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7512
- 條形碼:9787510887512 ; 978-7-5108-8751-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本書特色
本書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人文的敬畏,美好的童趣、詼諧,又不失哲理的深度。這本書可深讀、可淺讀,能讓我們將心態變得更和緩,周而復始,從容放松地過好當下。 朋友,別忘記人生還是有許多好玩有趣的事物,等我們去發現來滋養我們的生活。不妨,爐前沉醉,茶一杯,酒一壺,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把生活的好態度修成人生的真境界,相信瑞景會兆得來年足。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內容簡介
本書共計六十余篇散文, 皆是作者兒時在鄉村的所見所感, 涉及村里的好吃的、好玩的, 獨特的植物和父親做裁縫時的一些有趣故事。所配插圖均是作者的書畫老師所畫。該書內容包括: 臘八時節 ; 韭菜 ; 望日蓮 ; 秤桿子 ; 鍋包魚 ; 春聯等。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目錄
壹
003 臘八時節
007 韭 菜
012 望日蓮
017 秤桿子
022 鍋包魚
026 春 聯
032 村莊在季節中飛
041 豆豉兒
047 吊爐燒餅
052 誰家爐火熱
貳
059 櫻桃小丸子
063 白薯在祥云旁飄動
069 楊樹上的喜鵲
075 鳴 蟲
081 一把少年弦
089 糝子粥
092 京 戲
103 舊 香
109 草 語
112 我愛你塞北的雪
叁
119 夢里棗花開
125 空明香透共此時
131 裁縫老雅
140 吃包子
146 美少年
152 紅
155 老物件
160 撥開塵封的記憶
166 芝 麻
168 山里尋
肆
177 炸茄盒
180 面 條
183 追野兔
186 灌 腸
189 夏里瓜熟
192 西紅柿
196 鍋
199 酒 里
205 生死一念間,所以要快樂
209 腌菜壇子
伍
215 靈魂性感的老先生
217 中藥引子
222 網兜的記憶
225 一幅小畫
228 懂事兒
232 一封信件
236 趕大集的人
245 蒜
249 錄音機
255 家鄉話
陸
263 《新聞聯播》
268 納鞋底子
272 把一地雞毛的日子過好
276 玩出來的生活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節選
吊爐燒餅 青竹生于南,丹楓長于北。米粉是南方的好吃,燒餅還要數北方的味正。 在我自小生活的村莊里。清晨,村民會溜達著去早點攤兒買上幾個剛出爐的吊爐燒餅。干吃還不行,買燒餅的人自會囑咐賣燒餅的嬸子往燒餅里夾上各自喜歡吃的土豆絲、灌腸、茶雞蛋、豆皮、炸魚等配菜,以及與燒餅搭配的湯,如鹽水豆腐、老豆腐、豆漿等。 我十來歲時,有一次爺爺說要帶我去逛琉璃廠買毛筆和宣紙,我高興地早早就起床了。那時交通沒有現在方便,早晨六點只有一輛從村正街去往北京的車。不到六點,客車就停到早點攤兒旁。記憶中打燒餅的那位嬸子高高瘦瘦的,看起來干凈利落,話不多,但每說一句都透著熱乎勁兒。她干活爽利,她婆婆偶爾過來幫著打理早點攤兒。 早點攤兒的鋪子里有吊爐,上面吊起來一口半圓形的大鐵鍋,表面糊一層稻草土泥,中間有洞,用來添柴火。下面是大爐子狀的一個灶,里面用泥糊起來,外面是用鐵皮圍成的圓筒狀,里面燒著蜂窩煤。在農村,婚喪嫁娶時,總能見到這樣鐵皮糊泥圍成的大灶,灶上放一口大鍋,燒著大劈柴,大鍋燉菜,大鍋煮湯。是的,只有這樣的大灶才能做出獨有的“大席香”。 爺爺領我走到早點攤兒的時候,大街上依舊人煙稀少,遠遠看到吊爐的火苗通紅,嬸子時不時往吊爐里添劈柴,還要和面,揪好一個個劑子,再沾上芝麻。沾滿芝麻的面團被搟面杖搟圓,被放到吊爐和圓筒大灶間打燒餅的鐵盤里。火苗從爐口不時冒出,劈柴在吊爐里噼啪地響著。 燒餅在吊爐里烘烤了一刻鐘左右,兩面的芝麻都變得焦黃、外酥里香,胖胖圓圓的吊爐燒餅在剛出爐的那一瞬間,便定格在我幼小的內心。 看著剛出爐的燒餅,我食欲大開。燒餅里可以加不同的菜,爺爺每種要了兩個,和兩碗老豆腐。我吃了一個土豆絲燒餅,喝了一碗老豆腐。看爺爺吃得香,我又吃了一個鹽水豆腐的燒餅,嬸子給我切了兩片灌腸夾到餅里,香極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愛上了家鄉的灌腸。爺倆兒吃飽,坐上去琉璃廠的汽車等待出發。不一會兒,從車窗看到嬸子又烘出一大笸籮燒餅,早點攤兒的人開始多起來。 二十多年過去,很多事情已退出了回憶的舞臺,唯獨那一爐燒餅時時在腦海里回蕩。 后來,在外求學的我暑假回家,總要抓著幾塊錢,騎著自行車,穿過一趟街道去嬸子的早點攤兒買燒餅。她比以前胖了些。早點攤兒總是被摩托車、自行車圍得水泄不通。有騎摩托車的小伙子開到早點攤兒旁不熄火,大聲嚷嚷:“給我夾五個菜、五個灌腸的!快點!我趕時間!”這時,嬸子的婆婆就會起身幫著忙活,優先照應著急的客人。有胖胖的大叔走過來,喘著粗氣說道:“給我夾兩個豬頭肉的燒餅,再來四個夾土豆絲的,再夾兩個灌腸的!”胖叔每天來買燒餅,要的幾乎是一樣的夾菜。他媳婦吃素,身材苗條,他則無肉不歡。兩人走在大街上,遠遠看去,他像是牽著小朋友一樣。還有買家拿了燒餅,會再要兩份家里老人愛吃的鹽水豆腐、媳婦愛吃的老豆腐、孩子們愛喝的豆漿,一袋袋打包好,放進車筐,回家和老少一起享用。 單身的客人就自在多了,往燒餅攤兒旁的桌子一坐,要上兩個燒餅、一碗熱乎乎的鹽水豆腐。鹽水豆腐是當地很受歡迎的小吃,要用白豆腐切成薄薄的三角狀,過油炸。真正鹵水點出來的豆腐炸出來是蓬松狀的,味道醇厚。再把煎炸好的豆腐入鍋里熬,放入花椒、蔥、姜、大料、茴香籽……熬的時間越長,味道越好,熬到湯色呈乳白色就成了。 有老光棍兒每早必到早點攤兒,不僅吃鹽水豆腐,還和來吃早點的人嘮家常,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沒他不知道的。有人家辦喜事,他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帶著好幾個鐵哥們兒一起爬上人家洞房墻頭聽墻根兒去。老光棍兒外號“半仙”,聽墻根兒時,居然能讓院里的雞、鴨、狗不叫,也真算本事。他倒也不說人家的閑話,不過說些市井的笑話逗得買燒餅的人哈哈大笑。他每次會吃兩個燒餅、一碗鹽水豆腐,總會遇到熱情的老鄉親給他結賬,說這是他的個人魅力。時間一長,來買燒餅的人也有了更多念想,都惦記著來打聽老光棍兒攢的那些趣事。家里人不免納悶埋怨:買個早點竟能花上這么長時間?有時在早點攤兒看不到老光棍兒,總有人問“半仙兒怎么沒來”。打燒餅的嬸子就笑瞇瞇說:“鄰村的趙家給他介紹了個好老伴兒,剛買了幾個燒餅急匆匆就回去了。”問的人一邊嘿嘿笑著,一邊讓嬸子給夾著鹽水豆腐、灌腸。村里人吃著這些有滋有味的早點,過著有滋有味的日子。 后來我長大了,在南方生活多年,早起去當地吃早點,見當地人通常要上一碗米粉。我卻吃不慣,時常想念家鄉的吊爐燒餅。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味道,一輩子都不會磨滅。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作者簡介
祁筱慈,生于河北,作家,編輯。 人活著,有點興致是必須,自己創造出生活給予的喜悅也是必須。寫作,唱戲,畫畫,研究美食,搗鼓花草,品茶讀書,打打乒乓球,逛逛古玩城,去村子里收集些老物件,與同頻相近的人說家常道理短,在真實瑣碎的生活中腳踏實地,擁有善良的心。提筆抒性情,在天真聞妙香中,感受生活之美,只愿用一生做好文藝這件事。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