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59433
- 條形碼:9787507759433 ; 978-7-5077-5943-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系列讀物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兼具學術性與資訊性,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兩卷。本卷為古詩卷,設有專題研究、吟誦專題、論文索引與摘要、書評、會議綜述、學人志、詩歌中心研究動態等欄目,旨在全面反映關于中國詩歌研究的近期新動態與學術反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例如:本期專題研究有《略論〈南山有臺〉的創作時間、主旨及禮儀功能》《王逸〈楚辭章句〉八字注略論》《〈詩經·關雎〉聲情分析》等,書 評有《楚史及屈賦研究的重大創獲——評張樹國新著〈出土文獻與上古歷史文學研究〉》《禮樂結合詩禮相依——評戰學成〈五禮制度與《詩經》時代社會生活〉》《20世紀以來徐渭詩學研究述論》等,并附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2018年工作總結。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目錄
略論《南山有臺》的創作時間、主旨及禮儀功能
王逸《楚辭章句》八字注略論
《楚辭·遠游》“無為”觀念的內涵辨析
吟誦專題
《詩經·關雎》聲情分析
朱自清語文吟誦資料匯編(下)
論文索引與摘要
2016年中國古典詩歌研究論文索引
2016年中國古代詩歌研究碩士論文索引
2016年中國古代詩歌研究博士論文索引及摘要
書評
楚史及屈賦研究的重大創獲——評張樹國新著《出土文獻與上古歷史文學研究》
禮樂結合詩禮相依——評戰學成《五禮制度與時代社會生活》
綜述
20世紀以來徐渭詩學研究述論
20世紀《河岳英靈集》研究綜述
2018年屈原與楚辭研究綜述
《楚辭·遠游》作者問題研究綜述
《天問》研究綜述
會議紀要與綜述
杜甫研究高端論壇暨中國杜甫研究會第九屆、四川省杜甫學會第二十屆年會綜述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大會暨**次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8年詩歌相關會議紀要十三則
學人志
孫明君教授
詩歌中心研究動態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2018年工作總結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節選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35.茆萌:《咸同詞壇淮海詞人群體研究》(馬亞中),蘇州大學 摘要:詞在清代歷史進程中經歷起落消長。清初云間詞派后,吳偉業、龔鼎孳、柳州詞派、毗陵詞人群體、嶺南三家等各據南北,詞風多元。其后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和常州詞派在清初百派回流之后,相繼各立門戶。烽火中的晚近詞壇異彩紛呈,清末諸家在乾坤紛爭中共筑了詞壇*后的盛景。就咸豐、同治兩朝來看,詞人的感慨寄托和時代的風云際會關系密切。二十余年間詞人受世事所擾,詞作多論及世事,創作旨趣和風格、詞人心態均受時代影響。喪亂之余,他們將“家國文物之感,蘊發無端”,承續了“詞史”的發展,融合了時代的狀態和詞人之心態,組構了特屬于咸同詞壇的詞學景象。 本文以咸豐、同治兩朝淮海地區詞壇為研究對象,對淮海詞人群體進行分析探究,通過對群體的聚合活動和個體的行跡進行探索,從而勾勒出群體及詞壇發展的原貌。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將對共同歷史背景下的淮海詞人做綜合考察,究“因”,求“變”,探“史”,以期能在探索詞人心態、詞體流變的同時,對詞人群體和時代的互動進行闡釋,從而對群體的意義和價值進行重構。 **章對咸同詞壇的歷史社會背景進行探索,對淮海詞人群體所處的時代環境、學術環境和詞壇氛圍進行介紹。 第二章展開對淮海詞人群體的綜合論述。在對群體的概念與特點、構成和具體詞人考訂進行討論的同時,也剖析群體中個體的流動特點、心態特征等。咸同詞壇的群體聚合與其他時代相比,有一定的被動性,這在偶然間促進了群體自身的發展。在詞體流變上,這一時期的詞人創作選擇和詞論大體與清初詞壇對接,在其基礎上延伸出“詞史”在咸同詞壇的個性內容和意義。 第三章展開對淮海詞人群體交游的詳細考證,以九秋社成員和《淮海秋笳集》中的各位作者為主要論述對象,對詞人交游進行論述。 第四章對淮海詞人群體的創作主題做一分類,從戰爭、詠物和題畫三個方面做分類論述,由詞人對主題內容的選擇考察其“詞史”表現。第五章對淮海詞人群體的創作風格和詞論的師法取向進行探索,以探清詞人在詞的發展當中所處的環節。 第六章以“詞史”的流變為線索,考辨咸同詞壇詞體的特點和流變過程,并對這一時期內“詞史”的衍變意義和價值進行研究,對咸同淮海詞人群體的“詞史”書寫和意義做討論。 36.張瑞杰:《清代山西詩歌研究》(馬衛中).蘇州大學 摘要:清代山西詩歌是清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詩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本論文以清代山西詩歌為研究對象,在認真梳理原典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各階段詩人的生平、交游、創作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清代山西詩歌“U”形發展格局,同時指出清代山西詩歌不同時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清代山西詩歌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由南到北逐步下降的趨勢。整個清代,山西詩歌根據其發展歷程可分為清初、清中和晚清三個階段。本論文按照五個部分展開論述。 **章為山西人文地理特征與清代詩歌的發展背景。通過對山西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清代社會政治科舉文化以及山西詩歌發展歷史等三個方面的梳理,厘清影響清代山西詩歌發展的地域因素、歷史因素以及詩歌自身傳承因素。 第二章為清代山西詩歌發展概述。本章從縱向歷時性變化,橫向地域性特征兩方面來介紹山西詩歌發展概況,從理論上建構清代山西詩歌發展演變脈絡,突出詩歌地域內部空間分布的差異性,以及以整體面貌顯現的地域性特征。 ……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24輯.古詩卷) 作者簡介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Poet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教育部批準的全國專享的以詩歌研究為中心的重點基地,是直屬于學校、與院系平行的實體性科研機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的研究對象,包括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所有詩歌形式以及其相關理論形態。下設“中國詩歌研究”、“中國詩學研究”和“詩歌教育與傳播”三個二級方向。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敏俐先生多年來致力先秦兩漢文學與中國詩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中國詩歌通史》《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三百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文學評論》《光明日報》等發表論文百余篇,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很好成果特等獎等多種獎勵。同時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的創建者,為當今的先秦兩漢文學及文化研究專家之一。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