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3679
- 條形碼:9787520363679 ; 978-7-5203-636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本書特色
本著作的選題正是源于對當下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的憂思而作。論文由緒論、主體四章和結語共六個部分組成。緒論部分交待研究的內容、研究意義與研究的方法;**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的緣起;第二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憂思;第三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寫作的生態救贖之途;第四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困境與突圍。結語部分總結了新時期以來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獨有的氣質品格與價值意義。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內容簡介
生態文明在21世紀成為時代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書從生態批評視角出發對新時期以來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漢語小說和漢譯小說進行整體性觀照,探討自然、文化、精神等層面的生態危機表征,在溯源的基礎上呈現作家實現危機救贖的努力,反思其生態書寫中面臨的困境,并在當代文學視野下考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的專享氣質品格與價值意義。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的內容
二 研究的可行性與研究的意義
三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章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的緣起
**節 地域環境與生態書寫
一 內蒙古地域文化的生態性
二 地域文化是哺育作家生態意識的精神母乳
三 地域文化是滋養作家生態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感的沃土
第二節 民間文學與生態書寫
一 民間文學中的“綠色”寶藏
二 民間文學對作家生態書寫的引導意義
第三節 宗教信仰與生態書寫
一 宗教思想中的生態智慧折光
二 宗教思想對作家生態意識的啟蒙
三 宗教氛圍在文本中的神秘性營造
第二章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憂思
**節 自然之殤與家園之痛
一 “哭泣的草原”
二 “呻吟的森林”
三 野生動物的哀歌
第二節 漸行漸遠的文化足音
一 民族習俗的逐漸消逝
二 宗教信仰中的生態倫理思想的隱退
三 民族精神的萎縮
第三節 失重的靈魂無處安放
一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二 喧囂中的孤獨
三 無根的漂泊
第四節 危機尋根:對現代性的反思
一對人類主體性的拷問
二 對工業化和科技文明的質疑
三 現代性語境下民族身份的建構
第三章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的生態救贖之途
**節 自然神性的重塑
一 自然本真的還原再現
二 動物精靈的詩意書寫
第二節 傳統之鏈的續接
一 遠古神話傳說的復歸
二 宗教文化傳統的激活
三 民族形象的構建
第三節 浪漫還鄉與詩意棲居
一 荒野的回歸
二 天堂草原的尋根
三 青烏的不倦追尋
四 人·動物·自然的和弦
第四章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困境與突圍
**節 生態書寫遭遇的尷尬
一 問題意識的沉重牽掣了想象的翅膀
二 模式化、雷同化的寫作模式
三 題材相對狹窄,理性沉思不足
第二節 多重矛盾張力中的平衡與突圍
一 生態話語與審美取向
二 科技理性與民族文化
三 現實的危機與理想的救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節選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一)民間文學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作家的小說創作提供了素材 內蒙古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學資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家的文本的取材范圍。新時期少數民族作家普遍對宗教和動物題材情有獨鐘,而這兩種題材在民間文學的充分表現中呈現出一種天然的生態意蘊。 郭雪波的文學創作深受民間文學的影響。因父親是一名說書藝人,郭雪波得以從小便接觸到了蒙古族遠古時期神奇優美、瑰麗動人的祭詞、祝詞、贊詞、神歌、英雄史詩、民間故事,并在這種瑰麗多姿的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他不僅是一位有生態良知的作家,而且也一直在從事民族民間文化的整理傳播工作:“我寫孛的時候讀過很多有關資料,孛的稱呼很多,*早是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是騎白馬,穿白袍,當軍師的,是宗教祭祀,因為蒙古民族從*早開始就祭天祭地,拜天拜地!雹俟┎ǖ男≌f中也力圖以宗教文化的弘揚來實現對民族精神文化的救贖。他在2006年接受搜狐讀書網頻道采訪時,提到自己創作小說《銀狐》的意圖:“我是想把真正的蒙古族文化傳統原原本本展現出來……現在人類需要‘孛’的精神,因為人類目前已經狂妄到對地球太不愛惜了……人類要尊重大自然,回歸自然,才能找到一個解脫……人類需要大智慧出現,要不然還有很多苦難還在后面!雹凇 M都麥也曾在任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政協文史辦公室主任期間,組織有關人員選題、搜集、整理、編纂、出版了蒙文版《文史資料61-64輯》,漢文版《文史資料61-67輯》,專題性文史書籍《察哈爾蒙古族史話》《烏蘭察布佛教寺廟史》等。文化整理工作讓作者有機會更多地了解母族文化中的宗教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作家的文學創作。筆者在閱讀中發現滿都麥的大部分小說都彌漫著濃郁的神性色彩,作家常常在神話世界的古樸蒼涼中揭露本民族生態惡化、人性沉淪的現實。 烏熱爾圖的小說中有著大量鄂溫克民間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豐富素材。較早發表的兒童文學集《森林驕子》(與黃國光合著,1981),其中不少篇目是在本民族神話傳說故事的基礎上改寫的成果!渡烛溩印芬**人稱游記的形式,敘述了森林調查員“我”在大興安嶺遇險、被鄂溫克獵人所救,而后在林中養傷的所見所聞,通過15個故事,展現鄂溫克族的風貌,題材涉及鄂溫克族族源、民間神話傳說、古老風俗習慣等。例如,《太陽姑娘》這篇,直接以民間關于太陽神題材的神話為基礎,用1/3的篇幅,由老額尼緩緩講述為人間送溫暖和光明的“太陽姑娘”的故事,這是一則在鄂溫克民間廣為流傳的完整版太陽神話,反映了鄂溫克人對太陽神的原始崇拜;《古老的傳說》則通過我參加獵人們吃熊肉的儀式,介紹了鄂溫克人分熊、吃熊、葬熊的種種禁忌風俗,表達出鄂溫克人對熊圖騰的崇拜之情。關于熊的種種禁忌與風俗的描寫在烏熱爾圖的小說中反復出現,如《棕色的熊》《熊洞》等。不僅如此,薩滿作為人與魂靈的溝通使者,在烏熱爾圖小說的多個文本中游走,不僅承擔起民族歷史文化的記憶與傳播的任務以及面對鄂溫克現實生活環境改變而做出敏銳反應的評論和預言的功能,同時也成為鄂溫克民族精神的形象載體。恰如劉俐俐所言:“他的文本是一種融合了文人創作和民間故事、傳說,蘊含豐富神話母題元素及民歌為一體的‘變種’!雹佟 ≡谛叛鏊_滿教的北方民族中,圖騰物大多數與他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以游牧經濟為主的民族如蒙古族,其圖騰多為狼、鷹、馬等動物形象,而以狩獵經濟為主的民族,如鄂溫克、鄂倫春族等,熊、鹿等動物是其崇拜的對象。作為民間宗教觀念、倫理道德、風俗習慣重要載體的民間文學保存了這種觀念,成為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創作的重要資源!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研究 作者簡介
郭秀琴,1972年生,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人,文學博士,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民族文學。1994年畢業于內蒙古民族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在《民族文學研究》《齊魯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著《草原文學論稿》。主持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2018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三等獎。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