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67024
- 條形碼:9787520167024 ; 978-7-5201-670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民國史青年論壇的成果選輯。計劃每兩年出版一輯,已在我社出版輯。第2輯為2018年10月20-21日在復旦大學舉辦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第二屆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論文選輯, 包含論文18篇,內容涉及內政、外交、思想、經濟、社會等方面。此次論壇倡導“大民國史”研究, 主辦方在論文遴選過程中, 注重整體性的歷史視野, 力圖促進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之間的對話交流。論壇鼓勵青年學者思考研究關乎中國近代社會政治走向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 也注重選拔那些開拓了新的領域, 對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進行研究、填補空白的論文, 倡導青年學者引入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 為民國史學科注入新的思維與活力。目錄羅毅:《民初唐紹儀內閣歷史再考察》張仲民:《君子有三變:劉師培與洪憲帝制》承紅磊:《洪憲帝制憲法問題考論》應俊豪:《一戰后美國對日本在山東活動的情報搜集與觀察評估》楊雄威:《北洋政治自我革命論——1924年北京政變的“因果律”》朱文哲:《“時政劃一”:民國初期官定歷書的編訂與頒行》高波:《晚清以降“泰西如三代”觀念的興起與中體西用論的裂變:以廖平與王國維為例》馬建標:《 “塑造烈士”:五四時期的“民族氣場”與反日運動的展開》徐佳貴:《從五七到五四:“五四運動”詮釋的發生及其初期演變》王波:《分業的文化運動:“五四”后一個反思性的傾向》歸彥斌:《政黨?媒介?地方:20世紀20年代吳江鄉鎮小報黨派化探析》王建偉:《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的北平市黨部》姜濤:《南京國民政府十年兵役制的討論與定調》雷家瓊:《良稅乎?惡稅乎?民眾與國民政府的遺產稅征收(1939-1949)》趙妍杰:《穆光政之死:九一八事變后山西地方黨政關系的變動》賀江楓:《1935年華北自治運動與國民政府的因應——以何應欽北上為中心》皇甫秋實:《中國戰時生產局與中美租借物資管理權之爭》李在全:《抗戰時期的戰區檢察官——國民黨特務人員從事司法工作》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目錄
民初唐紹儀內閣與袁世凱關系新論 羅毅/003
洪憲帝制憲法問題考論 承紅磊/026
護法潛流:粵省長朱慶瀾去職與孫、陸合作 李欣榮/043
塑造烈士:五四時期的民族情感與反日運動的展開 馬建標/062
民初“五族共和”的民族平等論 楊思機/088
民國前期的官定歷書改制與時間秩序重構 朱文哲/118
一戰后美國駐華使領對日本在山東活動的觀察評估 應俊豪/141
·戰時中國·
華中國策會社集團與戰時日本對華中通貨政策 王萌/167
美國政府對華東淪陷區政治博弈的考察與評估(1940~1945) 陳佳奇/189
從社會到政治:抗戰時期“忠勇”觀念的形成與流衍 郭輝/211
抗戰時期的戰區檢察官
——以國民黨特務人員從事司法工作為中心 李在全/234
·學術與社會·
“超今文學”與近現代經史轉型 張凱/263
“以學殉時”:洪憲帝制期間的劉師培 張仲民/283
都市工蟻:近代中國城市苦力的概念史解讀 任吉東/307
政黨·媒介·地方:20世紀20年代吳江鄉鎮小報黨派化探析 歸彥斌/329
從“革命黨”到“右翼社會”:國民黨在香港之嬗變 孫揚/345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節選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烈士追悼會以及烈士形象的塑造,是民族精英對普通民眾進行國家觀念啟蒙的重要手段,而反日運動本身就是民族救亡的重要舉措。無論“救亡”還是“啟蒙”依然是局限在“五四”精英世界里的話題,而為反日運動所塑造的烈士形象則是溝通精英世界與普通民眾的重要紐帶。五四時期救亡性的反日運動正好碰上啟蒙性的新文化思潮,二者結合使得此次反日運動兼具“民族救亡”和“愛國主義”啟蒙的雙重性。在全國范圍的反日運動展開之前,時人已經注意到反日運動僅僅局限于上層社會特別是學生界,上!稌r報》記者戈公振就指出:“青島問題發生,上等社會之人已知之,而深慮之。中下社會之人,則否,或知之而以為風馬牛不相及,此種現象至堪扼腕。今京滬學生均有演講團之組織,乘此機會,可以造成輿論之基礎,而收舉國一致之效果,愿主持其事者,幸勿以空言而忽之!薄 ∈聦嵣希┙虻貐^率先發起的反日運動確實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榜樣,并直接帶動其他地方排日風潮的興起。1919年5月8日,美國駐濟南總領事畢克福德(Geo F.Bickford)致信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提及:“考慮到京津地區的反日運動所造成的麻煩,并擔心濟南的學生以及其他愛國民眾也采取同樣的反日行動,故而濟南官方在昨天出動一部分警力駐扎在日本駐濟南領事館附近,以便維持秩序。濟南的日本領事館代理領事顯得驚慌失措,他甚至請求英國領事禁止中國游行隊伍進入領事館所在區域。當然,英國領事無權這樣做。”5月7日是國恥紀念日,也就是紀念日本在1915年5月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后通牒”,這一天被中國人視為國恥日,故而也是倡議抵制日貨的絕佳時機。一份號召在5月7日抵制日貨的傳單這樣寫道:“日本既占據我滿洲,今又欲強奪我山東,如此看來,日本真不是我中國的友邦了。我中國人民無論士農工商,應從民國八年五月七號起,齊心不買日本貨,不用日本銀行鈔票。若各人有日本鈔票,應去兌現,大家抵制日本,中國或可望不亡也?赐暾堅俳凰!薄 ≡诟鞯亻_展抵制日貨運動的過程中,舉行烈士追悼會幾乎成為一種慣例。以天津為例,通過郭欽光追悼大會的召開,天津學、教、商、紳各界成立了直隸各界公民聯合會。5月14日,直隸各界公民聯合會議決把反對親日派“賣國賊”列為主要斗爭目標,議定“此次聯合會之目的,非達爭回青島、懲辦國賊之目的誓不罷休”。天津何家莊國民學校學生組織了游行團,“每至大街小巷間,且進且喚,欲使人人盡知國恥,共起御侮”,“對于抵制日貨一事,尤為猛烈進行”。烈士追悼大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商界的愛國行為,不少商界人士為學生的犧牲精神所感染,而投入反日愛國運動之中! 嵺`證明,令人壯懷激烈的民族情感總是比理性的愛國主義更能發揮輿論動員的效果。5月24日,濟南女師舉行追悼郭欽光烈士大會,與會者紛紛演說,表示“吾輩怯弱女子,別無救國之能力,唯有抱定一種決心,提倡家庭一種永久抵制日貨,以為消極對待辦法”,每逢演說至沉痛處,全場學生無不落淚,且有放聲大哭者,“一時悲慘之狀,楮墨幾難形容”。在這種充滿民族悲情的氛圍下,山東的反日運動高潮迭起。 ……
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 第2輯 作者簡介
李在全,主編,1977年生,2007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畢業,歷史學博士。2007年至200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近代法律史。著有《法治與黨治:國民黨政權的司法黨化(1923-1948)》,主編《近代中國的法律與政治》,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馬建標,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外交史,著有《沖破舊秩序:中國對帝國主義國際體系的反應(1912~1922)》。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