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39547
- 條形碼:9787559639547 ; 978-7-5596-3954-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本書特色
1. 這場孤獨之旅不關乎宗教虔誠,只關乎忘卻,為了忘卻的紀念2. 用情感和記憶體驗大自然的自由和野性3. 去山巔探尋美好的風景、見證新生命的循環、覺察純粹的自我 1.首部描寫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的旅行筆記。 2.與一般的旅行游記不同,作者在祖國壯美山川的描寫之外,注入了更多的高原行走感受及深思。 3.看山,聽水,走蠻荒,訪遺跡,親近生物,拾得斑斕,躬行記錄那些粗獷且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思考那里撲朔迷離的自然與人文生態,見微知著,在理性和世俗之間,找到一種精神平衡。 無三江源,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地帶。歷史上,來自中原的漢文化,來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與來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在沖突中走向融合,發生了無數的傳奇故事。作者深入探尋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觀察、感知、記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視覺與精神的優美畫卷。 無無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內容簡介
三江源,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地帶。歷史上,來自中原的漢文化,來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與來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在沖突中走向融合,發生了無數的傳奇故事。作者深入探尋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觀察、感知、記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視覺與精神的優美畫卷。 三江源,群峰峻嶺綿延,山原荒漠迢遙,雪山冰川磅礴,森林草原蒼莽,江湖濕地縱橫,地域神秘,個性卓立,其地質與生物獨特性全球juewu僅有。黃河、長江、瀾滄江等大江大河在此孕育,悠久的東方文明從這里娩出。作者深入探尋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看山,聽水,走蠻荒,訪遺跡,親近生物,拾得斑斕,躬行記錄那些粗獷且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思考那里撲朔迷離的自然與人文生態,見微知著,在理性和世俗之間,找到一種精神平衡。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目錄
自序 遙遠的“邊地”
前言 在路上
**章 高原腹地,山之邊緣
來到阿壩/ 大山邊緣的“秘境”/ 神山圣湖年保玉則/瑪柯河谷的清流
第二章 大山深處的一片凈土
走進巴顏喀拉腹地/ 草原上的盛典/ 黃河流經的**城/ 埡口之上看風景/ 野性生命的力量
第三章 河流在這里拐了個彎
大山深處的中心城市/ 斷然止步的昆侖/ 阿尼瑪卿一日游/ 高山植物綠絨蒿/ 果洛,一部鮮活的歷史
第四章 黃河遠上,白云之間
鄂陵湖畔“觀!/ 濕地,生靈庇護所/ 高原上的古羌之謎/ 吐谷渾之殤
第五章 唐蕃古道上的記憶
高原的、康巴的玉樹/ 一部關于玉樹的書/ 勒巴溝里的故事/ 世間**嘛呢城
第六章 三江源,水從天上來
大浪淘沙通天河/ 探險長江**灣/ 穿越日阿東拉無人區/ 國家公園的想象
第七章 秘境巴艾涌大峽谷
莫云,純真的莽原/ 色如沃丹的地貌/ 一個動植物王國/ 峽谷深處有人家
第八章 清泉孕育了雅礱江
離太陽*近的“部落”/ 清波漫流扎溪卡/ 阿須草原上的雄鷹/ 走在沙魯里山邊緣
第九章 山峻谷深的“塊體”
板塊褶皺里的脈動/ 一條神秘的河/ 草原上的海天佛國/ 山谷里的那一抹紅/ 回聲:一場精神之旅
后記 行者有道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節選
自序 遙遠的“邊地” 這一次,我是哼著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走進青藏高原的。中國的西部滿載神秘,總是令人心向往之。那里的許多地方迄今人跡罕至,許多珍稀動植物尚未被發現,許多故事都描摹著不朽的傳奇。 二十年前,我所在的公司設計開發了一個網站??_巴顏喀拉出版在線,如今,網站已不復存在。十年前,在幾乎轉遍四川、云南和西藏之間的橫斷山脈之后,我欲往玉樹,不巧那里發生強烈地震。于是,一窺青南高原??_青海南部青藏高原上的雄渾壯闊成為我揮之不去的念想,心中無數次盤桓,終于,在這個夏天我得以成行。 天之中央/ 地之中心/ 世界之心臟/ 雪峰環抱中/ 江河源起處/ 群山如此巍峨/ 大地如此純凈 在喬治·夏勒先生的一部書中,他引用這首創作于八九世紀間的詩解讀青藏高原,及其中的蒼莽昆侖和豐草大泊。 眾所周知,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極地”之稱,這是一個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的世界,許多神話與傳說從這里娩出,高原精神的內核于焉浮現。來到川青兩省的交界處,我們發現,由于大陸板塊的相互擠壓與抬升,昆侖山脈在此處終止,億萬斯年即如此。 畫家李伯安曾經創作了一幅百米長卷,取名為《走出巴顏喀拉》。這是畫家傾注了畢生心血的大作,靈感便源于巴顏喀拉山。巴顏喀拉山壯美神奇,作為昆侖山的支脈之一,它主要由巴顏喀拉塊體構成,其范圍包括青南高原,也涵蓋了川西高原的一部分。巴顏喀拉山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在今日四川紅原縣的查真梁子,立著一塊巨石,上面寫著那里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北面是黃河,南邊是長江。其實,何止查真梁子,在巴顏喀拉山主脈一線,到處可見這樣的分水嶺,是眾多河流的源頭,于是人們將這片區域稱為三江源、亞洲的水塔。 今天,說起三江源,必然系著中國首座國家公園的創建。早年,中國林業部委托云南省林業廳試點,創建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但帶著明顯的地方色彩,并不具備國家性。三江源地廣人稀,河網密布,地質不穩,地震頻發,生態脆弱,面對世界上高海拔地區這個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如何建設中國首個國家公園,讓人充滿想象與期待。 此次高原之行并非我的**次遠行。雖然我曾在川西之地闖蕩多年,但走入青南高原,還是感覺新奇,感嘆于它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生態。高原帶給我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汽車和高速公路拉近了與“邊地”的距離。這期間,我終于不必考慮日常的工作,不必過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可以盡情放飛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攀上高原,遠離現代都市,我不知道明天會看見什么,或者遇見怎樣的過去,那里的一切都既神秘又充滿不確定性,因為一切都是自然天成。山脈與河流,花草與樹木,飛禽與走獸,風俗與傳承令人向往、令人敬畏。高原之美,便蘊藏在這些山脈、湖泊、森林以及草原之中。 于是,我行走于年保玉則峻峭的山峰和無邊的花海之間;尋覓于瑪卿崗日茫茫雪山和磅礴冰川的邊緣;領略黃河源頭扎陵湖、鄂陵湖畔變幻無窮的湖光山色;觀賞通天河、扎曲時而波濤洶涌時而水波蕩漾;體驗穿越高原腹地日阿東拉無人區的驚險與刺激;觀察巴艾涌地質公園峽谷之中的動植物和旖旎丹霞地貌;回眸唐蕃古道上的千年遺跡和圖騰;找尋我們人類的源起之地和遷徙之路。 青南高原是一派生機勃勃之地。此刻,站在這蒼茫的鄂陵湖畔草原,便能想象到石器時代靠游牧狩獵為生的人們在那片廣袤土地上的原始生活。他們從何而來,是本土而生,還是源于遙遠的他鄉,很難考證。一千多年前,經長途跋涉來到此地的吐谷渾人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之后還有黨項羌人、藏族諸部落,他們在這里彼此爭奪、妥協、融合。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原先古氐羌部落的一部分,已演變為今天新的羌族。曾經在高原上風光三百余年的吐谷渾人,是否已湮滅于歷史的塵埃之中,或者經過華麗轉身之后依然生活在高原,仍有待考證。今天,青南高原已成為藏族的主要居住地,果洛多安多藏族,玉樹多康巴藏族。
遠山孤旅:從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作者簡介
孫重人,自在獨行者,深圳作家協會會員,喜好閱讀、旅行和寫作,關注博物學和自然人文生態。已出版《書緣》《讀來讀往》《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等讀書、旅行札記,其中《荒野行吟》一書曾獲“中版好書2017年度榜/文學藝術十大好書”和第四屆“深圳十大佳著”(非虛構文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