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思想與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1667
- 條形碼:9787308201667 ; 978-7-308-2016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與藝術 本書特色
★中華傳統文化可以看成是以儒釋道三大核心文化為主框架,多種文化有序共存,具有完善體系的傳統意義上的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新形勢下,中華文化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為不被征服、顛覆或消解,在二十一世紀和未來,我們必須摒棄農耕時代養成的守舊的心理、落后的思想觀念與慣性文化生態,必須注入新鮮血液,推動儒釋道等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看人類歷史上多少強大的文明,*終都因保守自囿,不再更新前進而沉滅。我們要認識到歷史紋理的殤刻、謬誤的悲哀、愚昧的代價,我們不能有文化復興唾手可得的幻想。從早期華夏文明一直發展到現在,風雨蒼黃中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先賢們卻在一次次思想開化和解放中,使中華文明煥發出燦爛的光輝。今天,我們這一代人有我們的文化使命。現代科學的革命性突破,網絡時代、創意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驅使我們要有變革前進的想象力。我們要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前進!進,是我們的必然方向,而退,甚至退回到以往的那種蒙昧文化狀態中去,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選擇。 ——周天黎
思想與藝術 內容簡介
《思想與藝術(修訂本)》所收錄之內容為著名畫家周天黎近年對藝術的哲思,從某種程度上講,周氏的思考不僅限于藝術本體,更上升之生命與文化復興的層面。 如《思想與藝術(修訂本)》中所收錄之《我的藝術論》、《藝術沉思錄》、《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思考》等等,都在畫壇引起了巨大的影響。作者的智慧亦在于此,他從美術界脫離開來,站在一個更高的文化界來重新反思美術界的問題,其論可謂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思想與藝術 目錄
我的藝術論
藝術沉思錄
一個中國女畫家的思想片斷
我的人文求索
為思而在
也談成為大畫家的前提
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思考
憑吊凡·高札記
藝術要關注人類靈魂的救贖命題
我愿做人生本質中美與善的證人
要看破藝術市場中的黑幕
藝術要為人類的*高文明奠基
《大醫無疆》創作感言
附錄
孤卓立大野鄧福星
周天黎的藝與境曹意強
獨立與超越范景中
周天黎的藝術世界薛家柱
獨釣銀河仰霄漢毛建波
藝海靈光楊宇全
周天黎的文化超越馬建文
論周天黎《生》創作的成功和意義蘇東天
天道鑄藝魂大德映心畫童麗莉
周天黎的藝術之魂羅巖
論周天黎的筆墨與精神吳彥武
周天黎藝術的人文情懷和美學追求鄧福星
精神上的烈性釋放雷晨悟
畫壇重鎮周天黎香港美術家聯合會整理
時代呼喚藝術家為中華文化藝術復興奉獻思想、精神與好作品宗晶文
周天黎——文人畫家中的“傲霜枝”廖廖
思想者郝青松
站在時代前沿的文化凝望王照宇
每一代藝術家都要有自己新的使命徐融融
一本好書:《思想與藝術》李吃東
大疫之藝江之遠
思想與藝術 節選
《思想與藝術(修訂本)》: 權力有喪失的時候,金錢有散盡的時候,鮮花有凋零的時候,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時光一去不復返,真正的藝術家將憑借他們杰出的藝術超越時代。當我的靈魂駕鶴遠去,這具凡胎肉軀也將被送到火葬場化作一縷青煙,如果我能享受這種一生走到盡頭極致的無憾,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毋庸置疑,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任何一位中國藝術家如果仍然缺乏對人類自由精神的認識,對生命的意義沒有堅定的信念,無靈魂,無獨立人格,自私冷漠,唯利唯我,老于世故,為自己思想精神畫出的是一條向下的曲線,不知公共關懷的意識為何物,缺乏起碼的人道主義立場和人文情懷,沒有藝術家的人格氣場,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創造和傳承精神財富的人。他的藝術生命的整體狀態就會不自覺地僵硬起來,雖然擁有極高的藝術稟賦,也稱不上、成不了藝術大師,頂級的也只能算得是手藝精湛的工匠老師傅。 一些朋友看到我2005年以后創作的梅花、紫藤、枇杷、飛鳥等畫中物象,總覺得有些怪怪的。我是有意識地與傳統中國花鳥畫的筆墨拉開一些距離,同時加入了西畫中色彩、幾何圖式方面的效果。更主要的是,我畫的梅花、紫藤、飛鳥等,已不再是對現實中物體本身的再現,揭示及獲得的是視覺形象的第三者,或是我與所描繪物體兩者意象的結合,或是我與此物體之間關系的一種展現。那是一種心靈感應方面的契合,創作時的某一瞬間,甚至會感到自己的靈魂出竅,進入了奇妙的空間中。雖然稍縱即逝,但那一種無比自由舒暢的精神快感,令手中之筆任意揮灑。 藝術之所以存在,繪畫的視覺效果之所以感動人心,重要的一點是在于其有著內在的精神機制的支撐。大藝術家應該是藝術思想的探險家,還時時有意識冒險的沖動,而不是光聽政治家們告訴自己已重復千遍的陳舊的論斷。一個沒有偉大哲學家、偉大思想家、偉大藝術家的國度,一定不會有偉大的政治家。 任何一種文藝思想及美術理論,藝術家們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種思想啟示,能借鑒,可質疑,須發展。必須指出,偉大的藝術不可能是某種政治功利手段之下一元化的列隊集合體。我贊賞中國美術界一些人對振興現實主義藝術所付出的努力,但也要提醒他們——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盛行的寫實主義潮流,并不是中國繪畫藝術與人類藝術唯一的思想資源,要尊重多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和發展。 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我每次讀到蔡文姬“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及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對那些戰爭狂徒,那些用陰謀屠殺來掠奪權力,還額外向世界和歷史索取名譽的政治人物,產生不出絲毫的敬意。那絕不是我們這個民族所需要的精神美學啊!我們要堅持以二十一世紀科學與民主的精神,以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思維,使傳統文化在理性反思中繼承和超越發展。今天的有志氣的藝術家們,十分需要拿出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和勇氣,坦然直面已走出的那一片淤積了千年的封建泥沼! 學得權與術,貨于帝王家。中國歷史上傳統畫界舞文弄墨的“士”,實際上大多依附封建君主并以“入仕”為人生目標。遠離權與術,采菊東籬下的“士”終究不多.也并非是具有自由民主思想和社會批判精神的獨立知識分子。畢竟,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每一個有志成為二十一世紀藝術大師的中國畫家,都有必要去鑒視一下汗牛充棟的正史,去深層次地思索一些問題。一種專制制度能長期存在發展,難道和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對歷史進程產生阻礙的負面因素沒有關系嗎?所以,一切有責任的大藝術家都應該冷峻地逼問自己:什么才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這一代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又該在何處落實? 中國傳統的封建政治文化有毒,但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藝術無罪。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文化藝術的輝煌,無一不是在對封建專制文化思想桎梏的勇敢突破中創造,并掙脫被皇權加冕的封建儒學束縛,在精神自由中璀璨綻放。李白、杜甫、張旭、懷素、蘇東坡、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吳承恩、唐伯虎、徐渭、朱耷、石濤、曹雪芹、蒲松齡、魯迅等等,哪一個不是在心靈自由的海天之間,在急驟的暴風中,大鵬展翅,萬斛泉源,書寫出流傳千古的文化藝術之瑰寶。 文明是人存在的必須形式,人類要時刻警惕自身那種與生俱來的原始人性里丑陋與兇殘的獸性基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喪失健全的人類理性。藝術家決不能為暴力崇拜披上道義的盛裝。恨比愛有更原始的快感,但仇恨產生于絕望,而愛則產生于希望。我蔑視那些毫不躊躇地使用暴力的人。 ……
思想與藝術 作者簡介
周天黎,女,1956年出生,原籍上海。當代中國著名的藝術家和藝術思想家。20世紀80年代初留學英國,著重研究歐洲各畫派的藝術風格和東西方藝術融匯。1988年6月,周天黎被陸儼少院長親自聘為浙江畫院首批特聘畫師,并從事專業創作。有多部畫集文集問世,參加過多次重要展覽,幾百家中外媒體多次介紹過她的藝術成就和美學思想,在美術界、文化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現任香港美術家聯合會名譽主席,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