《傷寒論》諸傳本中具備古貌的康平本為基礎,進行全新探解。“求真”的第二層含義是對醫理的求原意、求真意。全書得出張仲景不是《傷寒論》“原始作者”等一系列新觀點,對諸多疑難條文和醫理做出了新的合理解讀與發揮。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前言
《傷寒論》是中醫經典著作之一,歷來為世人所重,因此學中醫且希望深入堂奧者很少有不讀此書的。但《傷寒論》頗不易讀,所以半途而廢、讀不下去者比比皆是;即便對《傷寒論》下了很大苦功,熟讀能誦,乃至撰述專著者,其能真正解決一些該書疑難問題,而不是附會曲說的,確乎少之又少。
還是談談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從大學期間開始讀《傷寒論》,至今已十多年。那時候下過一定的功夫,瀏覽過很多名家注解,但是應該說很多條文仍是看不懂的。在此情況下,不得不先挑容易的事兒做,那就是更多地關注經方——讀不懂全書,至少從實用角度講,先盡可能掌握臨床運用吧。
畢業后,幾度想重新研讀《傷寒論》,結果總是半途而廢。原因很簡單:□□是讀不懂的地方,依然讀不懂。那些疑難條文,翻遍名家注解,覺得沒有一人是不牽強附會的。不認可別人的解讀,但自己也束手無策,所以能做的依然還是研究經方的臨床運用。第二是惰性,不肯迎難而上,柿子揀軟的捏。研究經方,對臨床肯定有裨益,但止步于此,就不能獲得更大的突破。
這一僵局徹底被打破,是在這一兩年,我研讀了康平本之后。
其實我很早就知道有康平本這一《傷寒論》傳本,因為至少在我大學畢業之前就翻閱過錢超塵先生的《傷寒論文獻通考》,但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因為翻閱《金匱玉函經》等《傷寒論》傳本后,發現并無助于解決那些疑難條文,所以想當然地以為康平本大概也是差不多的吧。
實際大不一樣1
2012年春,婁紹昆先生《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出版。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棒的回憶錄,可以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收獲。而對我來講,除了一些具體臨床經驗的獲取外,□重要的幫助就是讓我重新拿出康平本來!
書中講,那還是1971年,婁先生當時在浙江龍泉縣一處工地上做小工,因為某些機緣得以拜訪當地名醫仲萬春先生。
在解答青年婁紹昆的疑問時,仲先生提到了康平本。
他說:“康平《傷寒論》本是□佳文本,它比通行已久的成本,以及趙開美的復刻本更接近于仲景原著。”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目錄
□□章 太陽病上
第二章 太陽病中
第三章 太陽病下
參考文獻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節選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傷寒論》所用桂枝,即今之肉桂①,《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分為牡桂、菌桂。牡桂“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菌桂“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神農本草經》大力推崇肉桂補益之功,另一方面又謂肉桂治咳利關節,這些認識應該說與后人認識的發散風寒功效也是一致的。我們看《傷寒論》麻黃湯之用桂枝(同樣是肉桂),顯然也是取其發散風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至于宋以后所用桂枝,即今所用桂枝,與《傷寒論》時代的桂枝(肉桂)是不同的,但從后人的實踐看,桂枝作用與肉桂近似,至少《傷寒論》中的桂枝(肉桂),均能為今之桂枝替代。故為了行文方便,《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以后對《傷寒論》之桂枝(肉桂)與今之桂枝不再區分,一律稱為桂枝。
與桂枝作用相似的是生姜。普通人也知道生姜能暖胃、能補養,同時又能發汗散寒,是治療感冒的良藥。
桂枝湯中同為食品的是大棗,老百姓都知道這是補益氣血的美食。
甘草味甘,也有補氣作用,又能利咽止咳,故也可用于外感病癥。
至于芍藥,后世一般都認為有較弱的養血作用。而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較早期本草中,芍藥有治“寒熱”“時疾”“熱疾”之功,因此似乎也是一味既扶正又祛邪之藥。
我認為,在桂枝湯中,桂枝與生姜作用近似,補氣血,側重于氣陽,且能發散風寒;芍藥與大棗作用近似,補氣血,而側重于陰血;配伍甘草,補中益氣,利咽止咳,且調和諸藥。整張處方既能補益氣血,又能發散風寒,功效卓著且安全無毒、藥味簡單。
這里,對桂枝湯補益功效再做一點引申。小建中湯的補益作用無人懷疑,桂枝湯與小建中湯的差別僅僅在于小建中湯是桂枝湯倍芍藥加膠飴,故桂枝湯的補益作用也不應懷疑。當然,這一點前人早已指出過。
對桂枝湯的發汗作用也再做一點引申。桂枝湯發汗,這是《傷寒論》原文中明確指出的,特別是在桂枝湯方后注中,強調要啜熱稀粥、溫覆,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但又不可“令如水流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癥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可見制方者再三關照要使汗出,所以說桂枝湯不是發汗劑,這實在講不過去啊。
論者或云,這不是桂枝湯有發汗作用,而是啜熱稀粥、溫覆使得發汗。因為他們不明方劑真諦,故有此說。其實,方劑是一種療法,是由組成、劑量、劑型、用法四要素組成的(請參閱拙作《方劑學新思維》“方劑名實論”“方劑要素論”“方劑運用論”諸章)。桂枝湯的將息法是桂枝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故桂枝湯能發汗這無可懷疑。
中醫思想者叢書傷寒論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 作者簡介
邢斌,全職的中醫愛好者(中醫的臨床實踐者、研究者與教育工作者)和執著的理想主義者。
愛自由,喜思想,常說讀古書當求原意、求真意,要與古人心靈溝通;做臨床要見微知著、切中肯綮,有如福爾摩斯探案,故頗好此兩項心智游戲。
臨證方面: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不拘一格,自出機杼。并自創針灸新法,臨證常獲立竿見影之功效。
著述方面:已出版《危癥難病倚附子》《祝味菊醫學五書評按》《方劑學新思維》《半日臨證半日讀書》。此外,主編《中醫思想者》文叢共兩輯。
教學方面:著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精神。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各家學說、方劑學新思維等課程,在上海應象中醫學堂教授古典湯液學,2016年成立邢斌針藥結合工作室。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