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楞嚴大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6492
- 條形碼:9787532596492 ; 978-7-5325-96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楞嚴大意 本書特色
開悟在楞嚴 深入闡發經文大意,全面披露修學法門 全書從學教、明理、修行、證果四個方面完整闡述《楞嚴經》的微妙之義,并將其中蘊藏的修學法門披露無遺。原書沒有列出《楞嚴經》原文,此次出版,根據作者所作科判,將經文分別插入相應位置,以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楞嚴大意 內容簡介
《楞嚴經》 (十卷) , 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全書從學教、明理、修行、證果四個方面完整闡述《楞嚴經》的微妙之義, 并將其中蘊藏的修學法門披露無遺。
楞嚴大意 目錄
自序1
分科3
楞嚴經卷一8
楞嚴經卷二39
楞嚴經卷三80
楞嚴經卷四120
楞嚴經卷五172
楞嚴經卷六210
楞嚴經卷七244
楞嚴經卷八276
楞嚴經卷九317
楞嚴經卷十368
楞嚴大意 節選
有人以見性為真性,此亦大誤。何以故?經云:“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眲t知見性,雖非如根塵相對而起之諸識,但仍如第二月,不是真月。真月喻真性,第二月喻見性。故知見性是妄,妙心是真。第二卷中,佛又說:“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币,即見性;見緣,即見所緣境;所想相,即能緣所緣相對時所起心識之相。如是諸法,都如空花,本無所有。以此明證,見性是妄,不可誤認為真。雖然如此,即此見性,及所緣境,所起心識之相,元來即是常住真心。何以故?以全妄皆真,法界之中,唯一真心,無二法故。菩提,即覺;妙,謂寂滅;凈,謂無染;明,謂遍照;為諸法本,故名為體。“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凈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此處文字,更加明白。見聞色空,同為虛妄,如第二月。第二月者,不可說是月,亦不可說非月。何以故?本無有故。故知,認見性為真性,恰是認賊為子,自劫家寶。欲憑此妄法,求無上菩提,譬如蒸沙作飯,哪得療饑! 不是離常住真心,別有見聞色空等妄法。妄法之性,即是真心。以是義故,五陰、六人、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名為妄;常住真心,是名為真。妄相本空,故無可指;真性元真,唯是妙明。法相宗說俗有真無,今法性宗說真有俗無。真何以有?不生滅故。俗何以無?虛妄相故。又亦可說真無俗有。真何以無?離妄染故。俗何以有?有虛相故! 〗裼@示常住真心,更從三方面說明其義: 一者空義。在此心中,五陰、六人、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何以故?以如是等法皆虛妄故,譬如空花、二月、鏡像、夢境,不可究詰,故名為空。 二者不空義。以此真心,清凈圓滿,具足一切功德。五陰、六人、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于此心中,隨緣顯現,故名不空! ∪呖张c不空皆不可說。若說空者,名損減謗;說不空者,名增益謗;說亦空亦不空,名相違謗;說非空非不空,名戲論謗。何以故?以此真心遠離遍計所執,非是思量言語之可及故。又妄法無故,可說為空;具足一切功德故,可說不空;即二邊故,亦空亦不空;離二邊故,非空非不空。為悟眾生,皆可得說!
楞嚴大意 作者簡介
王永元(1917-2011),江蘇常熟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上海佛學院、福建佛學院教師。王老僅受過三年私塾教育。后任蘇州靈巖山寺方丈妙真法師文書,協助處理各項事務。20世紀40至50年代,在上海參與《弘化月刊》的編輯工作。60年代,曾協助時任上海佛教協會會長持松法師、副會長葦舫法師參與《辭海》佛教詞條的編寫工作。1985年經上海市佛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選為佛教協會副秘書長。1991-1995年,參與《上海宗教志?佛教篇》主要內容的資料搜集與編寫工作。著有《凈土文十八篇》《中論五百偈簡釋》《天臺宗綱要》《開啟智慧之門》等,曾以鈍根凡夫、阿癡、同塵等筆名在《弘化月刊》《法音》《上海佛教》等發表文章上百篇,并且常年堅持宣講佛教經論著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