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番僧入華來(宗教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6732
- 條形碼:9787108066732 ; 978-7-108-06673-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番僧入華來(宗教卷) 本書特色
葛承雍先生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學者,作者將多年的研究成果收進這部五卷本的文集中。從宏觀的大寫意到嚴謹的工筆畫,以文物與文獻相印證,完成了一系列學術界為之矚目的具有開創性的論文,揭示出一系列隱秘不彰的中外文明交匯的史實,在時空坐標里閃耀出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襟度,必將對后人有極大啟迪。
孫機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資深研究館員,時年九十。
在中古胡漢文明的求知路上,葛承雍先生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具有敢為人先、探微闡幽的學術風格。他對新文物和舊文本所作的闡釋,使研究對象更加物質化和更加精神化。匠心獨運的五卷文集,既是嘗試集,又是新知集,實證與妙語兼而有之,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蔡鴻生
首屆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中山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中山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時年八十六。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番僧入華來(宗教卷) 內容簡介
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明的借鑒與吸納,漢唐時代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力強大,人口眾多,文化發達,胡漢交往頻繁。
其中,大量胡人(泛指中國以外的外國人)通過貿易、出使將本國的工藝品、器物、食物乃至動植物帶到中原內地,同時將外來文明中的宗教、文化、藝術、習俗也帶到漢地。很重要的是,大量胡人生活在唐代中國的宮廷、城市,潛移默化中將他們的文化植入了中原文化,逐漸使得中華文明中有了外來文明的因素。但是,多年來相關研究或者較依賴于文獻記載,或者比較具有局限性,不能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胡漢文化的交流互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學術界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日趨深入,尤其是大量相關考古成果的涌現,為深入研治胡漢文化交流的課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本書作者是有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20多年來始終堅持從歷史學、考古學的角度開展對漢文明與外來文明的互動問題研究。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總結,代表中國學術界有關外來文明入華研究的很高水平,能夠與靠前學術界交流對話,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全書總書名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分為五卷,即《交流卷:綿亙萬里長》《民族卷:胡馬度陰山》《藝術卷:拂菻花亂彩》《宗教卷:番僧入華來》《胡俑卷:綠眼紫髯須》。在書中,作者縱論胡漢文化如何在漢唐時期進行深入交流互動,具體考察了入華胡人的生活狀況,探討外來文明對中原建筑、書法、繪畫、雕塑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挖掘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在中原地區的傳播。
作者長期工作于考古文博的一線,親身接觸大量新出土但尚未刊布的考古文物及文獻成果,在此基礎上,作者撰寫多篇文章并配以重要的圖片,這些研究文章對于推動歷史學、考古學的研究,對于建立中國學者與靠前學術界的交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作者關注的地域空間大多與漢唐以來絲路沿線的族群、政權相關聯,對于這些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的基礎性研究,對于扎實推進“一帶一路”構想有著積極作用。 書中多篇文章在靠前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館員孫機先生、中山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蔡鴻生先生撰寫推薦詞對本書予以肯定與推薦。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番僧入華來(宗教卷) 目錄
* 前言
* 唐代長安一個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 唐代景教傳教士入華的生存方式與流產文明
* 從景教碑試論唐長安景教的興衰
* 唐、元時代景教歌詠音樂考述
* 西安、洛陽唐兩京出土景教石刻比較研究
* 景教天使與佛教飛天比較辨識研究
* 洛陽唐代景教經幢表現的母愛主題
* 從新疆吐魯番出土壁畫看景教女性信徒的虔誠
* 唐兩京摩尼教寺院探察
* 試論克孜爾石窟出土陶祖為摩尼教藝術品
* 龜茲摩尼教藝術傳播補正
* 祆教東傳長安及其在陜西的遺痕
* 祆教圣火藝術的新發現
——隋代安備墓文物初探
* 隋安備墓新出石刻圖像的粟特藝術
* 北朝粟特人大會中祆教色彩的新圖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朝石堂解析
* 唐長安伊斯蘭教傳播質疑
* 本卷論文出處
* 本卷征引書目舉要
* 英文摘要
* 后記
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番僧入華來(宗教卷) 作者簡介
葛承雍,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特聘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敦煌研究院等院校兼職教授。1993 年起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8 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研究領域:漢唐文明、絲綢之路、宗教文物、藝術考古、古代建筑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