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朱鹮 本書特色
北京市科協科普創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超好看的青少年秦嶺生態科普讀物;輕閱讀,趣味性十足;真正了解秦嶺生態寶庫中的旗艦物種;和國寶近距離接觸。 本書是助學性質的青少年科普讀物、手邊資料圖書,同時貼和秦嶺生態熱點;故事性、趣味性極強,讓讀者輕松、簡單地了解秦嶺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和動物保護成果等。 科普內核與人文氣息合一;一手珍稀圖片的梳理和展示;*美圖書設計呈現;貼近時代熱點。
朱鹮 內容簡介
《秦嶺四寶叢書》在整合眾多珍貴的動物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首次刊出大量高清且珍貴的**手攝影照片,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立足秦嶺自然環境、珍稀動物的保護,從秦嶺四寶的物種淵源、秦嶺的分布情況、生活習性及科研歷史、研究過程、成果,以及生態保護故事等方面分章展開,以詳實的數據、科學嚴謹的講述、珍貴的實地考察案例、大量一線跟拍觀測的精美圖片為輔,講述自然生態保護過程中一線動植物保護專家的研究故事,秦嶺旗艦物種的保護成就,以秦嶺洞燭中國科研工作者在自然保護和生態研究中不斷進取、科學嚴謹、百折不撓的精神,同時也展示中國廣博豐厚的博物精髓! ”緝枣告傅莱鲋袊貛X地區朱鹮的觀察和保護工作故事,從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凸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朱鹮/秦嶺四寶叢書》文字包含詳實的實踐考察數據、珍貴的一手案例、珍稀的攝影圖片,以及全面詳實、科學嚴謹的闡釋,讀來兼具科普性與故事性。
朱鹮 目錄
**節 紅鶴·朱鸚·Nipponia nippon
第二節 日本的桃花鳥
第三節 滅絕與保護
第二章 重新發現
**節 一無所獲
第二節 東經107°37’,北緯33°22’
第三章 發現重地
**節 姚家溝
第二節 金家河·三岔河
第四章 生命歷程
**節 歷史
第二節 習性
第三節 繁殖
第四節 成長
第五章 夜宿營巢
第節 蔡河村·小松林
第二節 蔡老師和鳥
第三節 花園·草壩
第六章 人工繁育
**節 救護飼養
第二節 人工繁育
第七章 天人合一
**節 政府行動
第二節 生存圣地
第八章 重放光芒
**節 “出借”與國禮
第二節 遷地保護
附錄生活在秦嶺的部分伴生鳥類
參考資料
朱鹮 節選
《朱鹮/秦嶺四寶叢書》: 在陜西漢中,生活著一種美麗的烏兒,人們叫它紅鶴,都說見到它的人會紅運當頭。它在農家周圍的稻田里覓食,在屋舍旁邊的高大喬木上筑巢,干百年來,與人們不離不棄,朝夕為鄰。后來這一帶的冬水田逐漸變成了旱地,種上了油菜和冬小麥,加之化肥的大量施用,紅鶴失去了覓食地,身影漸漸稀少。仿佛是一夜之間,人們忽然發現自己的好鄰居不見了,紅鶴、喜鵲等那些吉祥烏都遠離了人們。那時的人們沒有覺察到,曾經的烏語花香正在被刺鼻的農藥味取代,害蟲消滅了,土地上卻照樣雜草叢生;人們耕作的土地并沒有因此產生更多、更優質的糧食。 1979年的一天,這一切有了改變。平時生產隊的高音喇叭總是在喊讓大家去領劇毒農藥“六六六”滅蟲,這一天忽然喊大家去開會,說要尋找一種烏兒。好奇的村民聚攏在一起看熱鬧,大家都在納悶;是什么鳥兒值得這樣大驚小怪?到了生產隊一問,哦,原來是老相識紅鶴!可惜大家已經好長時間沒有看到紅鶴了! ∫簿褪窃谀菚r候,人們知道了紅鶴的學名——朱鸚! 〈蠹以诤髞淼臍q月里才逐漸知道了朱鸚的價值,但朱鸚已經和許多村莊徹底沒有關系了。農藥、化肥的大量施用,耕作制度的改變——冬水田的大量消失,傳統一季莊稼變成了兩季甚至三季,土地被迫放棄休眠來提高產能,這些讓漢中盆地變成了中國的八大糧油基地之一,但是,許多村莊只能迎來沉寂的春天! 。乔樾握缑绹飳W家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所描述的:“天空無飛鳥,河中無魚蝦,成群的雞鴨牛羊病倒和死亡,果樹開花但不能結果。農夫訴說著莫名其妙的疾病接踵而來。總之,生機勃勃的田野和村莊變得一片寂靜,死亡的幽靈到處游蕩……”許多人拋棄了貧窮的村莊,背井離鄉到遙遠的大都市里討生活。一處處空巢,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留守。 但漢中依然是一塊幸運的土地! ≈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其他地域的人口增長迅速,漢中人口的增加卻比較緩慢。人口壓力相對較小,讓漢中的山野避免了一場浩劫。于是,漢中北部的秦嶺依然蒼翠,大量的原始森林得以存留至今,秦嶺因此成為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鸚等珍稀動物的避難所;漢中中部流淌的漢江,因此成為中國內陸*清潔的河流,成為今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漢中南部的巴山,也依然能夠保持茂密的植被,成為陜西、湖北、四川、重慶三省一市交界處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1981年,在漢中盆地的東部——洋縣境內,人們重新找到了朱鸚!那種被認為已經在中國消失的鳥兒重現于世!驚喜的人們稱那7只朱鸚是“東方寶石”。從那以后,朱鸚和漢中環境的命運開始發生變化。人們對朱鸚的感情也變得微妙起來。 通過梳理朱鸚與人類的淵源,漢中人才知道曾經整天飛翔在自家院落周圍的朱鸚,其實是一種著名的國際鳥類,它在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中國都有分布,只是后來走到了滅絕邊緣,世界各國的野生朱鸚全部滅絕,只有中國內陸腹地的洋縣還存留著7只朱鸚。隨后大量到訪漢中洋縣的日本人,更讓漢中人了解朱鸚與日本的密切關系! 1823年,德國人斯爾包特(Siebolt)在日本發現了朱鸚,之后將采集到的朱鸚標本送給了荷蘭拉依典博物館館長太莫尼可(Temminck),這使他成為*早將日本的朱鸚介紹到歐洲的人。太莫尼可將這個朱鸚標本與其他鸚類進行比較后,發現它們體形大小非常相似,眼裸,額、頭頂及側部、下頜裸出部皮膚都有褶皺,便將其歸于鸛形目鸚屬(Ibis),命名為佑慮nippon。1835年,太莫尼可撰文將朱鸚介紹給歐洲。1853年,賴興巴赫(Reichenbach)將朱鸚作為Nipponia新屬,從Ibis中劃分出來,并命名為Nipponianippon,認為它是一屬一種的罕見品種。1873年,英國鳥類學會發表了有關朱鸚的論文,稱它為RosyIbis,意為薔薇色的烏。1842一]850年,鳥類學家施菜格爾(Schlegel)根據更好的朱鸚標本做了補充描述。1908—1916年,日本眾多學者對朱鸚的命名仍持有不同意見。1922年,日本鳥類學會根據Gray(1871年)的意見,統一了世界各國鳥類學家使用的不同學名,將朱鸚的拉丁學名定為Nipponnippon!
朱鹮 作者簡介
陳旭,長期從事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專題的寫作和拍攝。2004年至2006年底,參與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和中央電視臺共同投資拍攝的中國第一部生態紀錄片《森林之歌》攝制組,擔任其中第四集《云橫秦嶺——家園》(50分鐘)的電視分鏡頭劇本的撰稿和科學顧問。2007年在《中國科學探險》上推出四期秦嶺四大國寶系列報道,該雜志用64個頁碼整體宣傳陜西動物國寶。其中的《朱鹮:“東方寶石”重放光芒》被譯成日文,并在日本媒體發表。秦嶺四大國寶系列報道當年獲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中國科學探險雜志頒發的“動物環保類最佳圖片故事大獎”。2009年3月在《中國科學探險》雜志推出相關報道。2013年,擔任《生命長青,熊貓家園》專題片撰稿,該片獲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協等部門嘉獎。2017年,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拍攝《秦嶺大熊貓的鄰居》系列短片之《飛羽精靈》《羚牛:山脊靈獸》。著有《秦嶺家園》《牛背梁:秦嶺主脊,羚牛家園》《拯救朱鹮》《中國鳥類觀察筆記》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