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與政策模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1515
- 條形碼:9787552031515 ; 978-7-5520-315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與政策模擬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八章, 內容包括: 導論 ; 文獻綜述 ;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進展 ; 中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 國際天然氣價格沖擊的模擬研究 ; 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的政策模擬研究等。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與政策模擬 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1節 研究背景
一、 全球天然氣產業發展趨勢
二、 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趨勢
第2節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選題意義
一、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 選題意義
第3節 研究內容及思路
第4節 本書的貢獻
第2章 文獻綜述
第1節 自然壟斷產業價格規制理論
一、 規制理論
二、 價格規制
第2節 天然氣價格規制的研究進展
一、 對國外天然氣產業規制改革的研究
二、 國內天然氣產業放松規制的研究
三、 國內外研究評價
第3節 CGE模型文獻回顧
一、 CGE模型在能源經濟環境領域中的應用
二、 CGE模型在能源價格研究中的應用
第4節 天然氣價格變動的傳導機制
第3章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進展
第1節 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一、 中國天然氣產業上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二、 中國天然氣產業中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三、 中國天然氣產業下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第2節 中國天然氣產業價格規制改革
一、 中國天然氣產業上游價格規制改革
二、 中國天然氣產業中游價格規制改革
三、 中國天然氣產業下游價格規制改革
第3節 中國天然氣產業監管體制分析
一、 中國天然氣產業上游業務監管體制
二、 中國天然氣產業中游業務監管體制
三、 中國天然氣產業下游業務監管體制
第4節 小結
第4章 中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第1節 理論基礎
一、 什么是一般均衡
二、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三、 一般均衡模型的優缺點
第2節 模型構建
一、 部門劃分
二、 方程體系
第3節 數據來源
一、 SAM表基本結構
二、 SAM表編制
三、 SAM表平衡
第4節 參數標定
一、 替代彈性
二、 其余參數
第5節 模型檢驗
第6節 程序實現
第5章 國際天然氣價格沖擊的模擬研究
第1節 研究背景
一、 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提升
二、 政府對天然氣價格進行規制
第2節 國際能源價格沖擊的作用機制
第3節 政策模擬
一、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二、 對部門經濟的影響
三、 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第4節 研究結論與政策討論
第6章 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的政策模擬研究
第1節 資源稅改革背景
第2節 資源稅改革的作用機制
第3節 政策模擬
一、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二、 對部門經濟的影響
三、 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第4節 研究結論與政策討論
第7章 天然氣交叉補貼改革的政策模擬研究
第1節 天然氣交叉補貼改革背景
第2節 能源補貼改革的作用機制
第3節 政策模擬
一、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二、 對部門經濟的影響
三、 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第4節 研究結論與政策討論
第8章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政策模擬研究
第1節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背景
第2節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作用機制
第3節 政策模擬
一、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二、 對部門經濟的影響
三、 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第4節 研究結論與政策討論
參考文獻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與政策模擬 節選
一、 全球天然氣產業發展趨勢 (一) 天然氣在全球能源中的地位上升 在全球能源利用格局中,天然氣的地位上升速度較快。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的統計數據顯示: 1965—2018年,三大化石能源中,石油、煤炭在總能源中的消費比重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而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消費比重則持續增長;2018年,盡管石油、煤炭的消費比重仍高于天然氣的消費比重,但是差距已明顯縮小,天然氣與煤炭的差距已縮小至3個百分點。 從供應角度來看,天然氣每年新增探明儲量較高,天然氣儲產比穩中有升,全球天然氣供應較為充足。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2018年,世界總計天然氣的儲產比為50.9,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96.9萬億立方米,略微增加了0.8萬億立方米(約為0.4%)。按照2018年全球天然氣產量水平,可以滿足全球天然氣產量50.9年。分區域來看: 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獨聯體國家、中東國家、非洲國家、亞太地區的儲產比分別為13.2、46.3、15.5、75.6、109.9、61.0、28.7。中東國家擁有世界上(zui)大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約75.5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38.4%;其次為獨聯體,約6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31.9%。 從消費角度來看,全球天然氣消費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8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3%,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約為24%。預計到2022年,全球天然氣消費總量將超過4萬億立方米。其中,由于歐美日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緩慢,有采用較低價格能源替代天然氣的需求(如日本,在發生福島核事故后,大量進口天然氣,而近期重新發展核電,降低天然氣需求,從而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其天然氣消費總量增長有限。與此同時,從全球范圍來看,天然氣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工業用天然氣消費正在逐步增長,而發電用天然氣正在逐步下降。由于大量新興市場國家化工及化肥產業相對發達,對天然氣的消費需求巨大。因此,未來天然氣的消費需求增量集中于新興市場國家。 (二) 全球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加深 天然氣由于在常溫下以氣態方式存在,其生產地與消費地往往相距較遠,因而在陸上天然氣的運輸主要通過管道方式進行,沒有陸地連接的地區則需要通過液化天然氣的方式進行運輸。天然氣的運輸,尤其是陸上管道天然氣運輸,需要大規模的沉沒成本,因而管道運輸業屬于強自然壟斷產業。這一特點決定了國際貿易中,天然氣的定價方式往往是雙邊議價的模式,具體的定價模式由于不同國家考慮的因素不同差異較大。因而,國際天然氣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近年來,國際社會面臨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選擇。天然氣由于熱值高、污染排放少等特點,受到全球各國的重視。基于此,建立能夠反映供求關系、保證適度競爭的一體化的國際天然氣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前,國際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加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世界天然氣貿易需求旺盛 當前天然氣消費需求旺盛的地區與天然氣資源分布不匹配,天然氣國際貿易需求旺盛。從亞太地區來看,日本、韓國由于自身資源稟賦不足,天然氣消費基本依賴進口;中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好,但是由于天然氣開采條件以及開采成本等因素,國內天然氣產量遠不能滿足天然氣消費,近年來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趨高。從北美地區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北美地區由于對天然氣產業的成功改革以及頁巖氣革命等因素,天然氣產業發展迅猛,并從天然氣凈進口國向天然氣凈出口國轉變。從歐洲地區來看,歐盟國家城市化水平較高,對天然氣的消費需求也較高,但是歐盟本身的天然氣產量并不能滿足其天然氣消費需求。從中東地區以及非洲地區來看,其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天然氣消費需求不足,因而需要與其他地區開展天然氣貿易,從而發展本國經濟。目前,不同地區天然氣市場價格差異較大,北美地區天然氣市場價格較低,亞太地區天然氣市場價格較高。隨著天然氣開采技術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全球天然氣貿易中,天然氣貿易的供需雙方趨于多元,國際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加深,將會促進不同地區的天然氣價格趨于合理。 2. 液化天然氣貿易增加 天然氣的運輸方式主要包括管道以及船運LNG。陸上相互連接的國家或地區一般通過管道輸送的方式進行運輸。而從全球范圍來看,存在很多天然氣的貿易伙伴國其陸地并不連接的情況,這些國家通常采取船運LNG的方式進行運輸。由于船運LNG靈活的運輸方式,為地理距離較遠的國家開展天然氣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隨著船運LNG技術的提高,船運LNG的成本逐漸降低,加之其更加靈活的運輸方式,與陸上管道運輸的競爭越來越具優勢,而通過LNG的方式開展天然氣貿易的國家越來越多,液化天然氣貿易的比重逐漸提高。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達4.3萬億立方米,管道氣貿易為8.1萬億立方米,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占到總貿易的34.7%。當前,卡塔爾、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均是重要的液化天然氣貿易國。其中,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zui)大,占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量的1/4左右;日本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zui)大,也占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量的1/4左右。隨著液化天然氣貿易量的擴大,全球天然氣定價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由于原本依賴管道氣進行貿易的國家,為了確保價格的相對公平,往往采取將天然氣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的定價方式,而隨著液化天然氣貿易的持續擴大,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天然氣貿易需求。液化天然氣貿易增加不僅推動了天然氣資源匱乏國家對天然氣的利用,也正在改變以往歐洲、北美、亞太三大全球區域市場的格局,縮減三大區域市場的價格差異,(zui)終推動了全球天然氣貿易的一體化程度。 3. 地緣政治博弈意識 能源由于其特殊屬性,與政治有著較強關聯。地緣政治博弈對于國際天然氣貿易一體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破壞國際天然氣貿易一體化,也有可能促進天然氣貿易一體化。但是正是由于地緣政治博弈意識,世界各國在開展天然氣貿易時,意識到僅依賴于一個國家,將會使得能源供應安全面臨挑戰。以歐盟為例,歐盟的天然氣供給主要來自俄羅斯、挪威、阿爾及利亞等國,而東歐國家尤其依賴俄羅斯。近年來,爆發的烏克蘭危機、利比亞危機,都給東歐國家造成了天然氣的短期供應中斷。因此,采取天然氣多元化進口戰略已經成為歐盟成員國的共識。歐盟天然氣進口的戰略,也給其他國家以啟示。無論是天然氣進口國還是天然氣出口國,都應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從而分散天然氣貿易風險,也使得貿易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促進國際天然氣貿易的一體化程度。 4. 天然氣市場定價方式 北美地區天然氣產業改革較早,市場化程度較高,已經擺脫了與原油價格掛鉤的定價方式,形成了不同氣源之間相互競爭的定價模式。歐盟國家天然氣產業改革起步較晚,且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較大,盡管歐盟已經先后三次對天然氣產業改革頒布了指令,但是要全面推進天然氣產業改革仍然存在難度。盡管如此,歐盟天然氣定價機制受到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但目前正在轉向基于樞紐以及現貨市場的定價方式,脫油化趨勢明顯。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2014年的相關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天然氣批發量的43%是基于天然氣定價,僅有19%仍與油價掛鉤,其余38%則是采取其他定價方式。目前,隨著天然氣在全球能源利用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原油供需市場情況與天然氣供需市場情況的巨大差異,以不同氣源相互競爭為基準的定價方式更能取得天然氣供需雙方的一致認可,也為國際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發展奠定基礎。 (三) 中國天然氣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 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830億立方米(未包括香港、臺灣地區),占亞太地區的34.3%,占全球的7.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指出,到2030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將增長到5000億立方米左右,占亞太地區的50%左右,占全球的10%左右,天然氣消費增量將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量(zui)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天然氣消費的持續增長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較小。首先,中國正在實行多元化進口戰略,同時與卡塔爾、澳大利亞、烏茲別克斯坦、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開展天然氣貿易合作,而與俄羅斯、美國的天然氣貿易額較小,未來還有巨大的貿易空間。其次,中國正在多方面發展天然氣以及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在加大國內常規天然氣生產的同時,也對煤層氣、致密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加大了開發力度,保證中國形成多種氣源相互補充的供應格局。(zui)后,從全球范圍來看,全球天然氣資源儲量充足,可以通過調控生產能力以應對世界各國的供需變化,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需求較為旺盛,只要與相關國家提前協商,則能在不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下實現互惠互利。 中國天然氣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中國不僅是天然氣的消費大國,而且可以通過與全球國外油氣企業的深入合作,參與到天然氣貿易的全產業鏈中。從天然氣產業上游——天然氣開采業、天然氣產業中游——管道運輸業、天然氣產業下游——燃氣分銷業,中國企業可與國外企業開展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讓中國企業服務于世界各國的天然氣產業發展,也讓國外企業有機會參與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為國內外油氣企業開展合作提供了平臺。此外,為促進全球天然氣市場的良性發展,中國可積極推進天然氣期貨市場建設,努力打造天然氣交易中心,為消除亞洲天然氣溢價做出貢獻。
中國天然氣價格規制改革與政策模擬 作者簡介
張希棟,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環境管理。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與報告撰寫。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經濟問題》、《城市與環境研究》、《中國能源》等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