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新共生思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04130
- 條形碼:9787112104130 ; 978-7-112-104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共生思想 本書特色
作為***大師,黑川紀章先生不僅僅對建筑、城市規劃有著精深的造詣,對其他專業也融會貫通、返樸歸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本書不僅可以拓展建筑理論研究的視野,而且仍然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不同思想、不同物質如何和諧共生,這對建筑師、規劃師的思想**有指導作用,對決策者、一般讀者的思維都很有參考價值。
新共生思想 內容簡介
一百多年來,鄰國日本涌現出大批優秀設計家,他們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建筑、家居、景觀、服裝、平面等領域,掀起了席卷國際設計領域的“和の風”。這套叢書記錄這些現代設計領航者的日常工作與思想行動,也記錄了他們的回憶與夢想,其中蘊含著影響了數代人的觀念和感觸,也隱藏著通往未來的道路。 《新共生思想》為該套書的其中一冊,是作者從建筑、城市規劃引申開來,倡導“共生思想”,并對各個領域的“共生”進行了剖析。
新共生思想 目錄
叢書序
譯者的話
1 21世紀的世界新秩序——共生的秩序
邁向重視個人、地域性與創造性價值的后工業化社會
由線性向非線性經濟發展的轉變
由權力時代向權威時代的轉變
亞洲、太平洋文明的時代將以“生命原理”為基礎
開始向子整體或網絡結構的秩序轉變
多樣性的共生——“非布魯巴基體系”、“復雜系科學”
由農耕地緣社會向游牧遷徙社會轉變
邁向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流動一族的“流動社會”
由一、二、三產業整合而成的生態環保技術
異質文化共生時代的安全保障
生命在保持動態關系的同時創造出信息的發信源
2 從機械時代邁向生命時代——“生命原理”“代謝”“循環”“共生”
“機械時代”的20世紀
機械時代的“進步”是意味著接近歐洲
滲透到建筑中的機械時代
機械時代審美意識的“抽象性”及其思考
何謂機械時代的“歐洲精神”
生命時代的建筑
從功能的表現向意義的表現轉變
生命時代將從二元對立轉向共生
3 經濟的共生——經濟與文化的共生
關于經濟的“共生討論”
“共生思想”的原點
探索日本和美國共生的“阿斯彭會議”
什么是共生時代的障礙
日本的狀況岌岌可危
邁向“多樣化的存在才是豐富多彩”的生命時代
新型經濟援助
權威基于文化的力量
美國也有圣域
4 超越現代主義——克服二元論
默認西方優越性的普遍主義、國際主義
意外脆弱的激進化、個體化的純血統文化(企業)
導入異端、非主流的德勒茲和瓜塔里的“鎖列”與“根莖”
將異質(雜音)引入生活方式
時間分配與“兔子窩”
分離主義和二元論缺失的東西
亞里士多德、笛卡兒、康德的金字塔結構
包含著二項對立的、流動的、多樣性的原理——共生思想
被二項對立、二元論逼到絕路的后現代主義
在游牧世界里日本應該加強民族認同感
脫離極端的鐘擺現象
現代主義是工業社會的中央集權系統
超越還原主義的子整體理論(全體與部分的等價論)
東京是300座城市的集合體
革命性的構思——“國家與‘城市國家’等價論”
神秘主義開始與科學、物理學連接
個體與超越個體的矛盾統一:“即非理論”
5 唯識思想與共生——共生的根源
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的根源性“阿賴耶識”
善與惡及中間領——“無記”
暖昧的可塑狀態
達到“生與死的共生”的思想
6 共生時代的歷史思考——重新評價江戶時代
7 花數寄——共生的美感
8 利休灰、巴洛克、侃皮——兩義性文化
9 共生的條件——“中間領域”,“道”的復權,“圣域論”
10 人與自然的共生——森林的復原
11 機巧的思想——人與技術的共生
12 從后現代走向共生的時代——國際文化的樣式
13 走向意義的生成——共生創生出新的意義
14 抽象、象征——抽象與象征的共生
15 沙漠實驗城市——傳統與*先進技術的共生
16 國土大改造計劃——網絡城市與復合軸
17 亞洲的共生——開拓未來的亞洲文藝復興
18 結束語——從渴愛與無明中解脫
新共生思想 作者簡介
黑川紀章,建筑師,1934年出生于名古屋市,日本藝術院院士。 京都大學建筑學科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學位。 先后獲得的獎項有:高村光太郎獎、每日藝術獎、建筑業協會獎、公共建筑獎、日本建筑學會獎、日本藝術院獎、都民文化榮譽獎、法國建筑藝術金獎、理查德。諾伊德拉獎、1997年AIA環太產洋建筑獎、世界優秀建筑獎。本書獲日本文藝大獎。法國政府藝術文化勛章等。 美國建筑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名譽會員。 主要著作有:《城市設計》、《動民》、《建筑論Ⅰ、Ⅱ》、《游牧時代》、《花數寄》、《建筑之詩》、《黑川紀章筆記》 主要作品: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國立文樂劇場、名古屋市美術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奈良市攝影美術館、沖繩縣廳舍、和歌山縣立近代美術館與博物館、愛緩縣綜合科學博物館、日德中心(柏林)、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北京)、墨爾本中央棒球聯盟(墨爾本)、太平洋之塔(巴黎)、吉隆坡新國際機場(吉隆坡)、凡·高美術館新館(阿姆斯特丹)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