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海問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8211
- 條形碼:9787503968211 ; 978-7-5039-682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海問道 本書特色
《藝海問道》是由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推出的“藝海問道”文化論壇的實錄結集,邀集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傳播等不同文化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對話、筆談、研討等方式,圍繞25個核心主題,就各藝術門類發生發展的本質規律及其現狀、大眾文化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文化藝術界關心關注的普遍現象和焦點話題等,進行理論探討與實踐想象,從而對當下相關領域的研究、創作提供指導與參考。書中討論的選題具有較為開闊的視野,敏銳的問題意識,與時俱進、貼近現實的思想觀念,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原則,以及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的思維方式。針對這些選題,依托報社豐富的平臺資源,論壇邀集嘉賓或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或有專業的文化藝術背景,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或對相關議題有高屋建瓴的獨特見解,使得本書對問題的討論具有一定的思想藝術深度、學術理論價值與實踐參考意義,體現出當代文化藝術領域及相關研究者對專業、對社會的關懷和擔當。
藝海問道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是藝海問道文化論壇第1至25期的內容, 曾以整版報道的方式, 刊登于中國文化報理論版。重讀這些文字, 讓我們有機會思考“藝海問道”文化論壇的實效與得失。盡管再讀之下感覺到理論的銳氣與勇氣不夠, 沖擊力還不強, 有些很好的話題還可以不斷深入進去, 但令我們多少感到欣慰的是, 盡管作為新聞報道先天具有易碎品的屬性, 但這些議題常說常新, 這些討論隨處閃現思想的火花, 至今仍具啟發。
藝海問道 目錄
立足傳統,再造傳統
中西戲劇精神與當代戲曲發展的未來走向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
——青年文藝工作者暢談網絡時代如何深入生活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
——中華文化創造力如何體現
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及產業發展前景
文藝批評的責任與擔當
呼吁構建戲曲理論新思路,為戲曲傳承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弘揚抗戰精神,成就藝術經典
構建當代有效的藝術評價體系
當代工筆畫:融入生活的中華美學“新”風尚
孔子文化形象的當代傳播
推動建立當代戲曲舞臺表演風格
激發優秀傳統文化活力
走向世界的中國戲曲
聚焦“十三五”時期藝術創作
中國曲藝走出去的實踐、經驗和前瞻
中華詩詞:活的傳統,活的創造
戲曲經典的永恒魅力
——盱河高腔·鄉音版《牡丹亭》
推動新時代民族歌劇的繁榮發展
少兒舞蹈教育的聚焦與導正
聚焦現實題材戲曲創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當代價值、世界意義
多元趣味時代的審美提升
新中國戲曲改革、發展、傳承的實踐與理論見證
——郭漢城的治學精神、學術態度和豐碩成果
藝海問道 節選
《藝海問道》: 徐漣:你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了大量的閱讀和感受。你剛才說的那種方法,就是因為歷史空間其實都不存在,因為都是用本心來直接面對,所以你能得到靈感。一方面你進入這個傳統,另一方面傳統對你沒有壓力,是因為你沒有被它束縛在這樣一個一個的時間和空間當中。 葉錦添:給我有感覺的東西,我會深入研究,當我的興趣夠了,那個東西就停在那里,并不代表它靜止了,所有東西其實都一直在豐富。在我心目中其實沒有時間的限制,也沒有時間的脈絡,但是要去看它的時候,那個脈絡就在那里。 怎么解決傳統創新的問題?一個文化很強大的地方,必須容納兩個東西,一個是傳統,另一個是創新。所謂傳統的人,他應該是用盡方法把傳統的東西保留,而且把它弄得越來越精。同時,每個創新都經過傳統去創新,傳統的東西也必須一直有新作品,從傳統的路線創作新作品,但不一定要搞多媒體。另外,評論非常重要,不像國外,我們目前還沒有那種建構體系的持續的評論,讓觀眾看完評論覺得這個事情很嚴肅,能看到文化的根在哪里,又有什么樣的創新。 徐漣:葉老師剛才談到內在的自我和外面的世界的關系,并從自身創作的真實體會講傳統如何轉化的關系,玄而又玄,卻非常有意思。你講創作思想的歷程,一方面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把中國的哲學融入進去,一起變成自成體系的方法。 你剛才說成體系的評論,其實這是我們的一個軟肋。《中國文化報》是文化部主管的報紙,我們想要在藝術評論上多做一點工作。“藝海問道”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努力。許多藝術家和藝術創作,并沒有持續地關注和持續地研究,很多時候滿足于一臺戲出來,開個研討會,說完了就過去了,我希望從現在開始,我們能夠做一些進一步的工作。 剛才田青老師對臺灣漢唐樂府用了“震撼”這樣一個詞,這個詞也是我對漢唐樂府的一個基本感覺,請陳美娥老師來給我們講講她的美學之旅。 陳美娥:剛才田青老師和葉錦添老師兩個人演講,我一直在看著,我說他們都有著古老的靈魂,我也自命有著古老的靈魂。我想或許不單只有我們3個人,我們有13億人口加上臺灣地區的2300萬人,還有海外華人的世界,擁有古老靈魂的同胞一定很多。美國人很驕傲,說他們能夠指導人類的思想,但是他們有一個步驟,就是想透過文化,用文化來作為他們話語的主導權,按人口比例來說,唯一能抗衡的只有中國。所以我們應該做得更有自信,或者更有自尊,我想文化是我們*大的也是*強的,不應該說是武器,應該說是我們的資產。 漢唐樂府從30余年前,1983年成立的時候,就站在音樂的角度希望能夠挽回我們在國際上,被認為傳統音樂已經斷代這樣一個誤解,希望能夠把這個自信給找回來。一直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樂舞。唐代之前,詩歌樂舞是不分家的,宋元有歌舞戲,才有戲文戲劇的發展。因此1993年我要開始做轉型,我想展開一扇窗,對于中國音樂的探討,舞蹈應該是不能忽略的。南音的另外一個藝術體系,利用歌舞戲的舞蹈科步,也就這樣子進入了我的心靈。我當時就想著,如何把傳統的南音這些大曲和梨園的科步傳統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實驗性的嘗試。很幸運的就是當時有了葉老師的出現。當時漢唐樂府在臺灣有一個藝術中心,是臺灣**個私人打造的勾欄舞臺空間,葉老師為南音的音樂和我們梨園的舞蹈所震撼。從20世紀90年代有漢唐勾欄古典的劇場開始,開始了《艷歌行》首創,就這樣子一不小心把它做大,受到媒體以及國外重要的藝術總監們的青睞,漢唐樂府也開始走上國際主流的表演藝術殿堂。到了21世紀初,漢唐樂府又從這種精致古典、比較中型的演出形態,開始走上大型的舞臺歌舞。從2002年的《韓熙載夜宴圖》,到2006年的《洛神賦》,一直到2009年的《教坊記》、2010年的《武丁婦好》,后來還有一個《盤古》。 ……
藝海問道 作者簡介
徐漣,文學博士,高級記者。多次獲得省部級文化新聞獎,策劃組織中國文化報社重大新聞采訪及深度報道,主持“藝海問道”文化論壇。擔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入選科技部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專家庫;2014年起擔任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2014年獲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頒發的新聞行業領軍人才稱號。2016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